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蓄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60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蓄冷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蓄水箱、设置于蓄水箱上的高温水管和低温水管,蓄水箱的内由斜温层分为高温水层和低温水层,高温水管连通于高温水层,低温水管连通于低温水层,高温水管和低温水管分别连接有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高温水层和低温水层均设置有回水导流组件,回水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网以及均匀设置于导流网下方的条形布带,导流网上均匀设置有过水孔,条形布带的一端连接于导流网的底面,导流网与蓄水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导流网的固定组件。该技术具有冷热水分布均匀的优点,减小了回水时对蓄水箱内水流的扰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蓄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蓄冷空调系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蓄冷设备。
技术介绍
空调蓄冷技术是一种有效地获取分时电价差效益、节省电制冷运行费用的技术。水蓄冷空调系统即是在电制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基础上增加一套水蓄冷设备,利用夜间低谷电由电制冷冷水机组制冷,所制得的冷量通过低温冷水的形式储存在水蓄冷设备中,白天再通过供应低温冷水的方式将冷量释放出来。目前,水蓄冷空调中的水蓄冷设备,包括蓄水箱,蓄水箱回水一般采用H型分配管模块,此模块枝叶较多且密集,且其进水孔与出水孔向同一方向排水,经常导致分区水体的流速过快,使得蓄水箱内水体波动大,导致分区水体的流速过块,从而使得分层效果不佳,在自然分层的水蓄冷设备内,冷热水混合不均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斜温层的厚度,导致分层效果差,从而影响整个装置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蓄冷设备,具有冷热水分布均匀的优点,减小了回水时对蓄水箱内水流的扰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蓄冷设备,包括蓄水箱、设置于蓄水箱上的高温水管和低温水管,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设有斜温层,所述蓄水箱内部通过斜温层分为高温水层和低温水层,所述高温水管连通于高温水层,低温水管连通于低温水层,所述高温水管和低温水管分别连接有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所述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分别位于高温水层和低温水层;所述高温水层和低温水层均设置有回水导流组件,所述高温水层的回水导流组件位于上布水管的下方,所述低温水层的回水导流组件设置于下布水管的上方;所述回水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网以及均匀设置于导流网下方的条形布带,所述导流网上均匀设置有过水孔,所述条形布带的一端连接于导流网的底面,所述导流网与所述蓄水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流网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电力低谷时,蓄冷设备进行制冷,低温水通过下布水管流向低温水层,下布水管流向低温水层的过程中,低温水层内的条形布带对低温水流进行缓冲及导流网对水流进行隔挡,使得流向蓄水箱内的水流冲击力较小,进而减小了对蓄水箱内的水流的扰动;高温水流向高温水层时,高温水层内的导流网对水流进行隔挡,避免水流直接冲击蓄水箱内的水体,进而减缓水流的冲击力,水流流向导流网后,从导流网的过水孔穿过,并沿着条形布带流动,条形布带对水流起到缓冲的作用,减缓了水流的流动速度,使得流向蓄水箱内的水流冲击力较小,进而减小了对蓄水箱内的水流的扰动,从而使得高温水体与低温水体在交汇处形成的斜温层稳定、厚度均匀,热交换分层效果明显,使得蓄水箱内的蓄冷效率高、更稳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网的纵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导流网的边缘连接于所述蓄水箱的内壁,所述导流网包括突起面和凹陷面,所述导流网的突起面向上朝向蓄水箱的顶部。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高温水流向高温水层内的导流网后,导流网对高温水进行导流,以使高温水从导流网的中心向边缘流动,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过水孔流向条形布带,条形布带对水流起到缓冲的作用,以使水流流动更平缓,且更均匀,而低温水进水的过程中,低温水层的条形布带对低温水流进行缓冲,同时,导流网对低温水进行隔挡,避免低温水输送至蓄水箱后水流扰动过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网的凹陷面均匀设置有用于勾持所述条形布带的挂钩。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挂钩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将条形布带勾持在挂钩上,方便条形布带与导流网的之间的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网的边缘的安装条以及设置于蓄水箱的内壁的台阶,所述台阶用于承载安装条,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条上的弹性卡钩,所述台阶上设置有供所述弹性卡钩勾持的钩槽。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安装导流网时,可将安装条上的弹性卡钩插入钩槽内,通过卡钩勾持钩槽,进而限制导流网的竖向运动,方便工作人员对导流网进行安装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条与台阶之间形成有供水流穿过的缝隙。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安装条与台阶之间形成间隙以便于水流从缝隙中穿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布水管和下布水管均为圆环管,所述圆环管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出水孔,所述上布水管的出水孔朝向高温水层的导流网突起面,所述下布水管的出水孔朝向低温水层的导流网凹陷面。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水流能够均匀地从布水管流出,减小水流的冲击力,降低回水时对蓄水箱内的水体的扰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箱外部包覆有玻璃棉毡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部设有保护壳。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玻璃棉毯保温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能有对蓄水箱进行保温隔热作用,从而避免外界温度对蓄水箱内的影响,具有节能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包括上述所有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蓄冷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蓄冷设备应用在水蓄冷空调系统中,由于蓄冷设备的蓄冷效果较好,从而使得整个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冷效果较好,使得水蓄冷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减少,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条形布带对水流起到缓冲的作用,减缓了水流的流动速度,使得流向蓄水箱内的水流冲击力较小,进而减小了对蓄水箱内的水流的扰动,从而使得高温水体与低温水体在交汇处形成的斜温层稳定、厚度均匀,热交换分层效果明显,使得蓄水箱内的蓄冷效率高、更稳定;2、凸起面向上朝向蓄水箱的顶部以使水流流向导流网后,水流能够从导流网的中心向边缘流动,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水流穿过导流网的过水孔后沿着条形布带缓慢流动,而剩余的水流则会流向导流网的边缘,以使水流通过缝隙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蓄水箱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导流网与台阶爆炸后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制冷机组;2、蓄冷设备;21、蓄水箱;22、高温水管;23、低温水管;24、斜温层;25、高温水层;26、低温水层;27、上布水管;28、下布水管;29、出水孔;31、导流网;311、突起面;312、凹陷面;313、过水孔;32、条形布带;33、挂钩;41、安装条;42、台阶;43、弹性卡钩;431、连接部;432、勾持部;433、拨块;44、钩槽;441、凸沿;45、凸起;51、保温层;52、保护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蓄冷设备,如图1所示,其中,水蓄冷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图中未示出)、制冷机组1以及蓄冷设备2。如图1和图2所示,蓄冷设备2用于存储冷水以及回收的温水,空调机组与蓄冷设备2连接,制冷机组1也与蓄冷设备2连接,在白天电力高峰时段,空调机组开启,制冷机组1关闭,空调机组利用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冷设备,包括蓄水箱(21)、设置于蓄水箱(21)上的高温水管(22)和低温水管(23),所述蓄水箱(21)的内部设有斜温层(24),所述蓄水箱(21)内部通过斜温层(24)分为高温水层(25)和低温水层(26),所述高温水管(22)连通于高温水层(25),低温水管(23)连通于低温水层(26),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水管(22)和低温水管(23)分别连接有上布水管(27)和下布水管(28),所述上布水管(27)和下布水管(28)分别位于高温水层(25)和低温水层(26);/n所述高温水层(25)和低温水层(26)均设置有回水导流组件,所述高温水层(25)的回水导流组件位于上布水管(27)的下方,所述低温水层(26)的回水导流组件设置于下布水管(28)的上方;所述回水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网(31)以及均匀设置于导流网(31)下方的条形布带(32),所述导流网(31)上均匀设置有过水孔(313),所述条形布带(32)的一端连接于导流网(31)的底面,所述导流网(31)与所述蓄水箱(2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流网(31)的固定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设备,包括蓄水箱(21)、设置于蓄水箱(21)上的高温水管(22)和低温水管(23),所述蓄水箱(21)的内部设有斜温层(24),所述蓄水箱(21)内部通过斜温层(24)分为高温水层(25)和低温水层(26),所述高温水管(22)连通于高温水层(25),低温水管(23)连通于低温水层(26),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水管(22)和低温水管(23)分别连接有上布水管(27)和下布水管(28),所述上布水管(27)和下布水管(28)分别位于高温水层(25)和低温水层(26);
所述高温水层(25)和低温水层(26)均设置有回水导流组件,所述高温水层(25)的回水导流组件位于上布水管(27)的下方,所述低温水层(26)的回水导流组件设置于下布水管(28)的上方;所述回水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网(31)以及均匀设置于导流网(31)下方的条形布带(32),所述导流网(31)上均匀设置有过水孔(313),所述条形布带(32)的一端连接于导流网(31)的底面,所述导流网(31)与所述蓄水箱(2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流网(31)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网(31)的纵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导流网(31)的边缘连接于所述蓄水箱(21)的内壁,所述导流网(31)包括突起面(311)和凹陷面(312),所述导流网(31)的突起面(311)向上朝向蓄水箱(21)的顶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帆冯运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百分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