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45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该吸能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以及连接相邻板体单元的侧边的连接部,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能板,相邻板体单元由连接部连接,且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在发生撞击事故时,吸能板易被引导由连接部的该较小厚度处撕裂,吸收撞击能量,在板体单元变形吸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吸能板整体的吸能能力,并且,由连接相邻板体单元侧边的连接部处撕裂吸能板,吸能板的撕裂及变形均更具规则,能够避免当发生撞击事故时因安全防护设施无规则变形、撕裂而侵入车体造成司乘人员伤亡,更加安全且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波形梁板是国内外安全防护设施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材料。例如,波形梁板广泛应用于路侧波形梁护栏中,部分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栏,以及防撞垫、防撞端头中也有应用。然而,当发生撞击事故时,波形梁板发生无规则变形、撕裂,容易侵入车体对司乘人员造成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吸能板及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吸收撞击能量的能力更强,变形更具规则,能够降低司乘人员的受伤害程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吸能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以及连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板体单元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具有第一槽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槽状结构处的厚度小于与该连接部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面具有第二槽状结构,所述第二槽状结构对应所述第一槽状结构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部分所述第一槽状结构为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槽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槽状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小于与其连接的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长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辅助刀具,所述辅助刀具对应相邻所述板体单元连接处设置,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之间移动以扩大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间距。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刀具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辅助刀具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辅助刀具通过连接件连接,以使得当其中一个所述辅助刀具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带动与其相连的所述辅助刀具一并在相邻所述板体单元之间移动。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如前述的吸能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板,在发生撞击事故时,吸能板易被引导由连接部的小于板体单元最小厚度处撕裂,吸收撞击能量,在板体单元变形吸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吸能板整体的吸能能力,并且,由连接相邻板体单元侧边的连接部处撕裂吸能板,吸能板的撕裂及变形均更具规则,能够避免当发生撞击事故时因安全防护设施无规则变形、撕裂而侵入车体造成司乘人员伤亡,从而降低司乘人员的受伤害程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板的沿图1中A-A向纵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板的辅助刀具受到撞击后移动到某一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板体单元,2-连接部,3-辅助刀具;21-第一槽状结构,22-第二槽状结构;211-通槽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吸能板,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1,以及连接相邻板体单元1的侧边的连接部2,连接部2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1的最小厚度。本实施例的板体单元1排列形成吸能板,当发生撞击事故时起到缓冲作用,可用于安全防护,相邻板体单元1由连接部2连接,且连接部2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板体单元1的最小厚度,在发生撞击事故时,吸能板易被引导由连接部2的该较小厚度处撕裂,吸收撞击能量,在板体单元1变形吸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吸能板整体的吸能能力,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并且,由连接相邻板体单元1侧边的连接部2处撕裂吸能板,吸能板的撕裂及变形均更具规则,能够避免当发生撞击事故时因安全防护设施无规则变形、撕裂而侵入车体造成司乘人员伤亡,从而降低司乘人员的受伤害程度,更加安全且可靠。本实施例的吸能板应用于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时,可用于与普通段护栏过渡连接,安装及拆卸均方便。并且,应用于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时,在发生车辆撞击事故后只需更换损坏的吸能板即可,养护便利。可以理解,板体单元1可沿竖直方向排列,拓展防护高度,也可沿水平方向,拓展防护长度,还可同时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排列;并且,板体单元1可具备弧度,从而便于设置于如路边或路中拐弯处。并且,吸能板可分段应用,可根据现有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结构设计而增加或减少吸能板的应用密度,从而控制吸能范围及强度。进一步可以理解,板体单元1的数量可为两个,通过连接部2连接两个板体单元1。需要说明的是,板体单元1的结构形式不限于板体构件,还可为方管、矩形管、C型钢、槽钢、工字钢、H型钢等构件。结合图2,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板体单元1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本实施例的板体单元1在受到撞击时易于被展开或压缩,能够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并且,还增强了结构刚度。本实施例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的板体单元1,相互连接而构成波形板结构,一方面,在波纹被展开或压缩时能够因变形而吸收撞击能量,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由连接部2的较小厚度处撕裂而更多地吸收撞击能量,吸能性能优越。结合图3,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连接部2的第一面具有第一槽状结构21,连接部2具有第一槽状结构21处的厚度小于与该连接部2相连的板体单元1的最小厚度。本实施例的第一槽状结构21处为连接部2的最小厚度处,也为吸能板的最小厚度处,受到撞击时吸能板易于由此处撕裂,吸能板的撕裂更具规则,能够避免无规则撕裂造成人员损伤。可以理解,第一槽状结构21可通过刀具切削连接部2成型,即通过刻槽工艺成型,无需复杂机械,普通铣床即可操作,加工便利。当板体单元1的数量为两个时,可构成二波板结构,可在波谷中心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以及连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板体单元,以及连接相邻所述板体单元的侧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厚度小于与其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单元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者弧线与直线组合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具有第一槽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槽状结构处的厚度小于与该连接部相连的所述板体单元的最小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面具有第二槽状结构,所述第二槽状结构对应所述第一槽状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能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槽状结构为贯穿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通槽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卜倩淼王成虎张宏松于海霞申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