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淋浴切换结构,包括:外壳:阀组件,装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朝上的置物面和连接在所述置物面前端的前端面,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承接所述阀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第一出水接头,所述第一出水接头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阀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被固定。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安装方便快捷的淋浴切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淋浴切换结构
本技术涉及淋浴装置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淋浴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淋浴切换结构,一般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阀组件,两者的固定一般采用的是螺钉锁紧的方式,这种安装方式需要额外的安装工具和螺钉,用户在安装过程中安装麻烦,步骤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快捷的淋浴切换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淋浴切换结构,包括:外壳:阀组件,装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朝上的置物面和连接在所述置物面前端的前端面,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承接所述阀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第一出水接头,所述第一出水接头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阀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被固定。优选地,所述前端面为向外凸伸的圆柱面,所述置物面与所述前端面的一端平滑过渡。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经过表面处理。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为电镀或喷漆或PVD。优选地,所述阀组件装接在所述第二壳体时,所述阀组件的左右两端顶抵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优选地,还包括可连通外界水源并固接在墙面上的后座接头,所述后座接头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阀组件连接。优选地,所述阀组件的左右两端顶抵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壳体在左右两端的至少一处抵接处还对应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阀组件抵接在所述安装孔的周缘上。优选地,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座和设置在所述阀座内的阀芯组,所述阀座还包括阀腔,所述阀腔入口端的周缘顶抵在所述安装孔的周缘上,所述阀芯组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装设在所述阀腔内。优选地,所述阀座内延伸有连通所述阀腔和后座接头进水通道,所述阀座还延伸有连通所述阀腔和所述第一出水接头的第一出水通道。优选地,所述外壳还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一半周缘和设置在所述前端面的第二半周缘,所述阀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阀腔并突伸出所述外壳的第二出水接头,当所述第一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时,所述第二出水接头穿过所述第二出口并被所述第一半周缘和第二半周缘卡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壳体盖设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朝上的置物面和连接在所述置物面前端的前端面,这样淋浴切换结构的主要外观均由第一壳体呈现,第二壳体处于用户不常观察到的一侧。2.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所述第一壳体可以采用电镀、喷漆、PVD表面处理来提升产品档次,而所述第二壳体则可以直接采用直接成型不做表面处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保证产品档次的前提下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淋浴切换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淋浴切换结构的立体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阀座的立体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淋浴切换结构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淋浴切换结构另一视角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参阅图1-图5,一种淋浴切换结构,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阀组件2,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朝上的置物面111和连接在所述置物面111前端的前端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面112为向外凸伸的圆柱面,具体的所述置物面111与所述前端面112的一端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壳体12包括与所述置物面111平行的基面121,所述基面121还包括设置在其周缘上延伸一段距离的后端面122,以及与所述基面121周缘上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后端面122两侧的侧端面123,所述基面121还包括自由周缘,所述自由周缘的两端与所述两侧端面123连接。所述侧端面123和所述后端面122均与所述基面121垂直,并且所述侧端面123和所述后端面122的高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面121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后端面122设置在所述基面121的长边上,所述侧端面123设置在所述基面121的两短边上,所述自由周缘为所述基面121的另一长边。所述第一壳体11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具体的,所述置物面111盖设在所述侧端面123和所述后端面122远离所述基面121的周缘上,所述前端面112远离所述置物面111的一端与所述基面121的自由周缘抵接。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拼接并界定出供所述阀组件2装接的安装空间13。因为对于用户来讲,所述淋浴切换结构的主要外观均由第一壳体11呈现,所述第二壳体12处于用户不常观察到的一侧。故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所述第一壳体11可以采用电镀、喷漆、PVD表面处理来提升产品档次,而所述第二壳体12则可以直接采用直接成型不做表面处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保证产品档次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所述阀组件2包括阀座21和设置在所述阀座21内的阀芯组,所述阀座21抵接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外壳1在所述阀座21与所述外壳1的抵接处还设置有安装孔14,所述阀座21抵接在所述安装孔14的周缘上。具体的,所述阀组件2装接在所述第二壳体12时,所述阀组件2的左右两端顶抵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壁,所述安装孔14由所述侧端面123和所述前侧面拼接而成,所述安装孔14的半周缘设置在所述侧端面123上,所述安装孔14的另外半周缘设置在所述前端面112上,所述阀座21抵接在所述侧端面123和所述前端面112上,也可以说所述阀座21抵接在所述安装孔14的周缘上。所述阀座21还包括阀腔,所述阀腔的入口端的周缘顶抵在所述安装孔14的周缘上,所述阀芯组穿过所述安装孔14并装设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阀芯组包括依次装设在所述阀腔内的阀芯、压盖222和把手223,所述阀芯先装接进所述阀腔内,随后将压盖222装接进所述阀腔内,所述阀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压盖222设置外螺纹结构,所述压盖222压抵所述阀芯并使得所述阀芯固定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阀芯还包括穿过所述压盖222并与所述把手223连接的控制轴,用户可转动所述把手223控制所述阀芯。所述阀座21还设置有定位板212,所述定位板212间隔布置在所述阀座21上,当所述阀座21装接至所述安装空间13时,所述定位板212抵接所述基面121和所述置物面111,所述定位面可以保证所述阀座21在所述基面121与所述置物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淋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阀组件,装设在所述外壳内;/n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朝上的置物面和连接在所述置物面前端的前端面,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承接所述阀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n第一出水接头,所述第一出水接头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阀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被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淋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阀组件,装设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朝上的置物面和连接在所述置物面前端的前端面,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承接所述阀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第一出水接头,所述第一出水接头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阀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被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为向外凸伸的圆柱面,所述置物面与所述前端面的一端平滑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经过表面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淋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为电镀或喷漆或PV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连通外界水源并固接在墙面上的后座接头,所述后座接头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阀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淋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装接在所述第二壳体时,所述阀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强,叶贤清,洪鸿行,祝传宝,
申请(专利权)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