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544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包括灯体、光源、固定支架、反光杯、反光锥及遮光支架;灯体一侧设有散热器,另一侧依次设置光源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灯体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的固定;反光杯设置在光源前端,反光杯与固定支架相连,反光锥设置在反光杯内且位于光源正前方,其顶端与光源相对设置,遮光支架设置在反光锥与光源相背一侧,遮光支架包括遮光片以及设置在遮光片周向的多个卡部,反光杯在与光源相对应一端设有与卡部匹配的卡槽,遮光支架与反光杯相卡接以实现对反光锥的固定;遮光支架与反光锥相配合以实现对光源完全遮挡。该LED灯具从外部任何位置都无法看到光源,真正实现了0眩光,大大改善了灯具的防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
,特别涉及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技术介绍
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照明灯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能否照明,对照明光线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特定场所,如酒店、博物馆、高端会所等,对LED灯具的照明要求更高。现有市面上的LED灯具多采用单反光杯或单透镜等直接出光的控光方法,这种控光方法虽然对光斑、光型的控制效果尚可,但却无法使LED灯具达到防眩效果。即使有部分LED灯具能够通过深藏光源实现一定的防眩,但防眩效果仍然不佳,而且为了达到深藏灯源的目的,通常需要将灯具整体结构加深,这不仅会影响灯具的整体外形,还不利于提高光线利用率。因此,研发一种防眩效果良好的LED灯具就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包括灯体、光源、固定支架、反光杯、反光锥及遮光支架;所述灯体一侧设有散热器,另一侧依次设置光源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灯体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的固定;反光杯设置在光源前端,且反光杯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光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1)、光源(4)、固定支架(5)、反光杯(6)、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所述灯体(1)一侧设有散热器(2),另一侧依次设置光源(4)和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与灯体(1)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4)的固定;反光杯(6)设置在光源(4)前端,且反光杯(6)与固定支架(5)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光锥(7)设置在反光杯(6)内且位于光源(4)正前方,其顶端与光源(4)相对设置,反光锥(7)外侧面形成反射面,所述遮光支架(8)设置在反光锥(7)与光源(4)相背一侧,遮光支架(8)包括与反光锥(7)相匹配的遮光片(81)以及设置在遮光片(81)周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1)、光源(4)、固定支架(5)、反光杯(6)、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所述灯体(1)一侧设有散热器(2),另一侧依次设置光源(4)和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与灯体(1)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4)的固定;反光杯(6)设置在光源(4)前端,且反光杯(6)与固定支架(5)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光锥(7)设置在反光杯(6)内且位于光源(4)正前方,其顶端与光源(4)相对设置,反光锥(7)外侧面形成反射面,所述遮光支架(8)设置在反光锥(7)与光源(4)相背一侧,遮光支架(8)包括与反光锥(7)相匹配的遮光片(81)以及设置在遮光片(81)周向的多个卡部(83),所述反光杯(6)在与光源(4)相对应一端设有与卡部(83)相匹配的卡槽(64),遮光支架(8)与反光杯(6)相卡接以实现对反光锥(7)的位置固定;所述遮光支架(8)与反光锥(7)相配合以实现对光源(4)的完全遮挡,使光源(4)射出的光线依次经反光锥(7)、反光杯(6)的反射后才能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在与散热器(2)相背一端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用于容纳光源(4)、固定支架(5)、反光杯(6)、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5)为与光源(4)形状相匹配的圆环结构,圆环结构与光源(4)的边缘相接触,以将光源(4)固定在安装槽(3)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俊陈实柳保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