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一次搅拌区、药罐混合区、二次搅拌区、混合区、沉淀区和出水区,药罐混合区与二次搅拌区之间装有隔板Ⅱ,隔板Ⅱ上方开有连通药罐混合区和二次搅拌区的药罐区流通口,一次搅拌区与药罐混合区之间装有隔板Ⅰ,隔板Ⅰ上开有位于药罐区流通口下方并连通一次搅拌区和药罐混合区的搅拌区流通口;二次搅拌区与混合区之间装有隔板Ⅲ,隔板Ⅲ底部开有连通二次搅拌区和混合区的混合区流通口,混合区与沉淀区之间装有隔板Ⅳ,隔板Ⅳ顶部开有连通混合区和沉淀区的沉淀区流通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具体是指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现高炉净环水系统多为敞开式循环,与密闭循环水系统运行存在较大区别,现净环水系统通过水泵抽吸水池内的水加压至高炉各用户,再通过高炉回水管道流入热水池,经由泵房提升泵加压提升至冷却塔,冷却降温后进入冷水池。在循环过程中受补水水质、高炉侧、外界环境等因素造成循环水质变差,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设备、管道、特别高炉侧小套、冷却壁等各部件内部结垢、腐蚀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增加备件、维修费用,缩短使用周期。目前每天虽然对系统内进行加药,但仍是无法满足现在高炉对水质的需求,影响工艺、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现有敞开式循环水系统水质不稳定问题的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一次搅拌区、药罐混合区、二次搅拌区、混合区、沉淀区和出水区,药罐混合区与二次搅拌区之间装有隔板Ⅱ,隔板Ⅱ上方开有连通药罐混合区和二次搅拌区的药罐区流通口,一次搅拌区与药罐混合区之间装有隔板Ⅰ,隔板Ⅰ上开有位于药罐区流通口下方并连通一次搅拌区和药罐混合区的搅拌区流通口;二次搅拌区与混合区之间装有隔板Ⅲ,隔板Ⅲ底部开有连通二次搅拌区和混合区的混合区流通口,混合区与沉淀区之间装有隔板Ⅳ,隔板Ⅳ顶部开有连通混合区和沉淀区的沉淀区流通口;所述一次搅拌区内设置有一次搅拌机,二次搅拌区内设置有二次搅拌机,沉淀区内设置有多条斜管,所述斜管的下端向水流方向倾斜,沉淀区内装有位于斜管与混合区之间的挡板,挡板的上端高于沉淀区的液面。将水和药剂加入到本方案中的一次搅拌区,通过一次搅拌机旋转将水和药剂混合,混合后的水通过搅拌区流通口自下而上进入药罐混合区,从而可以通过水流将一次搅拌区底部的药剂带入到药罐混合区,混合后的水从药罐混合区顶部的药罐区流通口进入二次搅拌区,水和药剂在二次搅拌区中混合后通过底部的混合区流通口进入混合区,从而实现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水通过沉淀区流通口进入沉淀区。进入沉淀区的水在沉淀区进行沉淀,斜管可以加速沉淀效果,沉淀后的水通过出水区流出,沉淀区内装有位于斜管与混合区之间的挡板,挡板可以减小沉淀区中水的波动,防止水从沉淀区流通口流入沉淀区时造成的波动影响沉淀效果。作为优化,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沿水流方向设置有均为倒锥形的沉淀箱Ⅰ和沉淀箱Ⅱ,沉淀箱Ⅰ的底部装有沉淀箱Ⅰ控制阀,沉淀箱Ⅱ的底部装有沉淀箱Ⅱ控制阀。本方案中设置的沉淀箱Ⅰ和沉淀箱Ⅱ用来收集沉淀区的污物,可以通过打开沉淀箱Ⅰ控制阀和沉淀箱Ⅱ控制阀将污物排出。作为优化,所述沉淀区内装有与液面高度适配的除油槽,所述除油槽一端装有位于沉淀区外侧的除油槽控制阀。本方案中的除油槽用于收集漂浮在水面上的油污,收集后的油污可以通过除油槽控制阀排出。作为优化,所述除油槽为开口向上的U形槽且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除油槽沿水流方向前方的立板高于后方的立板。本方案中的除油槽为开口向上的U形槽,除油槽沿水流方向前方的立板高于后方的立板,水流过除油槽时,水面上的油污从后方较矮的立板流入除油槽,前方较高的立板可以防止油污从除油槽中流出。作为优化,所述一次搅拌区的底部设有一次搅拌区控制阀,二次搅拌区的底部设有二次搅拌区控制阀。本方案中的一次搅拌区控制阀和二次搅拌区控制阀可以用于排出一次搅拌区和二次搅拌区中累积的污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敞开式循环水系统水质不稳定的问题,杜绝因水质不达标造成的设备、管道、特别是高炉侧小套、冷却壁等各部件内部结垢、腐蚀的问题,提高系统循环水水质,延长各设备和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所示:1、进水控制阀,2、一次搅拌区,3、一次搅拌机,4、搅拌区流通口,5、混合区流通口,6、混合区,7、沉淀区,8、斜管,9、除油槽,10、出水区,11、出水管道,12、沉淀箱Ⅰ,13、沉淀箱Ⅱ,14、沉淀箱Ⅰ控制阀,15、沉淀箱Ⅱ控制阀,16、一次搅拌区控制阀,17、二次搅拌机,18、二次搅拌区,19、二次搅拌区控制阀,20、除油槽控制阀,21、药罐混合区,22、加药管,23、挡板,24、隔板Ⅰ,25、隔板Ⅱ,26、药罐区流通口,27、隔板Ⅲ,28、隔板Ⅳ,29、沉淀区流通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一次搅拌区2、药罐混合区21、二次搅拌区18、混合区6、沉淀区7和出水区10。一次搅拌区2的侧壁上装有进水控制阀1和加药管22,水和药剂分别通过进水控制阀1和加药管22进入一次搅拌区2。所述一次搅拌区2的底部设有一次搅拌区控制阀16,二次搅拌区18的底部设有二次搅拌区控制阀19,通过打开一次搅拌区控制阀16和二次搅拌区控制阀19,可以分别将一次搅拌区2和二次搅拌区18内的污物排出。所述一次搅拌区2内设置有一次搅拌机3,二次搅拌区18内设置有二次搅拌机17,一次搅拌机3安装在一次搅拌区2顶部支架上,一次搅拌机3底部的旋转叶片设置在在一次搅拌区2的中间位置,二次搅拌机17安装在二次搅拌区18顶部支架上,二次搅拌机17底部的旋转叶片设置在二次搅拌区18的中间位置。一次搅拌区2与药罐混合区21之间装有隔板Ⅰ24,隔板Ⅰ24上开有连通一次搅拌区2和药罐混合区21的搅拌区流通口4;搅拌区流通口4设置在隔板Ⅰ24的底部;药罐混合区21与二次搅拌区18之间装有隔板Ⅱ25,隔板Ⅱ25上方开有连通药罐混合区21和二次搅拌区18的药罐区流通口26。二次搅拌区18与混合区6之间装有隔板Ⅲ27,隔板Ⅲ27底部开有连通二次搅拌区18和混合区6的混合区流通口5,混合区6与沉淀区7之间装有隔板Ⅳ28,隔板Ⅳ28顶部开有连通混合区6和沉淀区7的沉淀区流通口29。沉淀区7内设置有多条斜管8,所述斜管8的下端向水流方向倾斜,沉淀区7内装有位于斜管8与混合区6之间的挡板23,挡板23的上端高于液面并与混合区6顶部平齐,挡板23下端与斜管8的下端平齐。沉淀区7的底部沿水流方向设置有均为倒锥形的沉淀箱Ⅰ12和沉淀箱Ⅱ13,沉淀箱Ⅰ12的底部装有沉淀箱Ⅰ控制阀14,沉淀箱Ⅱ13的底部装有沉淀箱Ⅱ控制阀15。沉淀区7内装有与液面高度适配的除油槽9,除油槽9为开口向上的U形槽且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除油槽9沿水流方向前方的立板高于后方的立板,前方的立板顶部与液面平齐,所述除油槽9一端装有位于沉淀区7外侧的除油槽控制阀20。出水区10包括设置在沉淀区7侧壁上的出水管道11,沉淀后的水通过出水管道11回流至水池。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工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一次搅拌区(2)、药罐混合区(21)、二次搅拌区(18)、混合区(6)、沉淀区(7)和出水区(10),药罐混合区(21)与二次搅拌区(18)之间装有隔板Ⅱ(25),隔板Ⅱ(25)上方开有连通药罐混合区(21)和二次搅拌区(18)的药罐区流通口(26),一次搅拌区(2)与药罐混合区(21)之间装有隔板Ⅰ(24),隔板Ⅰ(24)上开有位于药罐区流通口(26)下方并连通一次搅拌区(2)和药罐混合区(21)的搅拌区流通口(4);/n二次搅拌区(18)与混合区(6)之间装有隔板Ⅲ(27),隔板Ⅲ(27)底部开有连通二次搅拌区(18)和混合区(6)的混合区流通口(5),混合区(6)与沉淀区(7)之间装有隔板Ⅳ(28),隔板Ⅳ(28)顶部开有连通混合区(6)和沉淀区(7)的沉淀区流通口(29);/n所述一次搅拌区(2)内设置有一次搅拌机(3),二次搅拌区(18)内设置有二次搅拌机(17),沉淀区(7)内设置有多条斜管(8),所述斜管(8)的下端向水流方向倾斜,沉淀区(7)内装有位于斜管(8)与混合区(6)之间的挡板(23),挡板(23)的上端高于沉淀区(7)的液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系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一次搅拌区(2)、药罐混合区(21)、二次搅拌区(18)、混合区(6)、沉淀区(7)和出水区(10),药罐混合区(21)与二次搅拌区(18)之间装有隔板Ⅱ(25),隔板Ⅱ(25)上方开有连通药罐混合区(21)和二次搅拌区(18)的药罐区流通口(26),一次搅拌区(2)与药罐混合区(21)之间装有隔板Ⅰ(24),隔板Ⅰ(24)上开有位于药罐区流通口(26)下方并连通一次搅拌区(2)和药罐混合区(21)的搅拌区流通口(4);
二次搅拌区(18)与混合区(6)之间装有隔板Ⅲ(27),隔板Ⅲ(27)底部开有连通二次搅拌区(18)和混合区(6)的混合区流通口(5),混合区(6)与沉淀区(7)之间装有隔板Ⅳ(28),隔板Ⅳ(28)顶部开有连通混合区(6)和沉淀区(7)的沉淀区流通口(29);
所述一次搅拌区(2)内设置有一次搅拌机(3),二次搅拌区(18)内设置有二次搅拌机(17),沉淀区(7)内设置有多条斜管(8),所述斜管(8)的下端向水流方向倾斜,沉淀区(7)内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瑞,曲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