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347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铁建设工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一端与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槽的一侧套接于转动杆一端的外表面,转动杆外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套管通过垫板与受力板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受力板的上表面与弧形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该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通过地铁管片放置于弧形托板的表面,螺纹套管的转动带动螺纹轴的上下移动,使受力板升降,达到将弧形托板表面的地铁管片立起翻身的效果,解决了人工将地铁管片翻身容易对地铁管片造成伤害,破坏地铁管片的完成度,影响后期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铁建设工具
,具体为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地铁隧道施工中,地铁管片是常用的混凝土预制件;地铁管片呈弧形,地铁隧道的一个单位一般是由6个地铁管片组成的。由于管片形状特殊,在安装地铁管片的过程中,非常不容易将其稳定牢固的排列整齐,在施工过程中,从放置地铁管片的位置搬至指定位置时,需要采用钢丝绳吊具或者固定吊具,需要经过多次翻转,调整管片的方向,在搬运的过程中非常不易搬动,再翻身的过程中容易对地铁管片的自身造成伤害,影响地铁管片的完整度,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具备快速有效的将地铁管片进行翻身工作,提高搬运地铁管片以及安装地铁管片的工作效率,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对地铁管片的外观以及自身造成伤害,降低因搬运损坏增加的施工成本,降低人工搬运地铁管片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成本的使用量,加速工程的进度,避免因搬运地铁管片所耽误整个工程进度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搬运地铁管片粗鲁操作,对管片的自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增加运输成本,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严重降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快速有效的将地铁管片进行翻身工作,提高搬运地铁管片以及安装地铁管片的工作效率,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对地铁管片的外观以及自身造成伤害,降低因搬运损坏增加的施工成本,降低人工搬运地铁管片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成本的使用量,加速工程的进度,避免因搬运地铁管片所耽误整个工程进度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的一端与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槽的一侧套接于转动杆一端的外表面,转动杆外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套管通过垫板与受力板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受力板的上表面与弧形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管外表面的一侧与滑竿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滑竿的一端与轴承一插接,轴承一的一侧与托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下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托板上表面的中部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受力板下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受力板下表面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槽的一侧套接于转动轴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的一侧与螺纹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轴的另一端与螺纹套管的一端插接,螺纹套管的另一端与轴承二的一侧固定连接,轴承二的另一侧与固定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顶板的底部与底座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套管外表面的中部与锥齿轮一的中部插接,锥齿轮一外表面的一侧与锥齿轮二外表面的一侧啮合,锥齿轮二的一侧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电机的底部与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优选的,受力板上表面一端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并且挡板为三角形板材。优选的,伸缩杆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杆对称设置于底座上表面一端的两侧。优选的,轴承一的数量为四个,两个轴承一为一组对称设置于托板的一端。优选的,弧形托板长度与地铁管片的宽度相同,并且弧形托板的一端与挡板的底部重合。优选的,螺纹套管内部的螺纹与螺纹轴表面的螺纹相反,并且螺纹套管的底部与轴承二可以转动的内圈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通过地铁管片放置于弧形托板的表面,螺纹套管的转动带动螺纹轴的上下移动,使受力板升降,达到将弧形托板表面的地铁管片立起翻身的效果,解决了人工将地铁管片翻身容易对地铁管片造成伤害,破坏地铁管片的完成度,影响后期使用的问题。2、该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快速有效的将地铁管片进行翻身工作,提高搬运地铁管片以及安装地铁管片的工作效率,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对地铁管片的外观以及自身造成伤害,降低因搬运损坏增加的施工成本,降低人工搬运地铁管片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成本的使用量,加速工程的进度,避免因搬运地铁管片所耽误整个工程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右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2伸缩杆、3轴承一、4固定槽、5转动杆、6支撑杆、7滑竿、8套管、9受力板、10挡板、11弧形托板、12支撑柱、13托板、14电机、15螺纹轴、16锥齿轮一、17螺纹套管、18固定顶板、19轴承二、20锥齿轮二、21连接杆、22转轴、23转动轴、24支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的一端与伸缩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2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杆2对称设置于底座1上表面一端的两侧,设置两个伸缩杆2,进一步降低管片翻身以后装置复位所使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伸缩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槽4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槽4的一侧套接于转动杆5一端的外表面,转动杆5外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6的另一端穿过套管8通过垫板与受力板9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受力板9上表面一端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10,并且挡板10为三角形板材,在受力板9表面的一端设置挡板10,防止地铁管片在翻身的过程中脱力控制,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受力板9的上表面与弧形托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弧形托板11长度与地铁管片的宽度相同,并且弧形托板11的一端与挡板10的底部重合,使地铁管片放置弧形托板11的表面更加稳定,不易滑落;套管8外表面的一侧与滑竿7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滑竿7的一端与轴承一3插接,轴承一3的数量为四个,两个轴承一3为一组对称设置于托板13的一端,设置两个轴承一3,在两个轴承一3的内侧套接滑竿7,使套管8更容易转动,同时使受力板9更容易对地铁管片进行翻身,轴承一3的一侧与托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13下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柱12的另一端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托板13上表面的中部与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受力板9下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受力板9下表面远离支撑杆6的一端与支撑槽24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槽24的一侧套接于转动轴23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23的一侧与螺纹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轴15的另一端与螺纹套管17的一端插接,螺纹套管17内部的螺纹与螺纹轴15表面的螺纹相反,并且螺纹套管17的底部与轴承二19可以转动的内圈连接,通过螺纹套管17的转动带动螺纹轴15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一端与伸缩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槽(4)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槽(4)的一侧套接于转动杆(5)一端的外表面,转动杆(5)外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6)的另一端穿过套管(8)通过垫板与受力板(9)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受力板(9)的上表面与弧形托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n套管(8)外表面的一侧与滑竿(7)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滑竿(7)的一端与轴承一(3)插接,轴承一(3)的一侧与托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13)下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柱(12)的另一端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托板(13)上表面的中部与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受力板(9)下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受力板(9)下表面远离支撑杆(6)的一端与支撑槽(24)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槽(24)的一侧套接于转动轴(23)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23)的一侧与螺纹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轴(15)的另一端与螺纹套管(17)的一端插接,螺纹套管(17)的另一端与轴承二(19)的一侧固定连接,轴承二(19)的另一侧与固定顶板(18)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顶板(18)的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套管(17)外表面的中部与锥齿轮一(16)的中部插接,锥齿轮一(16)外表面的一侧与锥齿轮二(20)外表面的一侧啮合,锥齿轮二(20)的一侧与转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22)的另一端与电机(14)的一侧固定连接,电机(14)的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管片自翻身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一端与伸缩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槽(4)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槽(4)的一侧套接于转动杆(5)一端的外表面,转动杆(5)外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6)的另一端穿过套管(8)通过垫板与受力板(9)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受力板(9)的上表面与弧形托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
套管(8)外表面的一侧与滑竿(7)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滑竿(7)的一端与轴承一(3)插接,轴承一(3)的一侧与托板(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13)下表面的中部与支撑柱(12)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柱(12)的另一端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托板(13)上表面的中部与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受力板(9)下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受力板(9)下表面远离支撑杆(6)的一端与支撑槽(24)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槽(24)的一侧套接于转动轴(23)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23)的一侧与螺纹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轴(15)的另一端与螺纹套管(17)的一端插接,螺纹套管(17)的另一端与轴承二(19)的一侧固定连接,轴承二(19)的另一侧与固定顶板(18)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顶板(18)的底部与底座(1)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际洲唐兴滨刘海滨方增光杜吉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政集团砼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