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33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包括箱体、底座,箱体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电源、电机,箱体外壁设有按钮,箱体上端设有固定座、滚轮、传送带,传送带上端设有底座,滚轮与电机连接;底座上端设有转动装置,外壳内部设有空腔,空腔中部设有电源、处理器,外壳一侧设有扶手、控制面板、固定座,外壳上端设有转动轴连接前臂,前臂前端通过转动轴连接连接杆,连接杆前端通过转动轴连接前方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中部与外壳一侧均设有固定座,连接杆前端设有夹持组件,固定座之间由电动伸缩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夹持组件夹持上料,再通过下端传送带带到目标地址下料,大大增加了上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
本技术涉及自动上料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1720543967.3)中所表述的机器人缺少的远距离转移材料的能力,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不仅可以高效的将材料运输到所需要的地点,且减少人工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包括箱体、底座、外壳,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箱体的外壁设有按钮,箱体的上端设有两个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有滚轮,两个所述滚轮通过第二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端设有底座,左边所述滚轮的中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转动装置,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中部设有第二电源、处理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扶手,扶手的上端设有控制面板,外壳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转动轴,转动轴连接前臂,所述前臂的下端设有固定座,前臂的前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设有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中部设有固定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前端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外壳一侧的固定座与前臂下端的固定座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前臂下端的固定座与第一连接杆中部的固定座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中部的固定座与第二连接杆中部的固定座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与转动装置、控制面板、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夹持组件、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夹持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连接块,所述第二电机的外部与外壳固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接块固接,所述连接块固接底座;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螺栓、支撑杆、第四电动伸缩杆、端头,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均与第二连接杆固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横向固接第四电动伸缩杆,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的前端均设有端头;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不锈钢材质,连接板为L型板,连接板的下端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材质为塑料,支撑杆为L型杆,支撑杆的上端中部开设有螺纹孔;优选地,所述端头为板状,端头的材质为海绵;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架、轴承,所述轴承的中部固接在支撑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多个电动伸缩杆对目标材料进行夹取转移,增加了上料机器人的使用效率,且多个电动伸缩杆通过处理器与控制面板进行控制使其操作简便;2、本技术采用传送带进行传送,减少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发生颠簸使材料掉落;增加效率,且箱体的一侧设有按钮,通过按钮控制传送带的转动方向,简便操作过程。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夹持组件夹持上料,再通过下端的传送带进行运动带到目标地址下料,大大增加了上料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俯视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A区域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B区域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C区域的示意图;图中序号:箱体1、按钮2、第一电源3、第一电机4、固定座5、滚轮6、第二传送带7、底座8、扶手9、控制面板10、第二电源11、处理器12、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二连接杆14、第二电动伸缩杆15、转动轴16、第四电动伸缩杆17、端头18、支撑杆19、螺栓20、连接板21、前臂22、第一连接杆23、第二电机24、连接块25、外壳26、第三电动伸缩杆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包括箱体1、底座8、外壳26,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电源3,所述第一电源3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4,所述箱体1的外壁设有按钮2,通过按动按钮2对电机进行操控转动方向,进而使得机器人可以转移材料,箱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包括支撑架、轴承,所述轴承的中部固接在支撑架上,每个所述固定座5的上端设有滚轮6,两个所述滚轮6通过第二传送带7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7的上端设有底座8,左边所述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底座8的上端设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24、连接块25,所述第二电机24的外部与外壳26固接,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与连接块25固接,使得外壳26可以转动,所述连接块25固接底座8,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24、连接块25,所述第二电机24的外部与外壳26固接,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与连接块25固接,所述连接块25固接底座8,所述外壳26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中部设有第二电源11、处理器12,所述外壳26的一侧设有扶手9,扶手9的上端设有控制面板10,外壳26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座5;在本技术中,所述外壳26的上端设有转动轴16,转动轴连接前臂22,所述前臂22的下端设有固定座5,前臂22的前端通过转动轴16连接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中部设有固定座5,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前端通过转动轴16连接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的中部设有固定座5,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前端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21、螺栓20、支撑杆19、第四电动伸缩杆17、端头18,两个所述支撑杆19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21的下端通过螺栓20连接,所述连接板21为不锈钢材质,连接板21为L型板,方便取下更换配件,提高使用寿命。连接板21的下端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19的材质为塑料,塑料材质可以使得支撑杆19更轻便,更好的操作且耐腐蚀,支撑杆19为L型杆,支撑杆19的上端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起到方便连接的作用,每个所述连接板21的上端均与第二连接杆14固接,所述支撑杆19的下端均横向固接第四电动伸缩杆17,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17的前端均设有端头18,所述端头18为板状,端头18的材质为海绵,使得目标材料被夹取的过程中更加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包括箱体(1)、底座(8)、外壳(2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电源(3),所述第一电源(3)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4),所述箱体(1)的外壁设有按钮(2),箱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固定座(5),每个所述固定座(5)的上端设有滚轮(6),两个所述滚轮(6)通过第二传送带(7)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7)的上端设有底座(8),左边所述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n所述底座(8)的上端设有转动装置,所述外壳(26)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中部设有第二电源(11)、处理器(12),所述外壳(26)的一侧设有扶手(9),扶手(9)的上端设有控制面板(10),外壳(26)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座(5),所述外壳(26)的上端设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连接前臂(22),所述前臂(22)的下端设有固定座(5),前臂(22)的前端通过转动轴(16)连接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中部设有固定座(5),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前端通过转动轴(16)连接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的中部设有固定座(5),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前端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外壳(26)一侧的固定座(5)与前臂(22)下端的固定座(5)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3)连接,所述前臂(22)下端的固定座(5)与第一连接杆(23)中部的固定座(5)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3)中部的固定座(5)与第二连接杆(14)中部的固定座(5)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27)连接,所述第一电源(3)与第一电机(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11)与转动装置、控制面板(10)、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二电动伸缩杆(15)、第三电动伸缩杆(27)、夹持组件、处理器(12)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二电动伸缩杆(15)、第三电动伸缩杆(27)、夹持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0)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机器,包括箱体(1)、底座(8)、外壳(2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电源(3),所述第一电源(3)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4),所述箱体(1)的外壁设有按钮(2),箱体(1)的上端设有两个固定座(5),每个所述固定座(5)的上端设有滚轮(6),两个所述滚轮(6)通过第二传送带(7)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7)的上端设有底座(8),左边所述滚轮(6)的中部与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
所述底座(8)的上端设有转动装置,所述外壳(26)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中部设有第二电源(11)、处理器(12),所述外壳(26)的一侧设有扶手(9),扶手(9)的上端设有控制面板(10),外壳(26)的另一侧设有固定座(5),所述外壳(26)的上端设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连接前臂(22),所述前臂(22)的下端设有固定座(5),前臂(22)的前端通过转动轴(16)连接第一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中部设有固定座(5),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前端通过转动轴(16)连接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的中部设有固定座(5),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前端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外壳(26)一侧的固定座(5)与前臂(22)下端的固定座(5)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3)连接,所述前臂(22)下端的固定座(5)与第一连接杆(23)中部的固定座(5)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3)中部的固定座(5)与第二连接杆(14)中部的固定座(5)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27)连接,所述第一电源(3)与第一电机(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11)与转动装置、控制面板(10)、第一电动伸缩杆(13)、第二电动伸缩杆(15)、第三电动伸缩杆(27)、夹持组件、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翔顺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