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集成结构的感测薄膜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571,220以及于2018年09月29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16/147,575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触摸屏显示器和其他电子传感设备的感测薄膜,该感测薄膜具有出色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以及该膜具有优异的柔性,可将电极的导电网络嵌入介电质或功能性基材中。
技术介绍
以下参考文献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US2010/0156811A1US2013/0233468A1US8492189US2016/0345430A1US9244356B1US20160209943A1CN104992752AUS20160225483A1CN103864062BWO2011046775A1Won-KyungKimetal.,CuMeshforFlexibleTransparentConducti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透明的介电质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n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一导电网络,所述第一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介电质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n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二导电网络,所述第二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介电质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以及/n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网络与第二导电网络具有至少一个暴露的导电表面与外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1 US 62/571,220;20180929 US 16/147,5751.一种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透明的介电质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一导电网络,所述第一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介电质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
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二导电网络,所述第二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介电质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网络与第二导电网络具有至少一个暴露的导电表面与外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一导电网络与第二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介电质基材的同一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网络与第二导电网络的导电电极彼此交替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质基材具有1.1至10的介电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质基材可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中的离散的导电电极的线宽为500纳米至10,000纳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中的离散的导电电极彼此之间的距离为1微米至5,0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中的离散的导电电极的线厚度为0.1微米至1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在所述介电质基材上方突出,突出高度为0.1微米至1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的介电质基材是光或热固化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所述第二导电网络通过电化学法、真空沉积法、印刷法或其他溶液沉积法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互连到所述第二导电网络。
12.一种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功能性基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一导电网络,所述第一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功能性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
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二导电网络,所述第二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功能性基材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网络与所述第二导电网络具有至少一个暴露的导电表面与外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多个离散的导电电极形成的第一导电网络与第二导电网络被嵌入至所述功能性基材的同一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网络与第二导电网络的导电电极彼此交替地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基材受外部因子触发产生电信号,所述外部因子包括光、力、压力、温度、电和磁场的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基材为透明或不透明的薄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基材可变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中的离散的导电电极的线宽为500纳米至10,000纳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中的离散的导电电极彼此之间的距离为1微米至5,000微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中的离散的导电电极的线厚度为0.1微米至10微米。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网络和/或第二导电网络在所述介电质基材上方突出,突出高度为0.1微米至10微米。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的功能性基材是光或热固化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颂培,蔡永康,赖丽芬,钟鉴,于汇一,
申请(专利权)人:新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毅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