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03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并且具有多个线圈;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定子的轴向一侧,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对轴进行支承以使轴能够旋转;以及树脂制的支承部件,其配置在定子与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之间,对从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第1导线进行支承。轴承保持架具有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贯通孔,第1导线通过该保持架贯通孔。支承部件具有向径向一侧凹陷并且在径向另一侧开口的凹部。凹部的内部在轴向两侧开口。第1导线嵌入凹部内而被保持。凹部配置在沿轴向观察时与保持架贯通孔重叠、并且比保持架贯通孔的径向的中心靠径向一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公知有具有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的马达。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用的马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74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那样的马达中,有时使从线圈延伸的导线穿过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贯通孔而与控制装置等连接。在该情况下,需要使导线相对于轴承保持架绝缘。作为使导线相对于轴承保持架绝缘的方法,例如,能够举出用绝缘性的部件来包覆插入于保持架贯通孔中的导线的部分整体的方法。但是,在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需要包覆导线的成本,存在马达的成本增大的问题。对于此,能够举出设置具有保持导线的凹部的支承部件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能够通过将导线嵌入到凹部内而将导线定位在远离保持架贯通孔的内侧面的位置,能够容易地使导线相对于轴承保持架绝缘。但是,在采用该方法情况下,当导线脱离凹部时,导线有可能与保持架贯通孔的内侧面接触。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使从线圈延伸的导线相对于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绝缘的构造的马达。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并且具有多个线圈;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对所述轴进行支承以使所述轴能够旋转;以及树脂制的支承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之间,对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第1导线进行支承。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贯通孔,所述第1导线通过该保持架贯通孔。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向径向一侧凹陷并且在径向另一侧开口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内部在轴向两侧开口。所述第1导线嵌入所述凹部内而被保持。所述凹部配置在沿轴向观察时与所述保持架贯通孔重叠、并且比所述保持架贯通孔的径向的中心靠径向一侧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了具有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使从线圈延伸的导线相对于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绝缘的构造的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和支承部件的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和中性点汇流条的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一部分和中性点汇流条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架的一部分、相用汇流条的一部分、轴承保持架的一部分以及支承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径向外侧相当于径向一侧,径向内侧相当于径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壳体11、转子20、定子30、轴承保持架50、支承部件40、中性点汇流条(第2汇流条)70、汇流条保持架60、相用汇流条(第1汇流条)80以及轴承90。在本实施方式中,相用汇流条80相当于第1汇流条。中性点汇流条70相当于第2汇流条。壳体11在内部收纳马达10的各部分。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2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轴21被轴承90支承为能够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铁芯22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更详细而言,定子30与转子20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4以及多个线圈35。定子铁芯31呈在磁铁23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的环状。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33。铁芯背部3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齿33从铁芯背部32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33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齿33的数量例如是12个。绝缘件34是具有绝缘性的部件。绝缘件34安装于多个齿33的每个。多个线圈35是将导线隔着绝缘件34卷绕于多个齿33的每个而构成的。线圈35的数量例如是12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35构成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多个线圈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构成了电力系统互不相同的2个线圈组。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例如具有2个电力系统。在各线圈组中例如包含有6个线圈3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组所包含的线圈35在周向上相邻地集中配置。在本说明书中,“某个对象彼此的电力系统不同”包含针对某个对象按照每个电力系统独立地提供电力的情况。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独立地向电力系统不同的线圈组的线圈35提供三相交流电力。轴承保持架5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50是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50保持轴承90,该轴承90对轴21进行支承使得该轴21能够旋转。轴承保持架50具有圆环部51、固定筒部52以及轴承保持部53。如图1和图2所示,圆环部5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环板状。圆环部51的径向内缘部向下侧屈曲。如图1所示,固定筒部52呈从圆环部51的径向外缘部向下侧延伸的圆筒状。圆环部51的外周面和固定筒部52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轴承保持部53与圆环部51的径向内缘部相连。轴承保持部53具有筒部53a和盖部53b。筒部53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轴承90的外周面固定于筒部53a的内周面。由此,轴承保持部53对轴承90进行保持。盖部53b呈从筒部53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盖部53b覆盖轴承90的外圈的上侧。轴承保持架50具有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50的保持架贯通孔51a。保持架贯通孔51a沿轴向贯通圆环部51。如图2所示,保持架贯通孔51a为从上侧观察时在径向上较长的圆角的四边形状。保持架贯通孔51a的周向上的尺寸随着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小。保持架贯通孔51a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贯通孔51a例如设置6个。6个保持架贯通孔51a各3个地在周向上相邻地集中配置,构成了2个保持架贯通孔组。2个保持架贯通孔组彼此隔着中心轴线J配置于径向的相反侧。如图1所示,线圈引出线36穿过保持架贯通孔51a。线圈引出线36从多个线圈35中的至少一个线圈35向上侧延伸。线圈引出线36是构成线圈35的导线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引出线36分别从6个线圈35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有:/n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并且具有多个线圈;/n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对所述轴进行支承以使所述轴能够旋转;以及/n树脂制的支承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之间,对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第1导线进行支承,/n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贯通孔,所述第1导线通过该保持架贯通孔,/n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向径向一侧凹陷并且在径向另一侧开口的凹部,/n所述凹部的内部在轴向两侧开口,/n所述第1导线嵌入所述凹部内而被保持,/n所述凹部配置在沿轴向观察时与所述保持架贯通孔重叠、并且比所述保持架贯通孔的径向的中心靠径向一侧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4 JP 2017-226190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并且具有多个线圈;
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对所述轴进行支承以使所述轴能够旋转;以及
树脂制的支承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之间,对从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线圈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第1导线进行支承,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保持架贯通孔,所述第1导线通过该保持架贯通孔,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向径向一侧凹陷并且在径向另一侧开口的凹部,
所述凹部的内部在轴向两侧开口,
所述第1导线嵌入所述凹部内而被保持,
所述凹部配置在沿轴向观察时与所述保持架贯通孔重叠、并且比所述保持架贯通孔的径向的中心靠径向一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包含所述凹部的导线保持部,
所述导线保持部沿轴向延伸,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保持架贯通孔中。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雄策梅田智之藤原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