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88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2
一种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包括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主控模块、CAN接口、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还包括音频模块,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音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利用相同功能模块,实现高集成度设计,提高模块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2、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驾驶员发生事故后昏迷的情况下,自动定位,从而提高救援效率,保证人员生命安全;3、由于T‑BOX及E‑CALL系统主要成本集中在主控模块、电源模块及壳体,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材料体成本降低近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E-CALL功能的T-BOX
本技术涉及一种T-BOX,尤其涉及一种带有E-CALL功能的T-BOX。
技术介绍
现有的T-BOX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状态,通过4G通讯模块及GPS定位模块,将车辆状态及位置发送至云平台,从而实现云平台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当车辆出现碰撞报警或紧急状态时,通过CAN总线唤醒E-CALL系统,通过4G模块连接云平台,实现驾驶员与云平台通话,从而实施远程救援服务。现有的T-BOX和E-CALL系统均独立设在车辆中,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有E-CALL功能的T-BOX。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主控模块、CAN接口、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还包括音频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音频模块、CAN接口、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所述CAN接口和所述音频模块分别连接,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音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本技术提供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I/O口,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I/O口配合。所述音频模块包括语音芯片和音频功率放大器。所述麦克风接口设在所述语音芯片上,所述扬声器接口设在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上。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为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使用SDATA串口。所述定位模块为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为4G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5V系统、3.8V系统、3.3V系统,所述5V系统包括CAN接口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所述3.8V系统包括4G通信模块、所述3.3V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5V系统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电阻R1、电阻R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3、电容C2、电解电容C1、电感L1、双向稳压二极管D3、肖特基二极管D1、电阻R3、电阻R4、复合二极管D4、双向稳压二极管D5、电阻R7、电阻R8、电容C8、NPN型三极管Q1、电阻R9、电阻R10、电容C9、电容C4、肖特基二极管D6、电感L2、电阻R6、电阻R11、电解电容C6、电容C7,所述的3.3V系统包括电感C12、磁珠FB5、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202、电解电容C10、电容C11、磁珠FB1,所述的3.8V系统包括电阻R14、电容C15、磁珠FB8、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13、磁珠FB6、电解电容C84,其中,所述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电解电容C1正极所属的并联端与电感L1的一端相接的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芯片U1的引脚VIN均相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端、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D3的一端均相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D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另一端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所属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引脚EN与所述复合二极管D4的负极所属端的引脚3、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合二极管D4的正极所属端的引脚1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复合二极管D4的正极所属端的引脚2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的一端均相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芯片U1的引脚RT/SYNC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9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所述芯片U1的引脚SS相接;所述芯片U1的引脚BOOT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1的引脚SW、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6的一端和所述电感L2的一端均相接,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6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1的引脚FB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2的引脚EN、所述芯片U2的引脚IN和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磁珠FB5的一端接地,所述磁珠FB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2的引脚OUT、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10的正极所属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磁珠FB1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磁珠FB1的另一端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2的引脚ADJ、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202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02的另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3的引脚EN和所述电阻R14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IN和所述电容C15相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磁珠FB8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磁珠FB8的另一接口接地,所述芯片U3的引脚OUT、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和所述磁珠FB6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磁珠FB6的另一端接所述4G模块的芯片U13的引脚VABT和所述电解电容C84正极所属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3的引脚ADJ、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8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7、电容C23、电容C41、电容C42、三针接插件J4、电容C36、电阻201、电容C47、电容C48、电阻R56、电容C54、电容C55、晶闸管X1、电容C50、电阻R59、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5、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6、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7、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14,其中,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LV3接地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24的一端,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接所述电容的引脚VDD_LV3;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HV3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所述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的同时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HV4;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HV2接地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37的一端,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HV2;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LV2接地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4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包括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主控模块、CAN接口、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音频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音频模块、CAN接口、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所述CAN接口和所述音频模块分别连接,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音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包括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主控模块、CAN接口、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音频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音频模块、CAN接口、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所述CAN接口和所述音频模块分别连接,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音频模块包括音频输入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I/O口,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I/O口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使用SDATA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5V系统、3.8V系统、3.3V系统,所述5V系统包括CAN接口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所述3.8V系统包括4G通信模块、所述3.3V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和定位模块,所述5V系统包括芯片U1、芯片U2、芯片U3、电阻R1、电阻R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3、电容C2、电解电容C1、电感L1、双向稳压二极管D3、肖特基二极管D1、电阻R3、电阻R4、复合二极管D4、双向稳压二极管D5、电阻R7、电阻R8、电容C8、NPN型三极管Q1、电阻R9、电阻R10、电容C9、电容C4、肖特基二极管D6、电感L2、电阻R6、电阻R11、电解电容C6、电容C7,所述的3.3V系统包括电感C12、磁珠FB5、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202、电解电容C10、电容C11、磁珠FB1,所述的3.8V系统包括电阻R14、电容C15、磁珠FB8、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13、磁珠FB6、电解电容C84,其中,所述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电解电容C1正极所属的并联端与电感L1的一端相接的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芯片U1的引脚VIN均相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负极端、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D3的一端均相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D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并联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另一端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所属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引脚EN与所述复合二极管D4的负极所属端的引脚3、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合二极管D4的正极所属端的引脚1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复合二极管D4的正极所属端的引脚2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的一端均相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均相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芯片U1的引脚RT/SYNC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9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所述芯片U1的引脚SS相接;所述芯片U1的引脚BOOT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1的引脚SW、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6的一端和所述电感L2的一端均相接,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6的正极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1的引脚FB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2的引脚EN、所述芯片U2的引脚IN和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磁珠FB5的一端接地,所述磁珠FB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2的引脚OUT、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10的正极所属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磁珠FB1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磁珠FB1的另一端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2的引脚ADJ、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202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02的另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3的引脚EN和所述电阻R14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IN和所述电容C15相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磁珠FB8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磁珠FB8的另一接口接地,所述芯片U3的引脚OUT、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和所述磁珠FB6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磁珠FB6的另一端接所述4G模块的芯片U13的引脚VABT和所述电解电容C84正极所属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3的引脚ADJ、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均相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84的另一端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7、电容C23、电容C41、电容C42、三针接插件J4、电容C36、电阻201、电容C47、电容C48、电阻R56、电容C54、电容C55、晶闸管X1、电容C50、电阻R59、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5、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6、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7、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14,其中,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LV3接地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24的一端,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接所述电容的引脚VDD_LV3;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HV3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23的一端,所述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的同时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HV4;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HV2接地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37的一端,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HV2;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LV2接地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42的一端,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LV2;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BV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41的一端,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接地的同时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HV3;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HV接所述主控模块同时接所述电容C36的一端,所述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的同时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HV;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10]接所述电阻R201的一端的同时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PB11,所述电阻R201的另一端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芯片U7的引脚VDD_HV_ADC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47和所述电容C48并联的一端,所述电容C47和所述电容C48并联的另一端接地的同时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VSS_HV_ADC;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6接所述电阻R59一端的同时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12]和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6;所述电阻R56和晶闸管X1并联的一端接所述电容C54的一端,所述电阻R56和晶闸管X1并联的另一端接所述电容C55的一端,所述电容C5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5与所述肖特基二极管D1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6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均相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7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所属端相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PD14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E-CALL功能的T-BOX,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接口包括芯片U6、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7、电容C35、电容C33、电容C34、共模滤波器L4、电阻44、电阻45、电容C32、电容C26、电容C27、双线CAN总线保护器E1,其中,所述芯片U6的引脚S接所述电阻R4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43的一端,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接所述芯片U7的引脚PE10;所述芯片U6的引脚CANH接所述共模滤波器L4的第一输入端的同时接所述电容C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贵生张鑫刘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北斗航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