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坡积体冲沟出露段隧道的钢筋混凝土护拱结构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坡积体冲沟出露段隧道的钢筋混凝土护拱结构。
技术介绍
坡积体是山坡靠上部的风化产物,在重力和片流的联合作用下发生移动,在山坡中部或山麓处堆积的物质,常见于山地及山麓一带的高阶地。坡积物在气候湿润的山区较为常见,尤其在上坡植被稀少易受冲刷和下坡地势较平缓的山地最为常见。其特点颗粒分选程度差,岩屑磨圆程度不高,在山坡下部有与坡面平行的层次。坡积物受片流作用呈间歇性堆积,坡积体的结构比较复杂,有时可见古土壤的埋藏剖面。沙坡隧道位于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苏维村三组,为双向四车道极小净距隧道,设计线间距为8.9m~11.2m,沙坡隧道左线长度448m,右线长度450.24m。沙坡隧道属构造剥蚀侵蚀深切低山-中山地貌,隧道与岩层走向相交角度71°~88°。隧址区内地形最高标高点位于K66+450山顶上,标高615m,隧道最大埋深约65m。隧址区在坡顶一代植被稀少,部分为基岩裸露,缓坡、沟谷地带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隧道右线YK66+250-YK66+285段 ...
【技术保护点】
1.坡积体冲沟出露段隧道的钢筋混凝土护拱结构,包括护拱钢筋笼、围设在所述护拱钢筋笼外侧的护拱模板组件和分段分层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浇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拱钢筋笼包括弧形钢筋笼、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弧形钢筋笼两端的第一矩形钢筋笼和第二矩形钢筋笼,所述弧形钢筋笼包括上层弧形钢筋网和与所述上层弧形钢筋网相平行的下层弧形钢筋网,所述上层弧形钢筋网包括多个呈间距布设的上层弧形主筋(1-1)和多个与所述上层弧形主筋(1-1)交织布设的第一上层纵向钢筋(1-2),所述下层弧形钢筋网包括多个与所述上层弧形主筋(1-1)一一对应的下层弧形主筋(2-1)和多个与所述下层弧形主筋(2-1)交织布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坡积体冲沟出露段隧道的钢筋混凝土护拱结构,包括护拱钢筋笼、围设在所述护拱钢筋笼外侧的护拱模板组件和分段分层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浇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拱钢筋笼包括弧形钢筋笼、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弧形钢筋笼两端的第一矩形钢筋笼和第二矩形钢筋笼,所述弧形钢筋笼包括上层弧形钢筋网和与所述上层弧形钢筋网相平行的下层弧形钢筋网,所述上层弧形钢筋网包括多个呈间距布设的上层弧形主筋(1-1)和多个与所述上层弧形主筋(1-1)交织布设的第一上层纵向钢筋(1-2),所述下层弧形钢筋网包括多个与所述上层弧形主筋(1-1)一一对应的下层弧形主筋(2-1)和多个与所述下层弧形主筋(2-1)交织布设的第一下层纵向钢筋(2-2),相对应的第一上层纵向钢筋(1-2)和第一下层纵向钢筋(2-2)之间通过第一勾筋(3)连接,所述第一矩形钢筋笼和所述第二矩形钢筋笼均包括上层矩形钢筋网和与所述上层矩形钢筋网相平行的下层矩形钢筋网,所述上层矩形钢筋网包括多个与所述上层弧形主筋(1-1)一一对应的上层水平钢筋(5-1)和多个与所述上层水平钢筋(5-1)交织布设的第二上层纵向钢筋(5-2),所述下层矩形钢筋网包括多个与所述下层弧形主筋(2-1)一一对应的下层水平钢筋(6-1)和多个与所述下层水平钢筋(6-1)交织布设的第二下层纵向钢筋(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东平,周启虎,李红雨,马帅,王得军,梁永峰,刘晓明,彭勇,李为艺,拜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