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及电子耳蜗体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75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21
一种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及电子耳蜗体外机,通过加入微处理器、频率合成器以及信号传输电路,实现了对电子耳蜗体外机的音频模数转换器输出的音频数字信号转换为预设频率的模拟信号、对该模拟信号进行编码后经信号传输电路传输到体外机线圈,实现了对外部杂波信号的抗干扰,提高了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加入了信号反馈电路,实现了可根据体外机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并做出调整,提高了信号传递的有效性,解决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及电子耳蜗体外机
本技术属于电子耳蜗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及电子耳蜗体外机。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电子耳蜗体外机电路一般是直接将音频模数转换器的信号直接通过体外机线圈发射到电子耳蜗植入体,但是这样往往会因为外部信号的干扰而使得传输至电子耳蜗植入体的信号失真,影响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并且无法根据电子耳蜗植入体的状态参数等去调节信号,从而影响信号传递的有效性。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所述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入音频数字信号并生成控制信号;频率合成器,所述频率合成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音频数字信号转换为预设频率的模拟信号并传回到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对所述模拟信号编码后输出到信号传输电路;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与体外机线圈连接,将所述模拟信号传输到所述体外机线圈;以及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体外机线圈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用于将所述体外机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传输到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控制信号和输出至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模拟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信号调制器,所述信号调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调制器用于调制所述模拟信号;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电路用于将所述调制后的模拟信号通过所述体外机线圈发射到接收设备;以及射频前端电路,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射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体外机线圈连接,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用于滤除干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射频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压检测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压参考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电压输入端共接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射频电路的输出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前端电路包括: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射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的输出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包括:第三放大器、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以及第八电阻,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体外机线圈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第三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地,所述第三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带通滤波器的两端,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电源正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电源负输入端接入第二电压,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还包括调试接口,所述调试接口用于连接上位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试接口为USB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用于为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频率合成器提供标准时钟。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耳蜗体外机,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用于拾取音频并输出音频模拟信号;音频模数转换器,所述音频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将所述音频模拟信号转换为音频数字信号输出;体外机线圈;以及如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所述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串联于所述音频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和所述体外机线圈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耳蜗体外机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用于提供工作电压。上述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及电子耳蜗体外机,通过加入微处理器、频率合成器以及信号传输电路,实现了对电子耳蜗体外机的音频模数转换器输出的音频数字信号转换为预设频率的模拟信号、对该模拟信号进行编码后经信号传输电路传输到体外机线圈,实现了对外部杂波信号的抗干扰,提高了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加入了信号反馈电路,实现了可根据体外机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并做出调整,提高了信号传递的有效性,解决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中信号传输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2所示的信号传输电路的具体示例电路原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中信号反馈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的另一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的另一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耳蜗体外机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电子耳蜗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入音频数字信号并生成控制信号;/n频率合成器,所述频率合成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音频数字信号转换为预设频率的模拟信号并传回到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对所述模拟信号编码后输出到信号传输电路;/n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与体外机线圈连接,将所述模拟信号传输到所述体外机线圈;以及/n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体外机线圈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用于将所述体外机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传输到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控制信号和输出至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模拟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入音频数字信号并生成控制信号;
频率合成器,所述频率合成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音频数字信号转换为预设频率的模拟信号并传回到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对所述模拟信号编码后输出到信号传输电路;
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与体外机线圈连接,将所述模拟信号传输到所述体外机线圈;以及
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体外机线圈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用于将所述体外机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传输到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控制信号和输出至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模拟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
信号调制器,所述信号调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调制器用于调制所述模拟信号;
射频电路,所述射频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电路用于将所述调制后的模拟信号通过所述体外机线圈发射到接收设备;以及
射频前端电路,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射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体外机线圈连接,所述射频前端电路用于滤除干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耳蜗体外信号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射频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压检测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压参考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电压输入端共接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射频电路的输出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又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