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C加热模组及水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621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TC加热模组及水加热器,PTC加热模组,包括绝缘支架、PTC陶瓷元件、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绝缘膜、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绝缘支架中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中空部,两电极片分别贴靠在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上、下表面,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表面和第二电极片的下表面,两盖板分别贴靠在上部绝缘膜和下部绝缘膜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PTC加热模组,采用绝缘支架作为载体框架,电极片、PTC陶瓷元件、绝缘膜、盖板之间直接装配接触,无需涂覆导热胶及繁琐的烘烤压管工艺,工艺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批量量产,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TC加热模组及水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PTC加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PTC加热模组及水加热器。
技术介绍
PTC加热器具有自动控温,使用电压范围广,且无明火,安全可靠,寿命长等优势。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PTC加热器成为空调取暖及电池加热的主要方式。在公开号为CN206380110U的专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PTC水暖加热器,需要先将电极片涂胶后与PTC发热片烘烤定型,然后包裹绝缘纸后塞入铝管经滚压或者平压形成PTC加热管,再在PTC加热管上涂胶塞入水箱内的微通道扁管之间,最后再经过高温烘烤成型。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PTC加热模组及水加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TC加热模组,包括绝缘支架、PTC陶瓷元件、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绝缘膜、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绝缘支架中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中空部,所述第一电极片贴靠在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极片贴靠在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下表面,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表面和第二电极片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盖板贴靠在所述第一电极片上方绝缘膜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盖板贴靠在所述第二电极片下方绝缘膜的下表面。本技术PTC加热模组,采用绝缘支架作为载体框架,电极片、PTC陶瓷元件、绝缘膜、盖板之间直接装配接触,无需涂覆导热胶及繁琐的烘烤压管工艺,工艺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批量量产,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支架的上表面在所述中空部的四周设有内凹的、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片外形匹配的第一电极安装面,所述绝缘支架的下表面在所述中空部的四周设有内凹的、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外形匹配的第二电极安装面,所述第一电极安装面和第二电极安装面之间的间距稍小于所述PTC陶瓷元件的厚度。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确保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均能跟PTC陶瓷元件保持良好接触,确保良好的传热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上分别设有卡爪,所述绝缘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卡爪匹配的槽体。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方便两电极片的定位安装,卡爪与其所在电极片的表面成锐角,卡爪与绝缘支架上槽体卡合时,产生过盈式夹紧,方便装配,同时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受到外部挤压力时,卡爪也不会阻碍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与PTC陶瓷元件的压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分别设有定位孔,所述绝缘支架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孔穿设于所述定位柱上。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方便两盖板的定位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膜为硅胶薄膜或者聚酰亚胺薄膜。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楔形块,所述楔形块贴靠于所述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表面。进一步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楔形块采用高导热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夹角为1-5°。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吻合PTC加热模组所嵌入槽体的结构,提高PTC加热模组与嵌入槽体内壁的接触度,提升传热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厚度较大的一端设有孔槽。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方便楔形块的取出。一种水加热器,包括铸铝水槽,所述铸铝水槽内插设有至少一个上述PTC加热模组。组装式PTC加热模组直接插设于铸铝水槽的扁平槽内,并通过楔形块楔紧,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PTC加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PTC加热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绝缘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绝缘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PTC加热模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水加热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铸铝水槽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00-PTC加热模组;110-绝缘支架;111-第一电极安装面;112-第二电极安装面;113-槽体;114-定位柱;120-PTC陶瓷元件;130-第一电极片;131-卡爪;140-第二电极片;150-绝缘膜;160-第一盖板;161-定位孔;170-第二盖板;180-楔形块;181-孔槽;200-铸铝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PTC加热模组,包括绝缘支架110、PTC陶瓷元件120、第一电极片130、第二电极片140、绝缘膜150、第一盖板160和第二盖板170,绝缘支架110中间设有用于容纳PTC陶瓷元件120的中空部,第一电极片130贴靠在PTC陶瓷元件120的上表面,第二电极片140贴靠在PTC陶瓷元件120的下表面,绝缘膜150覆盖于第一电极片130上表面和第二电极片140的下表面,第一盖板160贴靠在第一电极片130上方绝缘膜150的上表面,第二盖板170贴靠在第二电极片140下方绝缘膜150的下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绝缘支架110作为载体框架,由上而下依次叠靠的第一盖板160、绝缘膜150、第一电极片130、PTC陶瓷元件120、第二电极片140、绝缘膜150、第二盖板170之间直接装配接触,无需涂覆导热胶及繁琐的烘烤压管工艺,工艺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批量量产,提升生产效率。如图3、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110的上表面在中空部的四周设有内凹的、且与第一电极片130外形匹配的第一电极安装面111,绝缘支架110的下表面在中空部的四周设有内凹的、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片140外形匹配的第二电极安装面112,第一电极安装面111和第二电极安装面112之间的间距稍小于PTC陶瓷元件120的厚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均能跟PTC陶瓷元件保持良好接触,确保良好的传热性能。如图2-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片130和第二电极片140上分别设有卡爪131,绝缘支架110上设有与卡爪131匹配的槽体1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两电极片的定位安装。如图2-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160和第二盖板170上分别设有定位孔161,绝缘支架110上设有定位柱114,定位孔161穿设于定位柱114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TC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支架、PTC陶瓷元件、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绝缘膜、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绝缘支架中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中空部,所述第一电极片贴靠在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极片贴靠在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下表面,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表面和第二电极片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盖板贴靠在所述第一电极片上方绝缘膜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盖板贴靠在所述第二电极片下方绝缘膜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TC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支架、PTC陶瓷元件、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绝缘膜、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绝缘支架中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中空部,所述第一电极片贴靠在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极片贴靠在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下表面,所述绝缘膜覆盖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表面和第二电极片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盖板贴靠在所述第一电极片上方绝缘膜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盖板贴靠在所述第二电极片下方绝缘膜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的上表面在所述中空部的四周设有内凹的、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片外形匹配的第一电极安装面,所述绝缘支架的下表面在所述中空部的四周设有内凹的、且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外形匹配的第二电极安装面,所述第一电极安装面和第二电极安装面之间的间距稍小于所述PTC陶瓷元件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上分别设有卡爪,所述绝缘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卡爪匹配的槽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钧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