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996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所述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吸水泵、处理槽,所述的处理槽内设有分别与电源装置连通的若干阴极板、阳极板,所述的处理槽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处理槽设有沉淀池、电化学池,所述的吸水泵与与电源装置连接并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的阴极板、阳极板设于电化学池内并交错平行设置,所述的电化学池内设有两组水位传感器,所述的出水口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装置、水位传感器、电磁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灵活,采用了高效的电化学除藻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藻类是影响河流湖泊水质的一大危害,藻类中的蓝藻尤为有害,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来消除藻类的有害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大型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危害水体水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灵活,采用了电化学除藻方法的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所述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吸水泵、处理槽,所述的处理槽内设有分别与电源装置连通的若干阴极板、阳极板,所述的处理槽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吸水泵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处理槽设有沉淀池、电化学池,所述的沉淀池与进水口连通并通过溢水板与电化学池分隔,所述的吸水泵与与电源装置连接并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的阴极板、阳极板设于电化学池内并交错平行设置,所述阴极板、阳极板之间设有10-15厘米间隔,所述的电化学池内设有两组水位传感器,所述的一组水位传感器设于阴极板、阳极板上侧上方,所述的另一组水位传感器设于阴极板、阳极板下侧上方,所述的出水口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装置、水位传感器、电磁阀连接。电化学除藻,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针对藻类的灭活手段,本方案采用电化学方法的处理槽,设置在水体岸边,方便处置那些靠近岸边的水体中的藻类,通过吸水泵(通过动力机带动或电力驱动)将含有藻类的水吸到处理槽内,由于被吸进来的水流速很快,并且可能携带者一些固体异物,直接进行电化学处理容易降低处理效率,本方案设置了沉淀池,水流吸入后即被溢流板阻挡蓄积,待沉淀池内水位高出溢流板后才能溢流进入处理槽的电化学池(阴极板、阳极板区),经过充分有效的电化学处理过程后,水体中的藻类被灭活后,从出水口排出;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可处理水位传感器传回信息,并控制电源装置供电开关;本方案设置的两组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电化学池内水位,水位较低时控制装置不供电给阴极板、阳极板,待水位超过阴极板、阳极板下侧上方后控制装置给阴极板、阳极板供电,待水位到达上层阴极板、阳极板上侧上方后控制装置开启出水口电磁阀开始排水,使得进水出水平衡。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底部设有车轮,所述底座上设有带出入门的封闭箱体,所述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设于箱体内,所述的封闭箱体设有与吸水泵、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管、出水管。固定式的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只能用于处置附近水域的水体,如果布置过多,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最好就是采用固定点与移动点结合,固定点作为常设的处理装置,在固定点处理不到的区域水体,可采用移动式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固定点也可采用多个处理槽串联的方式。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淀池、电化学池分别设有排污口,所述的排污口分别设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排污电磁阀。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使用较长时间后,底部会产生沉淀物堆积,需要及时进行排放收集。作为优选,所述的阳极板采用铝板或铝铜板或铝银板,所述的电源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本方案阴极板、阳极板间隔,可通过挂架固定在处理槽内,阳极板采用铝铜板(主要含量是铝,铜为3%-10%,另有锌、镁、铅等少量),或者也可以采用铝板、铝银板等,阳极板是可溶性电极,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细菌和藻类,还可有效降低可溶性铝电极的损耗,延长电极使用时间;阴极板则可采用任何金属材料板;可配置相匹配的供电系统与电源装置连接,紧急时也可以采用柴油发电机产生补充电源供电化学处理过程使用。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灵活;(2)采用了高效的电化学除藻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可移动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吸水泵3、处理槽4、阴极板5、阳极板6、进水口7、出水口8、沉淀池9、电化学池10、溢水板11、水位传感器12、箱体13、进水管14、出水管15、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吸水泵2、处理槽3,处理槽3内设有分别与电源装置连通的若干阴极板4、阳极板5,处理槽3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6、出水口7,进水口6与吸水泵2连接,出水口7与外部水体连通,处理槽3设有沉淀池8、电化学池9,沉淀池8与进水口6连通并通过溢水板10与电化学池9分隔,吸水泵2与与电源装置连接并与外部水体连通,阴极板4、阳极板5设于电化学池9内并交错平行设置,阴极板4、阳极板5之间设有10-15厘米间隔,电化学池9内设有两组水位传感器11,一组水位传感器11设于阴极板4、阳极板5上侧上方,另一组水位传感器11设于阴极板4、阳极板5下侧上方,出水口7设有电磁阀,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装置、水位传感器、电磁阀连接;底座1底部设有车轮,底座1上设有带出入门的封闭箱体12,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设于箱体12内,封闭箱体12设有与吸水泵2、出水口7连通的进水管13、出水管14;沉淀池8、电化学池9分别设有排污口15,排污口15分别设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排污电磁阀;阳极板5采用铝铜板,电源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具体使用过程是,吸水泵将含有藻类的水吸到处理槽内沉淀池8,待沉淀池8内水位高出溢水板10后才能溢流进入处理槽的电化学池9(阴极板4、阳极板5区),经过充分有效的电化学处理过程后,水体中的藻类被灭活后,从出水口7排出;两组水位传感器11监测电化学池内水位,水位较低时不供电给阴极板4、阳极板5,待水位到达阴极板4、阳极板5下侧上方后给阴极板4、阳极板5供电,待水位到达阴极板4、阳极板5上侧上方后开启出水口电磁阀开始排水,使得进水出水平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所述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吸水泵、处理槽,所述的处理槽内设有分别与电源装置连通的若干阴极板、阳极板,所述的处理槽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吸水泵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处理槽设有沉淀池、电化学池,所述的沉淀池与进水口连通并通过溢水板与电化学池分隔,所述的吸水泵与电源装置连接并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的阴极板、阳极板设于电化学池内并交错平行设置,所述阴极板、阳极板之间设有10-15厘米间隔,所述的电化学池内设有两组水位传感器,所述的一组水位传感器设于阴极板、阳极板上侧上方,所述的另一组水位传感器设于阴极板、阳极板下侧上方,所述的出水口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源装置、水位传感器、电磁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于岸边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所述的电化学藻类处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吸水泵、处理槽,所述的处理槽内设有分别与电源装置连通的若干阴极板、阳极板,所述的处理槽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吸水泵连接,所述出水口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处理槽设有沉淀池、电化学池,所述的沉淀池与进水口连通并通过溢水板与电化学池分隔,所述的吸水泵与电源装置连接并与外部水体连通,所述的阴极板、阳极板设于电化学池内并交错平行设置,所述阴极板、阳极板之间设有10-15厘米间隔,所述的电化学池内设有两组水位传感器,所述的一组水位传感器设于阴极板、阳极板上侧上方,所述的另一组水位传感器设于阴极板、阳极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铸神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