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40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隔离壳,所述壳体与隔离壳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弹簧与连接筒的内底部相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垫板与隔离壳的内壁相固定,所述连接筒底部与壳体外部相固定,所述隔离壳的内部设有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受到冲击时,使得冲击物及时改变冲击轨迹,还具有缓冲作用,缓解一部分冲击力,提高了对使用者头部起到的保护效果,进一步的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的刚性,另外可以带走使用者头部的热量,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实用意义。

A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护施工者的人身安全,往往会强制佩戴穿着安全防护装置,比如施工工人的安全帽就是安全防护装置其中的一种。然而现有的安全帽结构简单,通常为压塑一体成型,当受到冲击时的缓冲能力较差,使用者依旧会受到冲击产生的震动伤害,对使用者的头部起到的保护效果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隔离壳,所述壳体与隔离壳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弹簧与连接筒的内底部相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垫板与隔离壳的内壁相固定,所述连接筒底部与壳体外部相固定,所述隔离壳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有支撑块,所述空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与隔离壳之间通过连接环板相固定,所述隔离壳的顶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与隔离壳之间通过连接柱相固定,所述外壳的内顶部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底部与连接柱的顶部相固定,所述隔离壳的顶部固定有风扇,所述空腔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外壳的侧面固定有帽檐,所述帽檐的顶部固定有电源盒。优选的,所述连接筒、支撑块与通孔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筒在壳体外部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壳体、隔离壳与外壳均为半圆体,所述壳体与隔离壳的底部与连接环板相平齐,所述壳体为多孔网状壳体。优选的,所述风扇为微型风扇,所述风扇的气流输出端与开口相对齐,所述风扇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盒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盒为移动可充电源盒,所述电源盒的侧面电性连接有LED照明灯。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剖视面为“工”字型,所述连接柱数量为若干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隔离壳、连接筒、连接杆、弹簧、垫板、支撑块、连接环板、外壳、连接柱和垫块,使得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受到冲击时,使得冲击物及时改变冲击轨迹,还具有缓冲作用,缓解一部分冲击力,提高了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的刚性,不易破裂,提高了对使用者头部起到的保护效果。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空腔、通孔、开口、风扇、帽檐和电源盒,使得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在炎热环境下,可以带走使用者头部的热量,使得使用者感到清爽,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当受到冲击时,使得冲击物及时改变冲击轨迹,还具有缓冲作用,缓解一部分冲击力,提高了对使用者头部起到的保护效果,进一步的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的刚性,另外可以带走使用者头部的热量,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实用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壳体、2隔离壳、3连接筒、4连接杆、5弹簧、6垫板、7空腔、8支撑块、9通孔、10连接环板、11外壳、12连接柱、13垫块、14开口、15风扇、16帽檐、17电源盒、18LED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隔离壳2,壳体1与隔离壳2之间设有连接筒3,连接筒3的内部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一端通过弹簧5与连接筒3的内底部相固定,连接杆4的另一端通过垫板6与隔离壳2的内壁相固定,连接筒3底部与壳体1外部相固定,隔离壳2的内部设有空腔7,空腔7的内部固定有支撑块8,空腔7的底部开设有通孔9,壳体1与隔离壳2之间通过连接环板10相固定,隔离壳2的顶部设有外壳11,外壳11与隔离壳2之间通过连接柱12相固定,外壳11的内顶部固定有垫块13,垫块13的底部与连接柱12的顶部相固定,隔离壳2的顶部固定有风扇15,空腔7的顶部开设有开口14,外壳11的侧面固定有帽檐16,帽檐16的顶部固定有电源盒17。连接筒3、支撑块8与通孔9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连接筒3在壳体1外部均匀分布,壳体1、隔离壳2与外壳11均为半圆体,壳体1与隔离壳2的底部与连接环板10相平齐,壳体1为多孔网状壳体,风扇15为微型风扇,风扇15的气流输出端与开口14相对齐,风扇1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盒17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源盒17为移动可充电源盒,电源盒17的侧面电性连接有LED照明灯18,连接柱12的剖视面为“工”字型,连接柱12数量为若干个。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的头部与壳体1的内部相接触,当天气较为炎热时,此时风扇15将空气形成气流通过开口14吹向空腔7中,然后气流在再通过通孔9吹向壳体1,由于壳体1为多孔网状壳体,此时气流可以带走使用者头部的热量,使得使用者感到清爽,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当外壳11受到冲击时,由于外壳11为光滑圆面,使得冲击物及时改变冲击轨迹,从而飞离外壳11,与此同时外壳11承受了一部分的冲击,此时连接杆4在连接筒3的内部发生移动,弹簧5发生形变,从而起到了缓冲作用,缓解一部分冲击力,另外隔离壳2与支撑块8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提高了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的刚性,不易破裂,对使用者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隔离壳(2),所述壳体(1)与隔离壳(2)之间设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的内部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通过弹簧(5)与连接筒(3)的内底部相固定,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通过垫板(6)与隔离壳(2)的内壁相固定,所述连接筒(3)底部与壳体(1)外部相固定,所述隔离壳(2)的内部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的内部固定有支撑块(8),所述空腔(7)的底部开设有通孔(9),所述壳体(1)与隔离壳(2)之间通过连接环板(10)相固定,所述隔离壳(2)的顶部设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与隔离壳(2)之间通过连接柱(12)相固定,所述外壳(11)的内顶部固定有垫块(13),所述垫块(13)的底部与连接柱(12)的顶部相固定,所述隔离壳(2)的顶部固定有风扇(15),所述空腔(7)的顶部开设有开口(14),所述外壳(11)的侧面固定有帽檐(16),所述帽檐(16)的顶部固定有电源盒(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隔离壳(2),所述壳体(1)与隔离壳(2)之间设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的内部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通过弹簧(5)与连接筒(3)的内底部相固定,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通过垫板(6)与隔离壳(2)的内壁相固定,所述连接筒(3)底部与壳体(1)外部相固定,所述隔离壳(2)的内部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的内部固定有支撑块(8),所述空腔(7)的底部开设有通孔(9),所述壳体(1)与隔离壳(2)之间通过连接环板(10)相固定,所述隔离壳(2)的顶部设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与隔离壳(2)之间通过连接柱(12)相固定,所述外壳(11)的内顶部固定有垫块(13),所述垫块(13)的底部与连接柱(12)的顶部相固定,所述隔离壳(2)的顶部固定有风扇(15),所述空腔(7)的顶部开设有开口(14),所述外壳(11)的侧面固定有帽檐(16),所述帽檐(16)的顶部固定有电源盒(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娅陈佳正万亿成许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