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性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76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21
一种靠背,包括框架,该框架具有一对横向间隔开的直立构件,该直立构件与纵向间隔开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连接。柔性壳体具有耦接到直立构件的相对侧部以及耦接到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壳体包括: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在壳体连接到直立构件的位置内侧沿着壳体的相对侧部纵向延伸;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第三狭槽在壳体连接到下部构件的位置上方沿着壳体的下部横向延伸。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与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间隔开。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是具有多个开口的三维模制部件。在各种实施例中,狭槽和/或开口为靠背提供不同水平的顺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顺应性靠背本申请要求享有2017年12月5日提交的名称为“顺应性靠背”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594,885的权益,上述申请中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靠背,特别涉及一种顺应性靠背,以及结合有该靠背的各种办公家具,以及其使用和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椅子,特别是办公椅,通常配置了具有一个或更多个身体支撑表面的靠背。支撑表面可以由各种材料制成,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泡沫、弹性膜或塑料壳。泡沫材料可能限制空气循环,并且通常不提供局部支撑。弹性膜和其它类似材料在未加载时通常平放,必须张紧并且不提供良好的抗剪切性。相反,例如由外围框架支撑的、配置有塑料壳的靠背通常不提供舒适的身体贴合支撑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本节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被认为是对那些权利要求的限制。在一方面,靠背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限定中部开口的外围框架。该框架具有一对横向隔开的直立构件,该直立构件与纵向隔开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连接。柔性壳体具有耦接到直立构件的相对侧部以及耦接到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壳体包括: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在壳体连接到直立构件的位置内侧,沿着壳体的相对侧部纵向延伸;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第三狭槽在壳体连接到下部构件的位置上方,沿着壳体的下部横向延伸。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与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间隔开,第一桥接部分和第二桥接部分限定在第三狭槽的末端与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之间。在另一方面,用于在椅子上支撑使用者身体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倚靠靠背并使壳体中邻近第一狭槽、第二狭槽和第三狭槽的一部分相对于框架移动。在另一方面,靠背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在无负载配置中具有三维形状的模制部件。在无负载配置中,壳体沿竖直中心线具有面向前的凸形和沿水平中心线具有面向前的凹形。壳体还包括布置在与中部开口重叠的区域中的多个开口。壳体在与中部开口重叠的区域中具有齐平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开口被配置为开口矩阵,该开口矩阵提供壳体相对于框架的独立的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在另一方面,用于在椅子中支撑使用者身体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倚靠靠背,跨越开口矩阵横向地扩张壳体,以及独立于横向地扩张壳体,来跨越开口矩阵纵向地扩张壳体。在另一方面,壳体具有用于提供不同程度的顺应性的各种结构和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宏观顺应性的装置和用于提供微观顺应性的装置。靠背和方法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优于其它靠背的显著优点。例如非限制性,开口和狭槽在靠背中提供顺应性,即使在受到外围框架的限制时,也允许其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并顺应使用者。同时,开口提供了良好的空气循环。狭槽还用于引导并允许辅助身体支撑构件穿过,该辅助身体支撑构件例如但不限于腰部支撑件,其可以沿着壳体的面向前的身体支撑表面移动,且具有在沿着靠背的后部设置的用户接口。另外,靠背可以在无负载配置中被配置成具有三维轮廓,同时在加载时保持移动并适应使用者的能力。前述段落是通过一般介绍的方式提供,并且不旨在限制下面提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最好地理解各种优选实施例以及进一步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A-1C分别是具有以下靠背的椅子的前透视图: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包含辅助身体支撑构件但不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和不带腰靠或不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图2是图1A-1C所示的椅子的侧视图。图3A-3C分别是具有以下靠背的椅子的正视图: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包括辅助身体支撑构件但不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和不带腰靠或不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图4A-4C分别是具有以下靠背的椅子的后视图: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包括辅助身体支撑构件但不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和不带腰靠或不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图5A和5B分别是具有以下靠背的椅子的俯视图: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和不具有带软垫的前表面的靠背。图6是图1A-1C所示的椅子的仰视图。图7A和7B是主框架的后透视图和前透视图。图8A和8B是次级框架的后透视图和前透视图。图9是靠背壳体、次级框架和辅助身体支撑构件之间的接口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0是柔性壳体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壳体的后视图。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12截取的放大透视图,并且示出了壳体连接器。图13是壳体、次级框架和软垫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结合到柔性壳体中的开口矩阵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5是结合到柔性壳体中的开口矩阵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6是辅助身体支撑组件的局部后透视图。图17A和17B是靠背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前透视图和分解后透视图。图18是靠背的替代实施例的正视图。图19是壳体的示意性侧视图,该壳体根据施加到其身体支撑表面的载荷(F)而偏转。图20是壳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正视图。图21示出了壳体的示意性后视图和横截面视图,该壳体根据(F)施加到其身体支撑表面的载荷而偏转。图22是辅助身体支撑构件的局部透视图。图23是用户接口把手的透视图。图24是耦接到辅助身体支撑构件的用户接口的局部透视图。图25是固定至框架的辅助身体支撑构件的局部后视图。图26是结合到壳体的中部区域中的替代孔图案的视图。图27是示出了覆盖件的透视图,该覆盖件应用于与之耦接的辅助身体支撑组件的壳体。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纵向”是指或涉及长度或纵向方向2,例如从靠背6的底部延伸到其顶部的方向,反之亦然,或从椅座8的前部延伸到其后部的方向,反之亦然。本文使用的术语“横向”是指位于或指向椅子10、靠背6或椅座8的侧到侧方向4或沿着该侧到侧方向4延伸。在下面公开的靠背的一个实施例中,横向对应于水平方向,纵向对应于垂直方向。术语“耦接”是指直接地连接或接合,或例如通过中间构件而间接地连接或接合,并且不要求接合是固定的或永久的,尽管它可以是固定的或永久的。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意味着被指定给这样指定的特定组件,而是简单地以所提及的数字顺序来指代这些组件,这意味着指定为“第一”的组件稍后可以是“第二”这样的组件,这取决于引用的顺序。还应当理解,对“第一”和“第二”的指定不一定意味着这样指定的两个组件或值是不同的,这例如意味着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相同,而每个都可以简单地适用于不同的组件。术语“上”、“下”、“后面”、“前面”、“前”、“后”、“竖直”、“水平”、“右”、“左”及其变体或派生词是指用户所坐的示例性椅子10的如图1A-图6所示的方位。术语“横向的”是指不平行。椅子:参照图1A-6,椅子10示出为包括靠背6、椅座8和基座结构12。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结构12包括支腿组件14、与支腿组件耦接并从支腿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靠背,包括:/n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限定中部开口,并且包括一对横向间隔开的直立构件,所述直立构件与纵向间隔开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连接;以及/n柔性壳体,所述柔性壳体包括耦接到所述直立构件的相对侧部和耦接到所述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n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在所述壳体连接到所述直立构件的位置内侧,沿着所述壳体的相对侧部纵向延伸;以及/n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在所述壳体连接到所述下部构件的位置上方,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下部横向延伸,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间隔开,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桥接部分和第二桥接部分,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分限定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5 US 62/594,8851.一种靠背,包括:
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限定中部开口,并且包括一对横向间隔开的直立构件,所述直立构件与纵向间隔开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连接;以及
柔性壳体,所述柔性壳体包括耦接到所述直立构件的相对侧部和耦接到所述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狭槽和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在所述壳体连接到所述直立构件的位置内侧,沿着所述壳体的相对侧部纵向延伸;以及
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在所述壳体连接到所述下部构件的位置上方,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下部横向延伸,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间隔开,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桥接部分和第二桥接部分,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桥接部分限定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布置在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之间以及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多个开口包括适于允许所述壳体横向扩张的开口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开口矩阵适于提供所述壳体的纵向扩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具有第一形状的多个第一开口和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形状的第二形状的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横向和纵向两者上以交替方式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第一形状是横向定向的狗骨形状,并且所述第二形状是纵向定向的狗骨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的下部末端从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横向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具有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具有向上定向的凹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的末端均具有向下定向的凹形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围绕所述多个开口的环状外围边缘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三狭槽沿着所述外围边缘部分的底部并且在所述外围边缘部分的相对的侧部之间横向地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壳体的总长度的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中的每一个的长度的至少1/2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横向延伸的中心线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还包括辅助身体支撑构件,所述辅助身体支撑构件的端部在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处与所述壳体接合,并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移动,其中,当所述端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狭槽和所述第二狭槽移动时,所述辅助身体支撑构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表面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辅助身体支撑构件抵靠所述壳体的面向前的身体支撑表面设置并且能够沿着所述身体支撑表面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靠背,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身体支撑表面上方的覆盖件,其中所述辅助身体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覆盖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无负载配置中具有三维形状的模制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靠背,其中在所述无负载配置中,所述壳体沿竖直中心线具有面向前的凸形形状和沿水平中心线具有面向前的凹形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壳体在由所述多个开口限定的区域中具有齐平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壳体材料的杨氏模量E≥100,000PSI。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壳体在由所述多个开口限定的区域内的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的厚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壳体的相对侧部不可旋转地固定至所述直立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靠背,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不可旋转地固定至所述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


25.一种靠背,包括:
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限定中部开口并且包括一对横向间隔开的直立构件,所述直立构件与纵向间隔开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连接;以及
柔性壳体,所述柔性壳体包括耦接到所述直立构件的相对侧部以及耦接到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下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无负载配置中具有三维形状的模制部件,其中所述壳体在所述无负载配置中沿竖直中心线具有面向前的凸形形状和沿水平中心线具有面向前的凹形形状,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布置与所述中部开口重叠的区域中的多个开口,并且其中所述壳体在与所述中部开口重叠的区域中具有齐平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所述多个开口包括开口矩阵,所述开口矩阵提供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框架的独立的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古拉斯·威廉姆·查尔斯·狄福思科特·R·海德曼帕斯卡尔·洛尔夫·海因杰佛利·A·海尔约翰·科拉桑蒂迈克尔·岩查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斯蒂尔凯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