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192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00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处理子站、供水管路、供水分区、分区联络管路、协同供水区、多池并联监控机房;雨水收集处理子站通过供水管路与供水分区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时通过将供水分区连通,实现了各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协调运行,即可将某一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多余储蓄水进行水处理后调入其它分区,或某一供水分区中水水压不足时由多个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协同供应;亦或当某一分区连通的雨水收集处理子站损坏需维修时通过引入其他分区水量保证该分区中水的连续供应,实现了整体的供水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雨水收集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对收集的雨水集中式处理存在较长的传输距离,且随着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普及,使得对收集雨水进行分散式蓄水就近处理成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向。以往对收集雨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中水利用往往形成条块分割,某一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只供应某一独立的区域,极易产生供需水的不平衡,即某一蓄水池由于供应区域使用较多的中水而形成空池,而另一蓄水池仍有较多的蓄存水,各池与各自的供水区域的供需水平衡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处理子站、供水管路、供水分区、分区联络管路、协同供水区、多池并联监控机房;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通过供水管路与供水分区连通,用于在降雨期间进行雨水收集,在日常通过水处理将储水加以利用,向供水分区缓慢释放供应中水;2个以上所述供水分区通过所述分区联络管路联通为所述协同供水区,用于将某一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储蓄水进行水处理后调入其它分区,或某一分区所供应的中水水压不足时由多个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协同供应;亦或当某一分区连通的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损坏需维修时通过引入其他分区水量保证该分区中水的连续供应;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包括PLC控制器、第二通信模块、水位传感器、水质监测模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水泵机组;所述多池并联监控机房,包括前置机、WEB服务器、监控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第一通信模块;所述前置机分别与所述WEB服务器、所述监控计算机、所述数据库服务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相连,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相连,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PLC控制器相连,用于所述前置机接收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的数据采集信息并发出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的设备运行指令;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水位传感器相连,用于监测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的蓄水池的蓄水量;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水质监测模块相连,用于监测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的出入水水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相连,用于处理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的储存雨水;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水泵机组相连,用于将处理后形成的可利用中水输送至所述供水分区。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将供水分区连通,实现了各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协调运行,即可将某一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多余储蓄水进行水处理后调入其它分区,或某一供水分区中水水压不足时由多个雨水收集处理子站协同供应;亦或当某一分区连通的雨水收集处理子站损坏需维修时通过引入其他分区水量保证该分区中水的连续供应,实现了整体的供水平衡。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的管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供水管路2、供水分区3、分区联络管路4、协同供水区5、多池并联监控机房6;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通过供水管路2与供水分区3连通,用于在降雨期间进行雨水收集,在日常通过水处理将储水加以利用,向供水分区3缓慢释放供应中水;2个以上供水分区3通过分区联络管路4联通为协同供水区5,用于将某一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储蓄水进行水处理后调入其它分区,或某一分区所供应的中水水压不足时由多个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协同供应;亦或当某一分区连通的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损坏需维修时通过引入其他分区水量保证该分区中水的连续供应;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包括PLC控制器11、第二通信模块12、水位传感器13、水质监测模块14、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5、水泵机组16;多池并联监控机房6,包括前置机61、WEB服务器62、监控计算机63、数据库服务器64、第一通信模块65;前置机61分别与WEB服务器62、监控计算机63、数据库服务器64、第一通信模块65相连,第一通信模块65与第二通信模块12相连,第二通信模块12与PLC控制器11相连,用于前置机61接收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数据采集信息并发出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设备运行指令;PLC控制器11与水位传感器13相连,用于监测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蓄水池的蓄水量;PLC控制器11与水质监测模块14相连,用于监测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出入水水质;PLC控制器11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5相连,用于处理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储存雨水;PLC控制器11与水泵机组16相连,用于将处理后形成的可利用中水输送至供水分区3。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供水管路(2)、供水分区(3)、分区联络管路(4)、协同供水区(5)、多池并联监控机房(6);/n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通过供水管路(2)与供水分区(3)连通,用于在降雨期间进行雨水收集,在日常通过水处理将储水加以利用,向供水分区(3)缓慢释放供应中水;/n2个以上所述供水分区(3)通过所述分区联络管路(4)联通为所述协同供水区(5),用于将某一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储蓄水进行水处理后调入其它分区,或某一分区所供应的中水水压不足时由多个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协同供应;亦或当某一分区连通的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损坏需维修时通过引入其他分区水量保证该分区中水的连续供应;/n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包括PLC控制器(11)、第二通信模块(12)、水位传感器(13)、水质监测模块(14)、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5)、水泵机组(16);/n所述多池并联监控机房(6),包括前置机(61)、WEB服务器(62)、监控计算机(63)、数据库服务器(64)、第一通信模块(65);/n所述前置机(61)分别与所述WEB服务器(62)、所述监控计算机(63)、所述数据库服务器(64)、所述第一通信模块(65)相连,所述第一通信模块(65)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2)相连,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2)与所述PLC控制器(11)相连,用于所述前置机(61)接收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数据采集信息并发出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设备运行指令;/n所述PLC控制器(11)与所述水位传感器(13)相连,用于监测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蓄水池的蓄水量;/n所述PLC控制器(11)与所述水质监测模块(14)相连,用于监测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出入水水质;/n所述PLC控制器(11)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5)相连,用于处理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的储存雨水;/n所述PLC控制器(11)与所述水泵机组(16)相连,用于将处理后形成的可利用中水输送至所述供水分区(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多池并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供水管路(2)、供水分区(3)、分区联络管路(4)、协同供水区(5)、多池并联监控机房(6);
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通过供水管路(2)与供水分区(3)连通,用于在降雨期间进行雨水收集,在日常通过水处理将储水加以利用,向供水分区(3)缓慢释放供应中水;
2个以上所述供水分区(3)通过所述分区联络管路(4)联通为所述协同供水区(5),用于将某一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储蓄水进行水处理后调入其它分区,或某一分区所供应的中水水压不足时由多个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协同供应;亦或当某一分区连通的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损坏需维修时通过引入其他分区水量保证该分区中水的连续供应;
所述雨水收集处理子站(1),包括PLC控制器(11)、第二通信模块(12)、水位传感器(13)、水质监测模块(14)、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5)、水泵机组(16);
所述多池并联监控机房(6),包括前置机(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冲赵春生李萍姜连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安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