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为应对用户对储能电池的功率及续航时间的需求增长,若仍采用单电池组方案,势必增加电池组电芯的能量密度及电芯容量,从而增加电池组的体积及重量,并增加电池组的研发、制造、运输及安装成本。而采用电池组并联方案,从研发角度来讲,只需要设计一套低容量方案,减少了开发商研发及安规认证成本。电池组并联的关键在于主机电池组需实时监控各从机电池组的状态信息,在电池组出现故障时,主机电池组及时反馈故障信息给储能逆变器(PCS),PCS可立即进行降功率或者切断负载运行以确保并联后电池组的安全运行。现有储能系统的并联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电池组必须在静置情况下,电压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并联,在进行充放电使用,电池组电压必须人工进行调整,增加了安装调试的复杂度和成本;2、电池组在充放电情况下进行并机,只能以电压为并机的唯一依据,增加了电池组并联时功率回路因环流过大导致烧毁的风险。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包括:/n获取多个电池组的电压值及荷电状态;/n将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值及荷电状态分别与参考电压值及参考荷电状态进行比较;及/n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多个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电池组的电压值及荷电状态;
将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值及荷电状态分别与参考电压值及参考荷电状态进行比较;及
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多个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值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取:
当所述多个电池组均未接入功率总线时,以所述多个电池组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参考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荷电状态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取:
当所述多个电池组均未接入功率总线时,以所述多个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参考荷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值还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取:
当所述电池组已接入功率总线时,以已接入功率总线的所述电池组的电压值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参考电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荷电状态还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取:
当所述电池组已接入功率总线时,以已接入功率总线的所述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参考荷电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还包括:
获取已接入功率总线的所述电池组的数量;及
确定储能逆变器的充电限流值Icharge及放电限流值Idischarg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限流值Icharge满足以下公式:
Icharge=a×k1×Pm;
其中,a为电池组的1C电流,k1为充电限流系数,Pm为已接入功率总线的所述电池组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限流值Idischarge满足以下公式:
Idischarge=a×k2×Pm;
其中,a为电池组的1C电流,k2为放电限流系数,Pm为已接入功率总线的所述电池组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多个电池组进行充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弟,曾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