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弹衣,包括衣衬和防弹板,前胸或后背设置的所述防弹板呈十字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通过防护理念、防弹板形态、防弹板适配性的改进,使新型防弹板既有效保护了胸、腹部重要器官/组织,又通过形态的改进,达到重量进一步减轻、穿着耐受度进一步增强的效果,使穿着人员更好地遂行军事任务,与现役防弹板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弹板重量进一步减轻、形态更加科学、穿着更加舒适;减少保护面积的同时保证重要器官/组织的有效防护;增强防弹衣穿着人员的耐受性和机动性,真正在军人执行作战、反恐任务时发挥好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弹衣
本技术涉及军事防护领域中的个体防护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弹衣,公开了一种以重点器官/组织为防护重点的防弹衣,用于执行作战、反恐等任务的个体防护。
技术介绍
目前战斗用防弹衣以硬体防弹衣为主,其以金属或非金属等硬质高强度材料制成。缺点是柔软性差、穿着舒适度不好。软硬复合式防弹衣即以软质材料作主体,硬质材料作插板(即防弹板)插入内衬,形成复合式防弹衣。目前军用防弹衣多根据作战、反恐等用途,选择软硬复合式防弹衣,其中,对高速子弹、弹片的防护主要依赖硬质材料,即防弹板。使用防弹板的防弹衣多用于军事用途,依靠防弹板对直射弹、杀伤性破片等进行防护。目前防弹板型号单一,尺寸较大,覆盖较多,存在过度防护可能。防弹板型号、形状单一,多为均码,不同体型人员穿着多有不适感。图1为目前常见内置防弹板类型。现役防弹板存在以下不足:(1)过度强调足够面积的防护,且只提供一种型号,只能对躯干进行无差别全覆盖,导致了穿着人员的耐受性和机动能力有很大程度的下降。(2)现役内置防弹板重量大、型号形状单一、过度防护等缺点牺牲了穿着耐受性和机动性,将对穿着人员执行相应任务和保护自身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弹衣,从战场救护、器官、组织重要程度入手,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1)防弹板重量进一步减轻、形态更加科学、穿着更加舒适;(2)减少保护面积的同时保证重要器官/组织的有效防护;(3)增强防弹衣穿着人员的耐受性和机动性,真正在军人执行作战、反恐任务时发挥好防护作用。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弹衣,包括衣衬和防弹板,前胸或后背设置的所述防弹板呈十字形状。所述防弹板包括纵向设置的上防弹板、下防弹板和横向设置的横向防弹板,所述上防弹板、下防弹板分别置于所述横向防弹板上下两侧,呈十字架形状拼接。所述防弹板设置成至少三块,包括纵向设置的所述上防弹板、所述下防弹板和横向设置的所述横向防弹板相互独立,所述上防弹板、下防弹板分别置于所述横向防弹板上下两侧,在所述衣衬内呈十字架形状拼接。所述上防弹板上缘不低于人体颈静脉切迹,所述下防弹板下缘不高于人体双侧髂前上棘水平连线,所述横向防弹板两侧缘在双侧腋前线或腋中线或二者之间,该两侧缘在近侧胸壁处向胸壁弯曲,以贴合侧胸壁;所述上防弹板覆盖心脏以及主动脉和腔静脉的胸部走行段,所述横向防弹板覆盖肝脏、脾脏以及主动脉和腔静脉的胸腹部走行段,所述下防弹板覆盖主动脉和腔静脉的腹部走行段。所述横向防弹板宽度C为不小于人体左右腋前线距离,高度D为不小于人体肝、脾脏上下界最大距离;所述上防弹板1宽度A为不小于人体心脏最大横径,高度B为上缘不低于人体颈静脉切迹至所述横向防弹板上界;所述下防弹板宽度E为不小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管壁外缘最大横径,高度F为中部防弹板下界至不高于双侧髂前上棘水平连线。所述防弹板为人体胸部前后对应的双十字形。所述衣衬包括前片衣衬和后片衣衬相互连接,所述防弹板分别置于所述前片衣衬和后片衣衬内,前片衣衬和后片衣衬内的所述防弹板对称设置。所述上防弹板、所述下防弹板为矩形。所述横向防弹板正面为矩形,横断面为与人体对应的弧形。所述衣衬对应所述防弹板的形状设置夹腔并容纳所述上防弹板、下防弹板和横向防弹板。本技术针对现有防弹板不足,提出以下五点改进:(1)防护理念改进:在战场救治研究和临床工作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防护理念:1)从防护的根本目的着手,研究胸、腹部不同器官/组织严重损伤后的不同结局。在胸部和腹部外伤中,心脏、肝、脾,以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腔静脉等器官/组织在严重外伤破裂后,相较其他器官/组织(如肺、肾等)更为严重和致命,若因军事任务优先导致无法在“黄金小时”(60min)内得到救治,则死亡率明显增高。因此,胸、腹部外伤救治的重要器官/组织决定了胸、腹部存在重点防护范围,军事任务中应用防弹板,防护理念必须以“重要器官/组织防护”替代对胸、腹部“全覆盖、无差别防护”的理念。2)上述提及的心脏、肝、脾,以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腔静脉等大小、位置与传统防弹衣配发指标(身高、胸围等)相关性不大。新近研究发现,采用体表胸骨切迹、髂前上棘等骨性标志更能合理反映重要器官/组织的体表投影,并依此确定防弹板防护范围。(2)改进后的防弹板应该以上文指出的重点器官/组织体表投影位置为依据设计新形态,以新形态防弹板为基础设计防弹衣整体。(3)防弹板形态改进:根据研究确定的重要器官/组织解剖位置确定防护区域,根据新确定的防护区域确定防弹板新形态。根据目前确定的心脏、肝、脾,以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腔静脉等优先、重点保护的重要器官/组织,新的前、后硬体防弹板形态将大致呈“十字架形态”,前后各由三块防弹板拼接而成(图3)。上部为纵向防弹板,主要用于防护心脏以及主动脉和腔静脉的胸部走行段。该部以心脏最大横径为参考值作为防弹板宽度,以主动脉弓上缘至肝脏上界为参考值作为防弹板高度进行制作,大致形态呈长方形。中部为横向防弹板,主要用于防护肝脏、脾脏、以及此部分的主动脉和腔静脉胸、腹部走行段。该部以肝脏右缘至脾脏左缘即肝脾间最大横径为参考值作为防弹板宽度,并综合考虑肝脏上下界、脾脏上下界距离,以最大距离为参考值作为防弹板高度进行制作,大致形态呈长方形,近侧胸壁处向胸壁略弯曲,以贴合侧胸壁。下部为纵向防弹板,主要防护主动脉和腔静脉腹部走行段。该部以中部防弹板下缘至主动脉和腔静脉分叉处为参考值作为防弹板高度,以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管壁外缘最大横径为参考值作为防弹板宽度进行制作,大致形态呈长方形,近血管分叉处向内缩窄,以方便穿着人员执行任务。防弹板前后形态及拼接形式基本一致,但因前、后位置有所调整。新型防弹板使用6块、3对分离防弹板组成前后双十字架形态的防弹板,摒弃现役前后一致的整块防弹板。这将全部覆盖心脏、肝、脾,以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腔静脉等已经验证的需要重点保护的器官/组织,防护不到的非重点区域以软体防弹衣作补充,兼顾防弹板有效防护和有效减重。(4)防弹板适配改进:以体表骨性标志与重点防护器官/组织位置相关性为研究方向,通过大量人体数据测量、采集,统计并明确1)体表骨性标志与防护区域位置相关性;2)以骨性标志间距确定不同型号划分,达到防弹板按型号配发的目的。通过对不同体型群体人员的骨性标志间距测量确定其穿着的不同型号的防弹板,使防弹板配发做到符合各种群体人体体型。具体研究方法为:1)选取一定数量的不同体型人员并排除极特殊体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知情同意后对研究对象胸、腹部重要器官/组织(心脏、肝、脾,以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腔静脉)行CT薄层扫描,后期使用三维重建软件得到所有研究对象的重要器官/组织体表投影图像;3)利用CT图像、三维重构建图像、体表投影图像,测量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身高、胸围等现役防弹衣配发数据以及此次专利研究涉及的128组数据;4)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找到最能代表重要脏器/组织边界的体表骨性标志,以目前研究结果为例: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弹衣,包括衣衬和防弹板,其特征在于,前胸或后背设置的所述防弹板呈十字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弹衣,包括衣衬和防弹板,其特征在于,前胸或后背设置的所述防弹板呈十字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板包括纵向设置的上防弹板(1)、下防弹板(2)和横向设置的横向防弹板(3),所述上防弹板(1)、下防弹板(2)分别置于所述横向防弹板(3)上下两侧,呈十字架形状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弹板设置成至少三块,包括纵向设置的所述上防弹板(1)、所述下防弹板(2)和横向设置的所述横向防弹板(3)相互独立,所述上防弹板(1)、下防弹板(2)分别置于所述横向防弹板(3)上下两侧,在所述衣衬内呈十字架形状拼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弹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弹板(1)上缘不低于人体颈静脉切迹,所述下防弹板(2)下缘不高于人体双侧髂前上棘水平连线,所述横向防弹板(3)两侧缘在双侧腋前线或腋中线或二者之间,该两侧缘在近侧胸壁处向胸壁弯曲,以贴合侧胸壁;所述上防弹板(1)覆盖心脏以及主动脉和腔静脉的胸部走行段,所述横向防弹板覆盖肝脏、脾脏以及主动脉和腔静脉的胸腹部走行段,所述下防弹板(2)覆盖主动脉和腔静脉的腹部走行段。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平,李若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