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汽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包括冷却塔,冷却塔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对侧设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回收管道,回收管道的另一端部设有回收箱,冷却塔后侧靠近左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气管,冷却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风机和出气管,冷却塔内部通过换热板分隔为湿热空气腔和干冷空气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湿热空气腔内的湿热空气和干冷空气腔内的干冷空气经通气孔对流时,水蒸气从湿空气中凝结析出,附着于换热板上,当换热板上液滴满足脱落条件时,液滴从换热板上脱落至通槽内,而后经回收管道流入回收箱内部,实现回收水汽,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汽回收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但冷却塔需要大量的水保证冷却效果,在冷却过程中大量水损失,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冷却塔在冷却过程中大量水损失,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对侧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靠近所述冷却塔的端部设有侧壁呈圆弧形的收集槽,所述回收管道上位于所述收集槽下方的位置设有缓冲腔,所述回收管道的另一端部设有回收箱,所述冷却塔后侧靠近左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冷却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风机和出气管,所述冷却塔内部通过换热板分隔为湿热空气腔和干冷空气腔。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塔左右两端侧壁中心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风机通过输送风管道与所述冷却塔内部相连通,在开启所述风机时,通过所述风机产生的风力经所述输送风管道送入所述冷却塔内部,为后续回收水汽提高空气流通条件。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塔底部侧壁靠近收集槽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槽口大小小于所述收集槽的槽口大小,使经所述通槽完全流入所述收集槽内部。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通过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的连通和关闭,有助于后续为所述冷却塔内部换气。作为优选,所述回收箱的右侧壁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出水口接头,所述出水口接头上设有接头塞,用于堵塞出水口接头,方便后续使用。作为优选,所述接头塞与所述出水口接头螺纹连接,可打开或堵塞所述出水口接头,为后续排水提供便利。作为优选,所述换热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使所述湿热空气腔和所述干冷空气腔相连通,为湿热空气和干冷空气对流提供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通过湿热空气腔内的湿热空气和干冷空气腔内的干冷空气经通气孔对流时,湿热空气内的水蒸气在此时的温度和压力下已经达到极限,随着湿空气温度的降低,水蒸气从湿空气中凝结析出,附着于换热板上,当换热板上液滴满足脱落条件时,液滴从换热板上脱落至通槽内,而后经回收管道流入回收箱内部,实现回收水汽,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塔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回收管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回收箱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1、冷却塔;10、通孔;11、湿热空气腔;12、干冷空气腔;13、通槽;2、支撑板;3、回收管道;30、收集槽;31、缓冲腔;4、进气管;40、电磁阀;5、出气管;6、风机;60、输送风管道;7、回收箱;70、出水口接头;71、接头塞;8、换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冷却塔1,冷却塔1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对侧设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之间安装有回收管道3,回收管道3靠近冷却塔1的端部设有侧壁呈圆弧形的收集槽30,回收管道3上位于收集槽30下方的位置设有缓冲腔31,用于缓冲经回收管道3流过水滴,防止回收管道3阻塞,回收管道3的另一端部设有回收箱7,冷却塔1后侧靠近左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气管4,冷却塔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风机6和出气管5,冷却塔1内部通过换热板8分隔为湿热空气腔11和干冷空气腔12。本实施例中,冷却塔1左右两端侧壁中心处均开设有通孔10,风机6通过输送风管道60与冷却塔1内部相连通,在开启风机6时,通过风机6产生的风力经输送风管道60送入冷却塔1内部,为后续回收水汽提高空气流通条件。进一步的,冷却塔1底部侧壁靠近收集槽30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3,通槽13槽口大小小于收集槽30的槽口大小,使经通槽13完全流入收集槽30内部。在实际过程中,为了便于收集水汽,减少水资源浪费,换热板8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在湿热空气腔11内的湿热空气和干冷空气腔12内的干冷空气经通气孔对流时,湿热空气内的水蒸气在此时的温度和压力下已经达到极限,随着湿空气温度的降低,水蒸气从湿空气中凝结析出,附着于换热板8上,当换热板8上液滴满足脱落条件时,液滴从换热板上脱落至通槽13内,而后经回收管道3流入回收箱7内部,实现回收水汽。此外,进气管4和出气管5上均安装有电磁阀40,通过电磁阀40(电磁阀可以采用型号为4V210-08的气动电磁控制阀)控制进气管4和出气管5的连通和关闭,有助于后续为冷却塔1内部换气。本技术中涉及到风机电磁阀40、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后续排出回收箱7内部的水,回收箱7的右侧壁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出水口接头70,出水口接头70上设有接头塞71,接头塞71与出水口接头70螺纹连接,接头塞71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出水口接头70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转动接头塞71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契合产生作用力,使接头塞71沿出水口接头70的内壁移动,实现打开或堵塞出水口接头70,为后续排水提供便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包括冷却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对侧设有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之间安装有回收管道(3),所述回收管道(3)靠近所述冷却塔(1)的端部设有侧壁呈圆弧形的收集槽(30),所述回收管道(3)上位于所述收集槽(30)下方的位置设有缓冲腔(31),所述回收管道(3)的另一端部设有回收箱(7),所述冷却塔(1)后侧靠近左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气管(4),所述冷却塔(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风机(6)和出气管(5),所述冷却塔(1)内部通过换热板(8)分隔为湿热空气腔(11)和干冷空气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包括冷却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对侧设有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之间安装有回收管道(3),所述回收管道(3)靠近所述冷却塔(1)的端部设有侧壁呈圆弧形的收集槽(30),所述回收管道(3)上位于所述收集槽(30)下方的位置设有缓冲腔(31),所述回收管道(3)的另一端部设有回收箱(7),所述冷却塔(1)后侧靠近左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气管(4),所述冷却塔(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风机(6)和出气管(5),所述冷却塔(1)内部通过换热板(8)分隔为湿热空气腔(11)和干冷空气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却塔水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左右两端侧壁中心处均开设有通孔(10),所述风机(6)通过输送风管道(60)与所述冷却塔(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业润东,业润彬,文光,张仲铣,马增俊,
申请(专利权)人:澄江县磷化工华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