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202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沿道路纵坡设置,包括盲沟(1)、集水井和雨水窨井(2),所述盲沟(1)呈“几”形间隔重复设置,“几”形的边沿紧邻道路的基层(3),用于收集道路层间水,“几”形内部设置集水井,所述盲沟(1)和集水井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相连通,所述集水井通过雨水连管(5)与雨水窨井(2)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道路结构层间积水的问题,能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并且实际施工实施也比较简单易行,仅对道路的侧平石范围进行改造,不会增加施工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道路受环境及气候的影响,易发生水损害。其主要原因是降水或地下水透入路面结构层,经过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导致路面结构发生破坏。相比一般道路,由于有更大面积的绿化带,面层更大的空隙率,以及更大的行车动水压力,城市的快速干道更易受到水损害。早期建设的部分快速路,中央绿化带内没有设防渗土工布,且部分路段设计标高偏低,导致下渗雨水或地下水渗入沥青面层和基层的层间,极易引起路面结构水损害。结合养护调查的情况,在日常养护的过程中,发现局部翻挖维修路段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局部存在层间水。层间水的积聚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路面的耐久性降低,仅通过局部路面结构的维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解决路面结构层间积水的问题,预防道路的水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现有道路层间积水问题而提供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通过此排水系统排除道路结构的层间积水,从根本上解除由层间积水引起的道路水损害隐患。...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沿道路纵坡设置,包括盲沟(1)、集水井和雨水窨井(2),所述盲沟(1)呈“几”形间隔重复设置,“几”形的边沿紧邻道路的基层(3),用于收集道路层间水,“几”形内部设置集水井,所述盲沟(1)和集水井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相连通,所述集水井通过雨水连管(5)与雨水窨井(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沿道路纵坡设置,包括盲沟(1)、集水井和雨水窨井(2),所述盲沟(1)呈“几”形间隔重复设置,“几”形的边沿紧邻道路的基层(3),用于收集道路层间水,“几”形内部设置集水井,所述盲沟(1)和集水井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相连通,所述集水井通过雨水连管(5)与雨水窨井(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1)采用土工布隔离,形成空腔,空腔底部设置沿道路纵向方向的透水管(6),空腔剩余部分采用粗砂(101)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盲沟(1)与基层(3)相接面的土工布为针刺土工布(102),其余面的土工布为防渗土工布(1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6)采用软式透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包括盲沟排水井(7)和道路雨水井(8),所述盲沟排水井(7)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与盲沟(1)的透水管(6)相连通,通过第二连接管道(9)与道路雨水井(8)相连通,所述道路雨水井(8)通过雨水连管(5)与雨水窨井(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道路层间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排水井(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笑辰凌宏伟张大伟黄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