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防潮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防水防潮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防潮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高型建筑日益增多,建筑向着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设备用房等需求量与日俱增。当前,传统的地下室防水防潮策略是以防为主,哪漏补哪,在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之后在出现问题处再进行解决与防治,该策略批露了一种被动防水防潮状态。然而,这种构造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出现漏水现象才解决漏水问题,检测漏水点和漏水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工作量,导致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和经济损耗;而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滞后性,可能水滴渗漏和潮湿程度发展到一定规模了才被发现,延误最佳处理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防潮构造,以一种合理又简便的方式,既解决了顶板上部水分下渗问题,又有效解决了顶板下部空气潮湿问题,同时还兼具经济合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防潮构造,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层叠的防水层、防潮层和结构层,防水层的材料为自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防潮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层叠的防水层、防潮层和结构层,防水层的材料为自防水混凝土,防潮层的材料为加气混凝土,结构层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其中,结构层上设有若干通气孔,若干通气孔内均填充有加气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防潮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层叠的防水层、防潮层和结构层,防水层的材料为自防水混凝土,防潮层的材料为加气混凝土,结构层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其中,结构层上设有若干通气孔,若干通气孔内均填充有加气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防水防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孔按十字正交每隔2000~3000mm布设一孔,孔径50~1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标,陈发,张勇,孟凡吉,秦凌凯,陶少祥,齐小宏,雒乾丽,王龙,杨吉星,陈国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