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17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包括水车本体、安装于水车本体上的集污翻斗和集污固定斗,以及远端的控制器。该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将拦污结构于水车相结合,使得拦污结构能够随着水车旋转打捞水中的漂浮物。旋转打捞的结构设置,使集污翻斗在完成一次打捞后在旋转的最高点将其底部打开,将污染物排出被集污固定斗收集后统一排出,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污染物过多对集污翻斗的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车型自动拦污栅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清污
,尤其涉及一种水车型自动拦污栅。
技术介绍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或泵站的进水口前以及河道中,一般均设有拦污栅,对拦污栅前及拦污栅栅面上附着的污染物需要进行清除,以保证水流的畅通。拦污栅是河道清洁的重要设备之一。平面式拦污栅主要部件是横隔板和栅条构成的框体结构,河道中的水草、漂浮物经过拦污栅时会被阻隔在外,然后配合机械手臂或者人工定时清理。机械手臂造价昂贵,使用具有一定难度,且清理能力一般。人工清理危险系数较高,甚至需要闭合闸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回转式拦污栅是在平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清污齿,通过旋转清污齿将污染物带出。河流中漂浮物类型复杂,导致清污齿尺寸难以确定,清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及时清理并排出打捞废物的一种水车型自动拦污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包括水车本体,所述水车本体包括固定于基础承台上的支架,于支架的顶部借助中心转轴可转动连接有水车转轮,所述中心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主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水车转轮,其具有镂空的外环部,所述外环部的轴向两端与中心转轴之间借助连接杆固定;所述水车型自动拦污栅还包括集污翻斗、集污固定斗和控制器;集污翻斗,能够呈闭合的五面体结构,其具有固定于外环部内侧的一个或环形均布的多个;所述集污翻斗包括由栅条构成的栏栅板,以及由钢条构成的第一钉耙板和第二钉耙板;所述栏栅板围构成集污翻斗的主斗体,包括与外环部相匹配的弧形底面、以及竖直固定于弧形底面轴向两端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一钉耙板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迎水端面上,其远离弧形底面的一端借助穿设于前、后端面之间的第一转轴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钉耙板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背水端面上,其借助穿设于弧形底面上的第二转轴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部;集污固定斗,借助连接架固定于水车转轮内,并位于最高位的集污翻斗的正下方;所述集污固定斗的顶部敞口,能够收集最高位集污翻斗释放的污染物,所述集污固定斗上设有带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与安装于中心转轴上的旋转轴承固定;控制器,其控制输出端与主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连接和排污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集污固定斗上固定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污染物容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一报警器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水车转轮还包括位于外环部与中心转轴之间的环形的加强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设于外环部与加强部之间的第一连接杆和设于加强部与中心转轴之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钉耙板的活动端能够于主斗体内运动压缩集污翻斗的内腔体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将拦污结构于水车相结合,使得拦污结构能够随着水车旋转打捞水中的漂浮物,随着集污翻斗打捞后旋转上移,能够淋出污染物中的水分,降低污染物清理运输的重量;旋转的打捞结构设置,使集污翻斗在完成一次打捞后就会及时释放打捞出的污染物,避免进入集污翻斗内的污染物受水流冲击再次进入水中;集污翻斗在旋转的最高点将其底部打开,可利用污染物的自身重力排出,使得污染物排出彻底,使打捞出的污染物能够完全被集污固定斗收集后统一排出;在集污翻斗再次旋转入水时,可实现对其进形冲刷的效果,进而有效的避免了污染物过多对集污翻斗的堵塞问题;在对收集后的污染物进行排放时外接排污车进行排出运走,进而降低了人工清理的劳动强度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排污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水车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集污翻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集污翻斗于水车转轮上不同位置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图4所示,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包括水车本体、安装于水车本体上的集污翻斗201和集污固定斗301,以及远端的控制器。该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将拦污结构于水车相结合,使得拦污结构能够随着水车旋转打捞水中的漂浮物。水车本体通过基础承台实现将水车本体置于水电站或河道内。水车本体包括固定于基础承台上的支架101,于支架101的顶部借助中心转轴102可转动连接有水车转轮103,所述中心转轴10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主驱动部。该水车型自动拦污栅的水车本体内部具有安装集污翻斗201和集污固定斗301的空间,使集污固定斗301的设置不受水车旋转影响。具体的,水车转轮103具有镂空的外环部107,所述外环部107的轴向两端与中心转轴102之间借助连接杆固定。集污翻斗201能够呈闭合的五面体结构,其具有固定于外环部107内侧的一个或环形均布的多个;所述集污翻斗201包括由栅条构成的栏栅板202,以及由钢条构成的第一钉耙板203和第二钉耙板204;所述栏栅板202围构成集污翻斗201的主斗体,包括与外环部107相匹配的弧形底面、以及竖直固定于弧形底面轴向两端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一钉耙板203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迎水端面上,其远离弧形底面的一端借助穿设于前、后端面之间的第一转轴205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钉耙板204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背水端面上,其借助穿设于弧形底面上的第二转轴206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0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部。其中,第一转轴205和第二转轴206与集污翻斗201主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集污固定斗301借助连接架固定于水车转轮103内,并位于最高位的集污翻斗201的正下方;所述集污固定斗301的顶部敞口,能够收集最高位集污翻斗201释放的污染物,所述集污固定斗301上设有带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与安装于中心转轴102上的旋转轴承固定,通过旋转轴承的设置,使得集污固定斗301保持稳定的静止状态,不会随中心转轴102转动。控制器,其控制输出端与主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连接和排污阀。其中控制器为基于PLC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该水车型自动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包括水车本体,所述水车本体包括固定于基础承台上的支架(101),于支架(101)的顶部借助中心转轴(102)可转动连接有水车转轮(103),所述中心转轴(10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主驱动部;/n其特征在于:/n水车转轮(103),其具有镂空的外环部(107),所述外环部(107)的轴向两端与中心转轴(102)之间借助连接杆固定;/n所述水车型自动拦污栅还包括集污翻斗(201)、集污固定斗(301)和控制器;/n集污翻斗(201),能够呈闭合的五面体结构,其具有固定于外环部(107)内侧的一个或环形均布的多个;所述集污翻斗(201)包括由栅条构成的栏栅板(202),以及由钢条构成的第一钉耙板(203)和第二钉耙板(204);所述栏栅板(202)围构成集污翻斗(201)的主斗体,包括与外环部(107)相匹配的弧形底面、以及竖直固定于弧形底面轴向两端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一钉耙板(203)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迎水端面上,其远离弧形底面的一端借助穿设于前、后端面之间的第一转轴(205)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钉耙板(204)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背水端面上,其借助穿设于弧形底面上的第二转轴(206)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0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部;/n集污固定斗(301),借助连接架固定于水车转轮(103)内,并位于最高位的集污翻斗(201)的正下方;所述集污固定斗(301)的顶部敞口,能够收集最高位集污翻斗(201)释放的污染物,所述集污固定斗(301)上设有带有排污阀的排污口;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与安装于中心转轴(102)上的旋转轴承固定;/n控制器,其控制输出端与主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连接和排污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车型自动拦污栅,包括水车本体,所述水车本体包括固定于基础承台上的支架(101),于支架(101)的顶部借助中心转轴(102)可转动连接有水车转轮(103),所述中心转轴(10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主驱动部;
其特征在于:
水车转轮(103),其具有镂空的外环部(107),所述外环部(107)的轴向两端与中心转轴(102)之间借助连接杆固定;
所述水车型自动拦污栅还包括集污翻斗(201)、集污固定斗(301)和控制器;
集污翻斗(201),能够呈闭合的五面体结构,其具有固定于外环部(107)内侧的一个或环形均布的多个;所述集污翻斗(201)包括由栅条构成的栏栅板(202),以及由钢条构成的第一钉耙板(203)和第二钉耙板(204);所述栏栅板(202)围构成集污翻斗(201)的主斗体,包括与外环部(107)相匹配的弧形底面、以及竖直固定于弧形底面轴向两端的前、后端面;所述第一钉耙板(203)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迎水端面上,其远离弧形底面的一端借助穿设于前、后端面之间的第一转轴(205)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钉耙板(204)活动位于主斗体的背水端面上,其借助穿设于弧形底面上的第二转轴(206)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0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部;
集污固定斗(301),借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紫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任紫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