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30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从上至下包括表层面料、粘结层、发泡薄膜、粘结层、里层面料,面料与薄膜通过粘结层复合,所述的表层面料表面还设置了防水剂;制备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步骤如下:①将防水剂与水配置成防水剂整理液,②表层面料浸轧防水剂整理液,③烘干、焙烘,④表面面料、里层面料涂覆粘结剂,与发泡薄膜复合,⑤烘干、焙烘。

Multi functional fabric with foamed breathable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功能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属于功能纺织品领域。
技术介绍
防水透湿织物通常也叫防水透气织物,是一种既能防雨防风,又能排汗、透气的织物。在穿着过程中,水在一定压力下不能浸透织物,而人体散发的汗液却能以水蒸汽的形式通过织物传导到外界,不在人体表面与织物之间冷凝积聚,保持穿着者干爽、温暖。防水透湿功能织物大多为高密度织物、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就加工便捷及性能来说,层压织物占了多数。最早用于层压织物的PTFE双向拉伸微孔薄膜,厚约20~70μm,孔隙率为25~96%,平均孔径为0.18~1.3μm,约为水滴的1/20000,比水蒸气分子大700倍,其耐静水压90~170kP,透湿量4000~17000g/m2·24h,透气量小于0.3ml/m2·s。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防风功能。这种层压面料的防风性好了,其透湿透气性则偏弱。如果将薄膜的孔隙率提升、孔径增大,虽能改善透湿透气性,但会影响层压面料的防水、耐静水压的性能。如何既能提升具有防水透湿性能的层压面料的透湿透气性,又能保持面料的良好防水性能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采用发泡TPU薄膜与表层面料复合,并对表层面料进行防水处理,形成一种透湿透气性好的防水多功能复合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从上至下包括表层面料、粘结层、发泡薄膜、粘结层、里层面料,面料与薄膜通过粘结层复合,所述的表层面料表面还设置了防水剂;制备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时,①将防水剂与水配置成防水剂整理液,②表层面料浸轧防水剂整理液,③烘干、焙烘,④表面面料、里层面料涂覆粘结剂,与发泡薄膜复合,⑤烘干、焙烘;所述的防水剂,由有机硅单体、有机氟单体、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乳化剂、引发剂、水经聚合反应制成,制备方法如下:1)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将21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8份二苯甲酮基硅氧烷(如式1所示)、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加入到320份水中,搅拌、分散,再于搅拌下加入11份氨水,持续搅拌反应4h,形成含C=C键的纳米SiO2溶胶;2)防水剂乳液的合成反应釜中加入140份水、13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及8份乳化剂,溶解搅拌分散均匀后,再加入12份有机硅单体(如式2所示),搅拌乳化0.5h;待温度达78℃时,加入0.3份引发剂与8份水的溶液,保温反应0.5h;滴加0.5份引发剂与15份水的溶液、16份有机硅单体、13份有机氟单体,2h滴完;升温至85℃,继续保温反应1h,然后降温至50℃以下,得防水剂乳液。所述的二苯甲酮基硅氧烷,其制备方法为:a、在氮气保护下,按摩尔比1.02:1,将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加入至反应器中,加入占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质量0.5%的辛酸亚锡,在70℃下搅拌反应5h,得二苯甲酮基硅氧烷。所述的有机硅单体,由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制成,方法为:将0.1mol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溶于120mL四氢呋喃中,加入0.1mol三乙胺,在冰浴条件下滴加0.1mol三甲基氯硅烷与100mL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后,常温反应48h;除去三乙胺盐酸盐,以乙醚萃取,0.1mol/LNaOH洗涤,再经干燥,得有机硅单体,甲基丙烯酰胺基三甲基硅烷。所述的表层面料为100D+40D*100D+40D涤纶四面弹面料,克重130g/m2。所述的里层面料为100D/144F涤纶摇粒绒,克重160g/m2。所述的发泡薄膜,为TPU发泡薄膜,厚度为0.015mm。本专利技术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采用发泡TPU薄膜、两层面料复合而成,发泡TPU薄膜增强了面料的透气性能,通过对表层面料进行防水处理,使复合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本专利技术复合面料兼顾了防水、透气功能。本专利技术处理表层面料的防水剂由纳米二氧化硅、氟、硅单体聚合而成,纳米二氧化硅(SiO2)可在表层面料构造成粗糙表面,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上的有机硅-氟则为低表面能物质,增强粗糙表面的疏水性,有机-无机的结合,增强了该防水剂的拒水性能。户外面料在户外环境日晒时间较长,易出现褪色等耐光牢度不足的问题,为增强耐光牢度,需在面料后整理时进行抗紫外线等相关处理,以提高面料的日晒牢度。本专利技术在制备防水剂时,将具有紫外吸收功能的单体以偶联剂的形式通过改性反应,接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表面,既可改善纳米材料的分散稳定性,又能将有机-无机抗紫外线材料结合,提升抗紫外线功能,即提升面料的耐光牢度。如果通过C=C共聚的方式引入可自由基聚合的紫外线吸收单体,会因C=C-二苯甲酮衍生物与有机硅、氟表面性能的差异而共聚困难,本专利技术以二苯甲酮基硅氧烷方式引入则可避免该问题。本专利技术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中所述的防水剂,采用了C=C-R-Si(CH3)3基团的有机硅单体,每一个-CH3上面的氢原子占据着较大的空间,增加了相邻分子间的距离,使有机硅获得较低的表面张力。因为不含Si-O-C可水解基团,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不水解,大大提高了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物质单位“份”是指“质量份”。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从上至下包括表层面料、粘结层、发泡薄膜、粘结层、里层面料,所述的表层面料表面还设置了防水剂、面料与薄膜通过粘结层复合;制备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时,①将防水剂与水配置成防水剂整理液,②表层面料浸轧防水剂整理液,③烘干、焙烘,④表面面料、里层面料涂覆粘结剂,与发泡薄膜复合,⑤烘干、焙烘。所述的防水剂,由有机硅单体、有机氟单体、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乳化剂、引发剂、水经聚合反应制成,制备方法如下:1)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将21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8份二苯甲酮基硅氧烷(如前述式1所示)、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加入到320份水中,搅拌、分散,再于搅拌下加入11份氨水,持续搅拌反应4h,形成含C=C键的纳米SiO2溶胶;2)防水剂乳液的合成反应釜中加入140份水、13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及8份乳化剂,溶解搅拌分散均匀后,再加入12份有机硅单体(如前述式2所示),搅拌乳化0.5h;待温度达78℃时,加入0.3份引发剂与8份水的溶液,保温反应0.5h;滴加0.5份引发剂与15份水的溶液、16份有机硅单体、13份有机氟单体,2h滴完;升温至85℃,继续保温反应1h,然后降温至50℃以下,得防水剂乳液。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中所述的二苯甲酮基硅氧烷,其制备方法为:a、在氮气保护下,按摩尔比1.02:1,将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加入至反应器中,加入占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从上至下包括表层面料、粘结层、发泡薄膜、粘结层、里层面料,面料与薄膜通过粘结层复合,所述的表层面料表面还设置了防水剂;/n制备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步骤如下:/n①将防水剂与水配置成防水剂整理液,/n②表层面料浸轧防水剂整理液,/n③烘干、焙烘,/n④表面面料、里层面料涂覆粘结剂,与发泡薄膜复合,/n⑤烘干、焙烘;/n所述的防水剂,由有机硅单体、有机氟单体、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乳化剂、引发剂、水经聚合反应制成,制备方法如下:/n1)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n将21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8份二苯甲酮基硅氧烷(如式1所示)、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加入到320份水中,搅拌、分散,再于搅拌下加入11份氨水,持续搅拌反应4h,形成含C=C键的纳米S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从上至下包括表层面料、粘结层、发泡薄膜、粘结层、里层面料,面料与薄膜通过粘结层复合,所述的表层面料表面还设置了防水剂;
制备发泡透气膜复合多功能面料步骤如下:
①将防水剂与水配置成防水剂整理液,
②表层面料浸轧防水剂整理液,
③烘干、焙烘,
④表面面料、里层面料涂覆粘结剂,与发泡薄膜复合,
⑤烘干、焙烘;
所述的防水剂,由有机硅单体、有机氟单体、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乳化剂、引发剂、水经聚合反应制成,制备方法如下:
1)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将21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8份二苯甲酮基硅氧烷(如式1所示)、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6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加入到320份水中,搅拌、分散,再于搅拌下加入11份氨水,持续搅拌反应4h,形成含C=C键的纳米SiO2溶胶;
2)防水剂乳液的合成
反应釜中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贤孙立新董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