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排水管,包括管体、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固定安装在管体内壁上,第一螺旋肋绕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第二螺旋肋绕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且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凸出管体内壁;经过第一螺旋肋第一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与经过第二螺旋肋第三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角度θ;其中,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为处于同一侧的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管
本公开涉及排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排水管材内有水流经过时,会有一部分的水和管道内壁形成附壁流,但是由于排水管材的内壁是光滑的,摩擦阻力小,对水流的导向性能弱,会导致水流和管道形成的附壁流有限。由此,在水流速度较高,流量大时,容易形成水塞流,导致排水管道的排水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排水管,其可以加大排水管的排水量。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固定安装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旋肋绕所述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所述第二螺旋肋绕所述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且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凸出所述管体内壁;所述第一螺旋肋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开口一侧的端面平齐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螺旋肋设有与所述管体开口一侧的端面平齐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经过所述第一螺旋肋第一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与经过所述第二螺旋肋第三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角度θ;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为处于同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为P1,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距为P2;所述第一螺旋肋与所述管体设有开口的一端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α1,所述第二螺旋肋与所述管体设有开口的一端的夹角为第三预设角度α2,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旋角为β1,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旋角为β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P1的取值范围为:1000mm≤P1≤1100mm;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距P2的取值范围为:1000mm≤P2≤1100m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P1的取值为1060mm;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距P2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P1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α1的取值范围为:30°≤α1≤80°;所述第三预设角度α2的取值范围为:30°≤α2≤8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α1的取值为73°;所述第二预设角度α1的角度和所述第三预设角度α2的角度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的旋向相同,且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旋肋与所述第二螺旋肋之间的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520mm≤L≤540mm;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θ的取值范围为:90°≤θ≤18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肋与所述第二螺旋肋之间的距离L的取值为534mm;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θ的取值为18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肋、所述第二螺旋肋和所述管体为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螺旋肋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螺旋肋的第三端面、第四端面呈三角形状,所述第一螺旋肋靠近所述管体内壁的一侧与所述管体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螺旋肋靠近所述管体内壁的一侧与所述管体内壁相匹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肋凸出所述管体内壁的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20mm≤h1≤30mm,所述第二螺旋肋凸出所述管体内壁的高度h2的取值范围为:20mm≤h2≤30m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肋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螺旋肋的第三端面沿所述管体的中轴线方向平齐设置;所述第一螺旋肋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螺旋肋的第四端面沿所述管体的中轴线方向平齐设置;所述管体、所述第一螺旋肋、所述第二螺旋肋为塑料材质。通过在管体内壁上设置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可以使得水流沿管体的内壁呈螺旋状态流动,并在管道中间形成气柱,减少水流在管体内壁的波动,可以增加水流的接触面接,形成稳定并且密实的水膜旋流。由此避免了水塞流,加强管体内部水流的附壁流效果,进而增加了本公开实施列排水管的排水效果。并且控制第一螺旋肋的螺距、第二螺旋肋的螺距、第一螺旋肋的螺旋角、第二螺旋肋的螺旋角、第一螺旋肋与管体设有开口的一端的夹角、第二螺旋肋与管体设有开口的一端的夹角可以进一步的增加附壁流的效果,由此加大水流的排量。通过控制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之间的第一预设角度可以使得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之间的分布更加的合理。而且设置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两条螺旋肋比起设至一条螺旋肋可以更加的容易形成螺旋水流,即,设置两条螺旋肋时水流形成附壁流的效果要优于一条螺旋肋水流形成附壁流的效果。且设置两条螺旋肋的效果也要优于设置多条螺线肋的效果,即,设置多条螺旋肋时,会将形成螺旋流的水流打散,由此,设置两条螺旋肋时的水流流量要大于设置多条螺旋肋时的水流流量。综上,设置两条螺旋肋(即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可以增强附壁流的效果,进而增大水流排量。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排水管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排水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排水管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列的排水管的俯视图。如图1或图2所示,该排水管包括管体100、第一螺旋肋200和第二螺旋肋300。第一螺旋肋200和第二螺旋肋300固定安装在管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n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固定安装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旋肋绕所述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所述第二螺旋肋绕所述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n且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凸出所述管体内壁;/n所述第一螺旋肋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开口一侧的端面平齐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螺旋肋设有与所述管体开口一侧的端面平齐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n经过所述第一螺旋肋第一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与经过所述第二螺旋肋第三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角度θ;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为处于同一侧的端面;/n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为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
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固定安装在所述管体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旋肋绕所述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所述第二螺旋肋绕所述管体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设置;
且所述第一螺旋肋和所述第二螺旋肋凸出所述管体内壁;
所述第一螺旋肋设有与所述管体的开口一侧的端面平齐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螺旋肋设有与所述管体开口一侧的端面平齐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
经过所述第一螺旋肋第一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与经过所述第二螺旋肋第三端面中点的管体半径之间设有第一预设角度θ;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为处于同一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为P1,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距为P2;
所述第一螺旋肋与所述管体设有开口的一端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α1,所述第二螺旋肋与所述管体设有开口的一端的夹角为第三预设角度α2,
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旋角为β1,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旋角为β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P1的取值范围为:1000mm≤P1≤1100mm;
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距P2的取值范围为:1000mm≤P2≤1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P1的取值为1060mm;
所述第二螺旋肋的螺距P2与所述第一螺旋肋的螺距P1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α1的取值范围为:30°≤α1≤80°;
所述第三预设角度α2的取值范围为:30°≤α2≤80°。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盛德诚信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