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963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具体涉及防伪标签技术领域,包括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产品,所述标签本体的外围包裹有荧光件,所述标签本体与产品之间通过热烫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标签本体的外部贴合有一层保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整体设计,标签本体整体由烫金原膜、印刷层、打码层、粒子码层及烫金胶层几个结构构成,需要预先使用烫金原膜,在表面完成印刷层及打码层,以及三位结构的粒子码层,在最外层覆盖一层烫金胶层,利用热烫的方式,将标签本体和产品融为一体,以立体的方式进行展现,有效的区别于一般的防伪标签,保证标签本体和产品之间的完整性,使得标签本体具备较高的防伪以及防丢失功能。

A dual anti counterfeiting label based on particle code and heat trans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
本技术涉及防伪标签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标签的广泛应用以及标签品种的不断发展自然而然地推动了标签印刷技术的发展。标签印刷涵盖了平、凸、凹、网等所有印刷方式,各国的应用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从近几年全球标签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柔性版印刷、窄幅轮转印刷、数字印刷在欧美国家成为标签印刷新的亮点,也是标签印刷的发展趋势,实物标签是用于标明物品的品名、重量、体积、用途等信息的简要标牌。有传统的印刷标签和现代条码打印标签。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一般的标签贴合在产品表面,经过一些吹热风的特有手段可以将其揭下来,从而使得产品失去了防伪的功能,与市面上一般的防伪标签不易区分,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通过整体设计,标签本体整体由烫金原膜、印刷层、打码层、粒子码层及烫金胶层几个结构构成,需要预先使用烫金原膜,在其表面完成印刷层及打码层,以及三位结构的粒子码层,随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产品(2),所述标签本体(1)的外围包裹有荧光件(3),所述标签本体(1)与产品(2)之间通过热烫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标签本体(1)的外部贴合有一层保护膜;/n所述标签本体(1)包括有烫金原膜(4)、印刷层(5)、打码层(6)、粒子码层(7)及烫金胶层(8),所述烫金原膜(4)的上方设置有印刷层(5),所述印刷层(5)的上方设置有打码层(6),所述打码层(6)的上方设置有粒子码层(7),所述粒子码层(7)的上方设置有烫金胶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产品(2),所述标签本体(1)的外围包裹有荧光件(3),所述标签本体(1)与产品(2)之间通过热烫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标签本体(1)的外部贴合有一层保护膜;
所述标签本体(1)包括有烫金原膜(4)、印刷层(5)、打码层(6)、粒子码层(7)及烫金胶层(8),所述烫金原膜(4)的上方设置有印刷层(5),所述印刷层(5)的上方设置有打码层(6),所述打码层(6)的上方设置有粒子码层(7),所述粒子码层(7)的上方设置有烫金胶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烫金原膜(4)的大小分别与印刷层(5)、打码层(6)、粒子码层(7)的大小相吻合,所述烫金原膜(4)的厚度为3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子码与热转移双防伪标签,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龙腾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龙创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