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制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19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们生活取暖用的铝制散热器。在采用铝合金挤压构成的两端相通的散热体2内腔中,至少设有1根两端相通的循环水管3;在散热体2两侧设有散热片4;在循环水管3的两端,分别连有连箱1;至少在连箱1一端设有的连接孔与其体内的循环水腔相通,循环水腔与循环水管3孔相通。与同体积的铸铁暖气片相比,实现了传热快,散热量大;因连有的循环水管容纳热源体积小,节省了供暖热源循环量;外形美观大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取暖装置,具体涉及人们工作、生活取暖用的铝制散热器。现有技术的铸铁暖气片,存在不足一是传热慢,散热量小,当采用热水或暖气供热时,室内温度难以迅速提高;二是暖气片循环水内腔体积大,所需热水或热气的循环量也大;三是暖气片外形不美观,影响了人们室内装潢的整体美感效果,需要将铸铁暖气片单独进行装潢包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系数高,散热量大,供暖后室内温度能迅速提高且节省所供热源的循环量,而外形美观的铝制散热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铝制散热器,包括连箱,其改进之处是在采用铝合金挤压构成的两端相通的散热体内腔中,至少设有1根两端相通的循环水管;在散热体两侧表面上,设有散热片;在循环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有连箱;至少在连箱一端设有的连接孔与其体内的循环水腔相通,循环水腔与循环水管孔相通。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通常是在散热体内腔中,间隔距离地设有3根两端相通的循环水管。散热体两侧表面上设有的散热片,可以是直片状和/或“T”形状。由于本技术的散热体及连于其两端的连箱,均采用传热系数高,散热量大的铝合金挤压构成,经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检测试验中心试验室检测三联组共9根循环水管的散热器其传热系数为5.17W/m2.℃,散热量为847W,金属热强度为2.189W/Kg.℃,与同体积的铸铁暖气片相比,传热快,散热量大;因连有的循环水管容纳热源体积小,节省了供暖热源循环量;外型美观,不需将其单独装潢包装,即增强室内整体装潢的美感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有半剖视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放大视图。图1-图2所示。在采用铝合金挤压构成的两端相通的散热体2内腔中,同时连有间隔一定距离的3根循环水管3,循环水管中孔两端相通;在散热体2两侧表面上,还挤压拉伸有“T”形状的散热片4;在循环水管3两端,分别通过铝合金焊接连有铝合金连箱1。在连箱1一端设有的连接孔与其体内的循环水腔相通,循环水腔分别与循环水管3孔相通。使用时,图1-图2所示。热水或暖气从连于循环水管3上端的连箱1左端连接孔进入其循环水腔,并经循环水管3进入其下端连箱1的循环水腔,最后从连箱1左端的连接孔排出至回水或回气管路。此时经循环水管3传递的热量,一是通过散热体2外侧的散热片4散热;二是通过散热体2内腔两端相通的通道口向外排出,形成的热气流与室内空气形成对流,进行散热。根据不同的供暖场合,本技术可设计成不同的规格型号。如每组散热体2内腔可间隔距离地挤压连有4~8根循环水管3;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连箱1将散热体2连接组合成2组至5组成一体使用。这些变化,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铝制散热器,包括连箱(1);其特征在于在采用铝合金挤压构成的两端相通的散热体(2)内腔中,至少设有1根两端相通的循环水管(3);在散热体(2)两侧表面上,设有散热片(4);在循环水管(3)的两端,分别连有连箱(1);至少在连箱(1)一端设有的连接孔与其体内的循环水腔相通,循环水腔与循环水管(3)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体(2)内腔中,间隔距离地设有3根两端相通的循环水管(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制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散热体(2)两端表面上设有的散热片(4),可以是直片状和/或“T”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们生活取暖用的铝制散热器。在采用铝合金挤压构成的两端相通的散热体2内腔中,至少设有1根两端相通的循环水管3;在散热体2两侧设有散热片4;在循环水管3的两端,分别连有连箱1;至少在连箱1一端设有的连接孔与其体内的循环水腔相通,循环水腔与循环水管3孔相通。与同体积的铸铁暖气片相比,实现了传热快,散热量大;因连有的循环水管容纳热源体积小,节省了供暖热源循环量;外形美观大方。文档编号F28F1/20GK2395242SQ99246879公开日2000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培栋 申请人: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制散热器,包括连箱(1);其特征在于:在采用铝合金挤压构成的两端相通的散热体(2)内腔中,至少设有1根两端相通的循环水管(3);在散热体(2)两侧表面上,设有散热片(4);在循环水管(3)的两端,分别连有连箱(1);至少在连箱(1)一端设有的连接孔与其体内的循环水腔相通,循环水腔与循环水管(3)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栋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