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管体、管帽和采集组件,管帽盖合在管体的上端并与管体内部形成密闭空腔,且管帽与管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采集组件设置在管帽上,采集组件上下贯穿管帽,采集组件随着管帽与管体分离从管体内抽出,调节采集组件的上端可驱动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大便采集装置,通过在管帽上设置采集组件,并调节采集组件的上端以驱动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然后将采集组件连同采集的大便伸入管体内并盖上管帽,操作简单,非常方便,并且干净卫生,同时位于采集组件上的大便不会弄脏管壁,也不会滑落至管底,后续检验人员取出时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患者在进行临床常规检测时,通常需要对大便进行检验,以作为医生判断病情的依据之一。在现有的大便采集器大多都是采取类似于勺子的结构挑取大便然后转移到收集管内,这种方便其取大便时不太方便,尤其是大便比较干燥时,通常不太容易采集,这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恼,并且如果没有采集到适量的大便,会影响后续样品的分析,最不好的一点是,采集的大便通常容易弄脏管壁,滑落至管底,后续检验人员不易取出。另外,这种挑取的方式不太卫生,容易弄脏外部衣物等外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管体、管帽和采集组件,所述管帽盖合在所述管体的上端并与所述管体内部形成密闭空腔,且所述管帽与所述管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管帽上,所述采集组件上下贯穿所述管帽,所述采集组件随着所述管帽与所述管体分离从所述管体内抽出,调节所述采集组件的上端可驱动所述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医用大便采集装置,通过在所述管帽上设置采集组件,并调节所述采集组件的上端以驱动所述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然后将采集组件连同采集的大便伸入所述管体内并盖上管帽,操作简单,非常方便,并且干净卫生,同时位于采集组件上的大便不会弄脏管壁,也不会滑落至管底,后续检验人员取出时非常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采集组件包括驱动杆、内部中空的隔离罩和两个弹性的夹取板,所述隔离罩设置在所述管帽的下端,且所述管帽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上端时所述隔离罩位于所述管体内,所述驱动杆沿着上下方向分别贯穿所述管帽和隔离罩,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杆的下部连接,且两个所述夹取板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上端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下端分别设有朝向对方延伸设置的弯折部,所述隔离罩的底部设有供所述夹取板的上端向上运动时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拉动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使得所述隔离罩底部驱动随着所述驱动杆向上运动的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下端相互靠近,以采集离体大便。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动所述驱动杆可以带动所述夹取板向上运动,由于所述隔离罩底部的通孔内壁会驱动所述夹取板的下端相互靠近,这样既可完成对离体大便的采集,非常方便,并且在插入所述管体内后,采集的大便会一直停留在所述夹取板上,方便后续检验人员取出进行检验。进一步: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大于所述管体的内径。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两个所述夹取板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设置为大于所述管体的内径,这样可以在取下所述管帽并抽出所述采样组件时,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下端自然张开,方便夹取离体大便。进一步:所述隔离罩的截面呈倒梯形状。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隔离罩设置为倒梯形,可以增加所述隔离罩与所述管帽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在向上拉动所述驱动杆时,所述管帽更好的对所述隔离罩起到支撑,保证大便采集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所述驱动杆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防止拉动所述驱动杆后所述驱动杆自动向所述管体内缩进的反向齿,且未拉动所述驱动杆时所述反向齿位于所述管帽的底部与所述夹取板的上端之间。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反向齿可以在夹取离体大便后,防止所述夹取板的恢复力使得所述自动向所述管体内缩进,导致两个所述夹取板的下端分离而使得离体大便滑落。进一步:所述弯折部朝斜下方倾斜设置,且所述弯折部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45度。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弯折部朝斜下方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在夹取离体大便时更加方便,有利于快速准确夹取大便,提高操作效率。进一步: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设有拉环。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拉环可以使得患者可以比较方便的拉动所述驱动杆,防止在拉动所述驱动杆时手部与驱动杆之间相对滑动。进一步:所述管体包括均为透明玻璃材质的外管体和设置在所述外管体内的内管体,所述外管体的上端与所述内管体的上端对齐设置,所述管帽盖设在所述内管体的上端口,且所述内管体内形成密闭空腔,所述管帽与所述外管体的上端口卡接,所述外管体与所述内管体的管壁之间设有橡胶圈,当对所述管帽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所述管帽先与所述外管体的上端分离,并可以将所述管帽连同所述内管体从所述外管体中抽出,再将所述管帽与所述内管体分离。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外管体可以对内管体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当外管体出现破损时,只需更换外管体,内管体可以继续使用,非常方便。进一步:所述内管体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保护垫。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保护垫可以使得当所述内管体插入所述外管体时使得二者隔离并保持相对稳固,且当所述内管体从所述外管体中完全抽出时,可以对所述内管体的底部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内管体9破损。进一步:所述管帽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止手部与其相对滑动的防滑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防滑部可以在拉动所述驱动杆时方便对患者手部支撑,避免手部相当于所述管帽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医用大便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采集组件夹取离体大便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管体,2、管帽,3、驱动杆,4、隔离罩,5、夹取板,6、反向齿,7、拉环,8、外管体,9、内管体,10、橡胶圈,11、保护垫,12、防滑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管体1、管帽2和采集组件,所述管帽2盖合在所述管体1的上端并与所述管体1内部形成密闭空腔,且所述管帽2与所述管体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管帽2上,所述采集组件上下贯穿所述管帽2,所述采集组件随着所述管帽2与所述管体1分离从所述管体1内抽出,调节所述采集组件的上端可驱动所述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本技术的医用大便采集装置,通过在所述管帽2上设置采集组件,并调节所述采集组件的上端以驱动所述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然后将采集组件连同采集的大便伸入所述管体内并盖上管帽,操作简单,非常方便,并且干净卫生,同时位于采集组件上的大便不会弄脏管壁,也不会滑落至管底,后续检验人员取出时非常方便,非常适合用于干疏大便的采集。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组件包括驱动杆3、内部中空的隔离罩4和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管体(1)、管帽(2)和采集组件,所述管帽(2)盖合在所述管体(1)的上端并与所述管体(1)内部形成密闭空腔,且所述管帽(2)与所述管体(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管帽(2)上,所述采集组件上下贯穿所述管帽(2),所述采集组件随着所述管帽(2)与所述管体(1)分离从所述管体(1)内抽出,调节所述采集组件的上端可驱动所述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管体(1)、管帽(2)和采集组件,所述管帽(2)盖合在所述管体(1)的上端并与所述管体(1)内部形成密闭空腔,且所述管帽(2)与所述管体(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采集组件设置在所述管帽(2)上,所述采集组件上下贯穿所述管帽(2),所述采集组件随着所述管帽(2)与所述管体(1)分离从所述管体(1)内抽出,调节所述采集组件的上端可驱动所述采集组件的下端对离体大便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组件包括驱动杆(3)、内部中空的隔离罩(4)和两个弹性的夹取板(5),所述隔离罩(4)设置在所述管帽(2)的下端,且所述管帽(2)设置在所述管体(1)的上端时所述隔离罩(4)位于所述管体(1)内,所述驱动杆(3)沿着上下方向分别贯穿所述管帽(2)和隔离罩(4),两个所述夹取板(5)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杆(3)的下部连接,且两个所述夹取板(5)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杆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夹取板(5)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上端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夹取板(5)的下端分别设有朝向对方延伸设置的弯折部,所述隔离罩(4)的底部设有供所述夹取板(5)的上端向上运动时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两个所述夹取板(5)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两个所述夹取板(5)的下端之间的距离,拉动所述驱动杆(3)的上端,使得所述隔离罩(4)底部驱动随着所述驱动杆(3)向上运动的两个所述夹取板(5)的下端相互靠近,以采集离体大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取板(5)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在自然状态大于所述管体(1)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大便采集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丽姣,曾晓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