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83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包括固定块、下张力盘、上张力盘和纱筒主体,所述纱筒主体的内部插入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顶端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中心轴,且中心轴外侧的底端套设有下张力盘,所述下张力盘上方的中心轴上套设有上张力盘,且上张力盘的边缘处均匀设置有弹性丝,所述下张力盘和上张力盘的外侧均匀涂覆有油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支撑座、固定块、纱筒主体、预留槽、复位弹簧以及按压珠,在将装置与纱筒主体固定安装时,将固定块插入到纱筒主体中,按压珠在经过纱筒主体上的预留孔时,通过复位弹簧的伸缩力将按压珠顶出,卡在预留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具体为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
技术介绍
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纱线从络筒机纱筒当中抽出的时候,由于需要保持纱线具有一定的张力,所以通常都需要用到张力盘,但是现有的张力盘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具体存在如下问题;1、此类张力盘不便于与纱筒的固定安装与拆卸,也不利于调整纱线所受张力的大小;2、此类张力盘自身结构强度和抗压性能较差,容易损坏,而且纱线在络筒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导致断头和飞花;3、此类张力盘上的弹性丝大多是固定一体化的,不利于拆卸更换,也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弹性丝的数量,使用时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利于调节张力大小、容易产生静电、使用寿命较短以及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弹性丝的数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纱络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包括固定块(1)、下张力盘(3)、上张力盘(10)和纱筒主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筒主体(12)的内部插入固定有固定块(1),且固定块(1)的顶端固定有支撑座(9),所述支撑座(9)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中心轴(7),且中心轴(7)外侧的底端套设有下张力盘(3),所述下张力盘(3)上方的中心轴(7)上套设有上张力盘(10),且上张力盘(10)的边缘处均匀设置有弹性丝(11),所述上张力盘(10)上方的中心轴(7)上套设有张力垫圈(8),所述下张力盘(3)与上张力盘(10)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碳钢加强层(18),且碳钢加强层(18)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抗压层(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包括固定块(1)、下张力盘(3)、上张力盘(10)和纱筒主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筒主体(12)的内部插入固定有固定块(1),且固定块(1)的顶端固定有支撑座(9),所述支撑座(9)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中心轴(7),且中心轴(7)外侧的底端套设有下张力盘(3),所述下张力盘(3)上方的中心轴(7)上套设有上张力盘(10),且上张力盘(10)的边缘处均匀设置有弹性丝(11),所述上张力盘(10)上方的中心轴(7)上套设有张力垫圈(8),所述下张力盘(3)与上张力盘(10)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碳钢加强层(18),且碳钢加强层(18)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抗压层(20),所述下张力盘(3)和上张力盘(10)的外侧均匀涂覆有油漆层(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络筒机的张力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两侧均设置有预留槽(2),且预留槽(2)的内部均匀通过复位弹簧设置有按压珠(14),所述纱筒主体(12)的两侧均设置有预留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椅锋
申请(专利权)人:龙感湖伟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