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属于水稻研究技术领域。包括切土框、承重框架及加力撑杆,所述切土框为切土板围成的长方形框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承重框架,承重框架中部固定加力撑杆,切土框的一侧短边的切土板高度h为3‑5cm,其与顶部承重框架间形成便于取土方的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携带便捷,切后的土方便于拿出,取出的土方大小满足研究需要。可以直观的看出切土框入土深度,从而精确掌握切出的土方高度,使其满足需求。使其可以完整地取出土方内的根系,不损失根须满足研究需求。所述切土框的切土板接地侧均带有刃口,使其便于入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
技术介绍
在植物和土壤研究领域内,植物根系对植物研究和土壤结构方面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由于根系生长于土壤层中,对它进行准确取样、测定、观察存在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在野外对植物根系试验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在对根系的分层研究中,根系采集技术大多还是采用普通的铁锹对根系进行挖掘,掏出根系部分,而此类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土层深度难以把握、误差范围巨大,很难将根系部分全部都采集到。最常用的采样工具是取根钻。取根钻多为筒状,一般直径都小于10cm,对于须根系的作物取根要多次,取出的根系即不完整,又不便于清洗,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可能导致取出的样品受损而致失败。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180592.4的取根装置,该装置包括取土筒、钻杆、受力手柄以及内芯杆,取土筒的底端为敞口式结构;钻杆为管状,底端与取土筒的顶端连接,并与取土筒的内部连通;受力手柄与钻杆的顶端连接,且在受力手柄上设有与钻杆的轴心位置相对应的穿过孔;内芯杆的顶端依次穿过取土筒、钻杆以及穿过孔,内芯杆的底端设有推土片,推土片的形状和大小与取土筒的形状和大小相适应。其使用不便,且取出的样品不能全方位无间隙采集根系,另外,这种取根装置,对于黏性土质,在取与分离根和土也都是比较困难。传统的根系采集方法存在试验误差大、耗工耗时、工作效率低、样品受损等不足之处。当前市场上缺少一种既简单,又便于操作的取根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它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取出的土方样品损伤小,充分满足研究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包括切土框、承重框架及加力撑杆,所述切土框为切土板围成的长方形框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承重框架,承重框架中部固定加力撑杆,切土框的一侧短边的切土板高度h为3-5cm,其与顶部承重框架间形成便于取土方的开孔。优选地,所述切土框的整体高度H1为20-25cm,所述切土框的切土板边上由下至上带有刻度。优选地,所述承重框架是在框架中部设置十字型架的结构,加力撑杆设置于十字型架交叉处。优选地,所述承重框架为日子型结构,加力撑杆设置于日子型中部。优选地,所述切土框的长边长度L1为水稻根茬行距,短边长度L2为13.2-19.8cm。优选地,所述切土框的切土板接地侧均带有刃口。优选地,所述加力撑杆顶部带有受力平面。优选地,所述加力撑杆顶部带有受力凹弧面。优选地,所述加力撑杆为T字型结构,T字型顶部中部位置带有受力平面或凹弧面,两侧形成把手。优选地,所述加力撑杆高度H2为30-60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是在切土框顶部设置承重框架,在承重框架上设置加力撑杆构成的水稻根茬取根器,切土框一侧短边带有便于取土方的开孔。这样切后的土方便于拿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携带便捷,取出的土方大小满足研究需要。2.本专利技术的切土框整体高度H1为20-25cm,其切土板边上由下至上带有刻度。可以直观的看出切土框入土深度,从而精确掌握切出的土方高度,使其满足需求。所述切土框的长边长度L1和短边长度L2的设定,使其取出的根部完整,不致损失根须,满足研究需求。所述切土框的切土板接地侧均带有刃口,使其便于入土。3.本专利技术的承重框架是在框架中部设置十字型架或日子型架结构,以人体承受重力,加力撑杆设置于中部,便于均衡增加的外力。所述加力撑杆顶部带有受力平面或受力凹弧面,便于施加外力时,增大承受面。两侧形成便于提拎及使用时扶持的把手。所述加力撑杆高度H2的设定,在使用时更容易使人站立时扶持及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中:1.切土框,11.切土板,12.短边切土板,2.承重框架,21.十字型架,3.加力撑杆,31.凹弧面,32.把手,4.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包括切土框1、承重框架2及加力撑杆3,所述切土框1为切土板11围成的长方形框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承重框架2,承重框架2中部固定加力撑杆3,切土框1的一侧短边切土板12高度h为5cm,其与顶部承重框架2间形成便于取土方的开孔4;使切后的土方便于拿出。所述切土框1的整体高度H1为26cm,所述切土框1的切土板11边上由下至上带有刻度,可以直观的看出切土框入土深度,从而精确掌握切出的土方高度,使其满足需求。所述承重框架2是在框架中部设置十字型架21的结构,加力撑杆3设置于十字型架21交叉处,以人体承受重力,加力撑杆设置于中部,便于均衡增加的外力。所述切土框1的长边长度L1为水稻根茬行距,短边长度L2为13.2-19.8cm,本例选择13.2cm,使其取出的根部完整,不致损失根须,满足研究需求。所述切土框的切土板接地侧均带有刃口,使其便于入土。所述切土框1的切土板11接地侧均带有刃口。所述加力撑杆3为T字型结构,T字型顶部中部位置带有受力凹弧面31,便于施加外力时,增大承受面,两侧形成把手32,便于提拎及使用时扶持。所述加力撑杆3高度H2为40cm,在使用时更容易使人站立时扶持及用力。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取根器的切土框1与水稻植株行垂直防止,使秧苗位于切土框1的中部,使用者踩在切土框1顶部的承重框架2上,手扶持加力撑杆3的把手32,用力踩踏,使切土框1的切土板11入土,当入土深度满足要求时,使用者下来,通过锹等工具沿切土框1挖出土方;当入土深度不满足要求时,使用者下来,通过锤等工具打击加力撑杆3顶部的受力凹弧面31,直到入土深度满足要求停止,之后通过锹等工具沿切土框1挖出土方,再通过刀类工具将挖出的土方沿切土板边缘切平,之后通过承重框架2上的孔及开孔4辅助取出土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挈带便捷,取出的土方大小满足研究需要。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中所述切土框1的长边长度L1为水稻根茬行距,短边长度L2为19.8cm;短边切土板12高度h为5cm。所述的承重框架2还可以为日子型结构,加力撑杆3设置于日子型中部;所述加力撑杆3顶部带有受力平面,所述加力撑杆3高度H2为60cm。所述切土框1的整体高度H1为25cm。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中所述切土框1的长边长度L1为水稻根茬行距,短边长度L2为15cm。短边切土板12高度h为3cm。所述加力撑杆3高度H2为30cm。所述切土框1的整体高度H1为30cm。实施例4: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中所述切土框1的长边长度L1为水稻根茬行距,短边长度L2为16cm。短边切土板12高度h为4cm。所述加力撑杆3高度H2为50cm。所述切土框1的整体高度H1为28cm。实施例5: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土框、承重框架及加力撑杆,所述切土框为切土板围成的长方形框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承重框架,承重框架中部固定加力撑杆,切土框的一侧短边的切土板高度h为3-5cm,其与顶部承重框架间形成便于取土方的开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根茬取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土框、承重框架及加力撑杆,所述切土框为切土板围成的长方形框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承重框架,承重框架中部固定加力撑杆,切土框的一侧短边的切土板高度h为3-5cm,其与顶部承重框架间形成便于取土方的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根茬取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土框的整体高度H1为20-25cm,所述切土框的切土板边上由下至上带有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根茬取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框架是在框架中部设置十字型架的结构,加力撑杆设置于十字型架交叉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稻根茬取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框架为日子型结构,加力撑杆设置于日子型中部。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贵金,于广星,陈盈,刘宪平,姜秀英,王之旭,宫殿凯,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