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63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门体及风道盖板,内胆与门体之间围成冷藏空间,风道盖板与内胆之间形成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回风风道位于冷藏空间的顶部,出风风道位于冷藏空间的背部,回风风道内设有风机和蒸发器,还包括辅助出风风道和顶出风口,辅助出风风道设于冷藏空间的顶部、并与出风风道连通,顶出风口设于辅助出风风道上、并与冷藏空间连通。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流向蒸发器,经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辅助出风风道、顶出风口直接流入冷藏空间的顶部,再经风机吸入蒸发器处,进入下一次换热循环。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能够保持与出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一致,实现冷藏空间内部温度的均匀性,提高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顶置的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蒸发器顶置的冰箱或立式冷柜等制冷设备,冷藏空间内温度较高的空气经冷藏空间顶部的回风口回到蒸发器处,经蒸发器换热后变成冷空气,冷空气再通过形成于内胆后侧的风道回到冷藏空间内,以保证冷藏空间内的持续低温。低于风机顶置的制冷设备而言,风机紧靠蒸发器,冷藏空间内温度较高的空气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向冷藏空间顶部靠前的位置处汇集,再经回风口流向蒸发器,经蒸发器换热后的冷空气经过内胆后侧的风道回到冷藏空间内、与冷藏空间内的物品换热后变成热空气,再汇集到顶部风机处,这就导致冷藏空间顶部靠前的位置处的温度较高,使得冷藏空间内的温度不均匀,影响制冷效果。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在冷藏空间的顶部设置辅助出风风道,经蒸发器换热后的冷空气将直接经辅助出风风道流向冷藏空间的顶部位置处,有助于提高冷藏空间内的温度一致性、提高制冷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内胆、门体及风道盖板,所述内胆与所述门体之间围成冷藏空间,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位于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所述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冷藏空间的背部,所述回风风道内设有风机和蒸发器,还包括:辅助出风风道,其设于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并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顶出风口,其设于所述辅助出风风道上、并与所述冷藏空间连通;所述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在所述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流向所述蒸发器,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所述辅助出风风道、所述顶出风口流入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出风风道设于所述回风风道内、并与所述回风风道分隔。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盖板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风道盖板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风道盖板,所述第一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的背部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的顶部之间形成所述回风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上设有回风口;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风机均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回风口正对;所述辅助出风风道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盖板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道盖板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前侧的前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连接,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底板上、且靠近所述前侧板,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底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风道盖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侧边上设有翻边,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侧与所述翻边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前侧与所述前侧板连接,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翻边、所述前侧板、以及所述分隔板围成所述辅助出风风道。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接水盘,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接水盘上。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分隔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接水盘之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分隔板上还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水平部和底板倾斜部,所述底板倾斜部的前侧斜向上倾斜,所述回风口和所述顶出风口均设于所述底板倾斜部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底板水平部和所述底板倾斜部的交汇位置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冷藏空间的顶部设置辅助出风风道,辅助出风风道与出风风道连通,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在顶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流向蒸发器,经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辅助出风风道、顶出风口直接流入冷藏空间的顶部,再经风机吸入蒸发器处,进入下一次换热循环。这样,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不是如现有技术中的为与冷藏空间内物品换热后汇集至此的热空气,而是直接经蒸发器换热后的冷空气,使得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能够保持与出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一致,实现冷藏空间内部温度的均匀性,提高制冷效果。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制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门体);图2为本技术风道盖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图2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风道盖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风道盖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其中,100-风道盖板,110-第一风道盖板,120-第二风道盖板,121-底板,1211-底板水平部,1212-底板倾斜部,122-前侧板,123-侧板,124-翻边,130-分隔板,140-第一连接板,150-第二连接板,160-第三连接板,200-内胆,300-箱体,400-蒸发器,500-接水盘,510-排水口,600-风机,10-回风风道,11-回风口,20-出风风道,21-出风口,30-辅助出风风道,31-顶出风口,40-Z字型空气流通通道,50-冷藏空间;D-蒸发器与分隔板之间的距离,d1-第三连接板与分隔板之间的第一间隙,d2-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板之间的第二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公开一种制冷设备,如冰箱或立式冷柜,图1所示为该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箱体300,箱体300内设有内胆200,箱体300铰接有门体,为了便于表示内部结构,图1中将门体省略,内胆200和门体围成用于存储物品的冷藏空间50。还包括风道盖板100,风道盖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n内胆、门体及风道盖板,所述内胆与所述门体之间围成冷藏空间,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位于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所述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冷藏空间的背部,所述回风风道内设有风机和蒸发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辅助出风风道,其设于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并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n顶出风口,其设于所述辅助出风风道上、并与所述冷藏空间连通;/n所述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在所述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流向所述蒸发器,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所述辅助出风风道、所述顶出风口流入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内胆、门体及风道盖板,所述内胆与所述门体之间围成冷藏空间,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位于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所述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冷藏空间的背部,所述回风风道内设有风机和蒸发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出风风道,其设于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并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
顶出风口,其设于所述辅助出风风道上、并与所述冷藏空间连通;
所述冷藏空间顶部的空气在所述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流向所述蒸发器,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所述辅助出风风道、所述顶出风口流入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出风风道设于所述回风风道内、并与所述回风风道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盖板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风道盖板和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风道盖板,所述第一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的背部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的顶部之间形成所述回风风道;
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上设有回风口;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风机均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回风口正对;
所述辅助出风风道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盖板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道盖板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前侧的前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连接,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底板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民灵段希铎牛愉涛杨波陈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