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领域,尤其涉及车辆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的零部件。
技术介绍
油泵被大量运用于车辆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中,并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油泵主要为车辆的润滑系统和/或冷却系统提供动力源,泵效率是油泵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因此如何提高泵效率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泵,有利于提高泵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泵,包括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部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油泵包括进流通道和出流通道,所述进流通道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入,所述出流通道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出,所述进流通道和所述出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具有多个外齿,所述第二转子具有多个内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泵,包括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部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油泵包括进流通道和出流通道,所述进流通道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入,所述出流通道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出,所述进流通道和所述出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具有多个外齿,所述第二转子具有多个内齿,所述第二转子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外周,通过所述第一转子至少部分外齿与所述第二转子至少部分内齿的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泵,包括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部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油泵包括进流通道和出流通道,所述进流通道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入,所述出流通道用于工作介质的流出,所述进流通道和所述出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具有多个外齿,所述第二转子具有多个内齿,所述第二转子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的外周,通过所述第一转子至少部分外齿与所述第二转子至少部分内齿的啮合使得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之间能够传动;
所述第一转子的外齿与所述第二转子的内齿之间具有容积腔;所述容积腔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沿着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转子的一个外齿以及与该外齿对应的所述第二转子的内齿之间形成的容积腔的容积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沿着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转子的一个外齿以及与该外齿对应的所述第二转子的内齿之间形成的容积腔的容积逐渐减小;将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子的上端面正投影,在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投影中,定义第一分界线,在所述第一分界线处,所述第一转子的一个外齿与所述第二转子的一个内齿啮合从而形成第一啮合点,所述第一分界线为所述第一啮合点与所述第一转子的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一分界线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终止处和所述第二区域起始处的划分线;
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进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出流通道不连通,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出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进流通道不连通;将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所述进流通道以及所述出流通道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子的上端面方向正投影,部分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位于所述进流通道的投影内,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未位于所述出流通道的投影内,所述第二区域的投影位于所述出流通道的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通道包括第一流通部和第二流通部,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流通部比所述第一流通部更靠近所述油泵的出口,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连通;所述第一流通部包括第一远侧壁和第一近侧壁,所述第一近侧壁比所述第一远侧壁更靠近所述第一转子的中心轴线;将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一流通部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子的上端面方向正投影,所述第一近侧壁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转子投影的外齿齿底相切或者所述第一近侧壁的投影比所述第一转子投影的内齿齿底更靠近所述第一转子的内孔边缘,所述第一远侧壁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转子内齿的齿底相切或者所述第一远侧壁的投影比所述第二转子内齿的齿底更靠近所述第二转子的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侧壁与所述第一远侧壁呈弧面状,所述第一近侧壁与所述第一转子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远侧壁与所述第二转子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流通部还包括第一前端部,所述第一近侧壁与所述第一远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自所述第一前端部到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之间的过渡连接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部包括第二远侧壁和第二近侧壁,所述第二近侧壁与所述第一近侧壁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远侧壁与所述第一远侧壁平滑过渡连接;将所述出流通道和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子的上端面的方向正投影,所述第二近侧壁的投影未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流通部还包括第二后端部,所述第二后端部为所述第二流通部的开口端,所述第二近侧壁与所述第二远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自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之间的过渡连接处到所述第二后端部逐渐增大或者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流通部的底面在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二近侧壁与所述第二远侧壁呈平面状,所述第二近侧壁与所述第二远侧壁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二分界线,在所述第二分界线处,所述第一转子的另一个外齿与所述第二转子的另一个内齿啮合从而形成第二啮合点,所述第二分界线为所述第二啮合点与所述第一转子的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二分界线作为所述第一区域起始处与所述第二区域终止处的划分线;将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出流通道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子的上端面方向正投影,过所述第一转子投影的中心作所述第一前端部投影的切线,所述第一前端部投影的切线与所述第二分界线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8°小于等于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部包括第一上端和第一下端,所述第一上端成形于所述第一流通部的底面,沿着所述油泵的轴向,所述第一下端比所述第一上端更靠近所述第一转子组件;沿着所述出流通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上端比所述第一下端更靠近所述第二流通部,所述第一前端部的表面呈斜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