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包括便器主体,便器主体的下方设有S弯管,S弯管的末端设有一个直管出口端,直管出口端的下端部外侧设有一个外环体,外环体与直管出口端同轴设置,外环体的下表面与直管出口端的下表面呈平齐状态;所述直管出口端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密封胶体、密封垫圈、漏斗状管和下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可以避免粪便卡在管路连接处,确保粪便下落的畅通,解决粪便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属于卫生洁具
技术介绍
目前坐、蹲便器的产品有若干家工厂生产,各种型号都有,被广泛应用于住户和公共厕所,但在实际应用中都会出现堵塞,导致溢出,导致粪便满地,臭气冲天,有时几天无法正常使用,还需求助疏通专业人员,既耽误了使用,又浪费钱财,导致人们的心情不快。蹲便器已有百年历史,坐便器是在蹲便器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继续沿用了旧的排污系统,现有技术中坐、蹲便器的使用原理是在水的冲推作用后,将粪便通过S弯管冲入下水管中,水流在冲推流动向下时产生射流,粪便从S弯管下落时是不垂直的,是呈45°-60°夹角下落,粪便必然会碰到S弯管的内壁,粪便中的硬粪极容易卡在S弯管与下水管的连接处,以致后面的粪便落下后跟堵,导致彻底堵塞,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可以避免粪便卡在管路连接处,确保粪便下落的畅通,解决粪便堵塞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包括便器主体,便器主体的下方设有S弯管,S弯管的末端设有一个直管出口端,直管出口端的下端部外侧设有一个外环体,外环体与直管出口端同轴设置,外环体的下表面与直管出口端的下表面呈平齐状态;所述直管出口端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密封胶体、密封垫圈、漏斗状管和下水管。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胶体呈环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圈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环状的平垫结构,下部分为漏斗状结构,密封垫圈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漏污孔。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圈由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圈扣合在漏斗状管的顶部开口处,漏斗状管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外翻的边沿。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状管的下端部固定套设在下水管的顶端,且内腔相互连通。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中,粪便在水的冲推作用下进行下落,下落过程中粪便依次经过S弯管、漏斗状管和下水管,S弯管、漏斗状管和下水管的内壁光滑无阻,使粪便下落过程顺畅,粪便不会卡在管路的连接处而出现粪便堵塞的问题;另外通过外环体、密封胶体和密封垫圈的相互作用下提高管路连接处的密封强度,防止污水或者臭气的泄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便器主体,2-S弯管,3-存水弯,4-直管出口端,5-外环体,6-密封胶体,7-密封垫圈,8-漏斗状管,9-下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包括便器主体1,便器主体1既可以是坐便器也可以是蹲便器的主体,便器主体1的下方设有S弯管2,S弯管2包括存水弯3,存水弯3用于存水,以便防止返臭气;S弯管2的末端设有一个直管出口端4,直管出口端4的下端部外侧设有一个外环体5,外环体5与直管出口端4同轴设置,外环体5的下表面与直管出口端4的下表面呈平齐状态;设置外环体5的好处在于确保直管出口端4强度的情况下,增扩大直管出口端4下端部与密封胶体6的接触面积,不易破损,提高密封强度,防止污水或者臭气的泄漏。所述直管出口端4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密封胶体6、密封垫圈7、漏斗状管8和下水管9;所述密封胶体6呈环状结构,密封胶体6设置在直管出口端4与密封垫圈7之间,密封胶体6可以在受压时发生弹性变形,填满直管出口端4与密封垫圈7接合面上的凹凸不平,呈现出良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垫圈7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环状的平垫结构,平垫的上表面与密封胶体6进行粘结固定,下部分为漏斗状结构,密封垫圈7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漏污孔;所述密封垫圈7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防腐性能和较高的密封回弹性;所述密封垫圈7扣合在漏斗状管8的顶部开口处,漏斗状管8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外翻的边沿,用于与密封垫圈7紧密接触;所述漏斗状管8的下端部固定套设在下水管9的顶端,且内腔相互连通。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粪便在水的冲推作用下进行下落,下落过程中粪便依次经过S弯管2、漏斗状管8和下水管9,S弯管2、漏斗状管8和下水管9的内壁光滑无阻,使粪便下落过程顺畅,粪便不会卡在管路的连接处而出现粪便堵塞的问题;另外通过外环体5、密封胶体6和密封垫圈7的相互作用下提高管路连接处的密封强度,防止污水或者臭气的泄漏。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便器主体(1),便器主体(1)的下方设有S弯管(2),S弯管(2)的末端设有一个直管出口端(4),直管出口端(4)的下端部外侧设有一个外环体(5),外环体(5)与直管出口端(4)同轴设置,外环体(5)的下表面与直管出口端(4)的下表面呈平齐状态;所述直管出口端(4)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密封胶体(6)、密封垫圈(7)、漏斗状管(8)和下水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便器主体(1),便器主体(1)的下方设有S弯管(2),S弯管(2)的末端设有一个直管出口端(4),直管出口端(4)的下端部外侧设有一个外环体(5),外环体(5)与直管出口端(4)同轴设置,外环体(5)的下表面与直管出口端(4)的下表面呈平齐状态;所述直管出口端(4)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密封胶体(6)、密封垫圈(7)、漏斗状管(8)和下水管(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体(6)呈环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坐、蹲便器排污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法,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