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瑞轩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67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包括顶盖、内桶、外桶,顶盖与外桶顶端一侧铰接,所述内桶设于所述外桶内部凹槽中,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竖直滑动连接,所述内桶顶端开口部分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顶端内设有药箱,所述分流管底端设有喷药头,所述内桶底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侧设有对称的搅拌叶,所述内桶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搅拌叶下方,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挡板延伸至所述挡板上方,所述顶盖设有与所述药箱对应的内槽,所述顶盖边缘环设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可以拆卸,便于清洗和组装、拆卸;利用搅拌原理使得餐余垃圾与微生物菌液充分混合搅拌,处理效果较好,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
本技术涉及餐余垃圾处理
,尤其是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种,包括家庭、学校、食堂及餐饮行业等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厨余)和食用残余(泔脚)。其成分复杂,主要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鱼、肉、骨头以及废餐具、塑料、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我国餐厨垃圾数量十分巨大,并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来源不同,餐厨垃圾主要分为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前者产生自饭店、食堂等餐饮业的残羹剩饭,具有产生量大、来源多、分布广的特点,后者主要指居民日常烹调中废弃的下脚料,数量不及餐饮垃圾庞大。餐厨垃圾对环境和人群的危害已十分严重,是城市环境一个重要污染源,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餐余垃圾就成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包括顶盖(1)、内桶(2)、外桶(3),顶盖(1)与外桶(3)顶端一侧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2)设于所述外桶(3)内部凹槽中,所述内桶(2)与所述外桶(3)竖直滑动连接,所述内桶(2)顶端开口部分设有分流管(5),所述分流管(5)顶端内设有药箱(4),所述分流管(5)底端设有喷药头(6),所述内桶(2)底端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输出端设有转轴(91),所述转轴(91)两侧设有对称的搅拌叶(92),所述内桶(2)还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位于所述搅拌叶(92)下方,所述转轴(91)穿过所述挡板(8)延伸至所述挡板(8)上方,所述顶盖(1)设有与所述药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包括顶盖(1)、内桶(2)、外桶(3),顶盖(1)与外桶(3)顶端一侧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2)设于所述外桶(3)内部凹槽中,所述内桶(2)与所述外桶(3)竖直滑动连接,所述内桶(2)顶端开口部分设有分流管(5),所述分流管(5)顶端内设有药箱(4),所述分流管(5)底端设有喷药头(6),所述内桶(2)底端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输出端设有转轴(91),所述转轴(91)两侧设有对称的搅拌叶(92),所述内桶(2)还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位于所述搅拌叶(92)下方,所述转轴(91)穿过所述挡板(8)延伸至所述挡板(8)上方,所述顶盖(1)设有与所述药箱(4)对应的内槽(102),所述顶盖(1)边缘环设密封圈(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顶端还设有拉手(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餐余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头(6)内侧设有喷头阀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轩
申请(专利权)人:张瑞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