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固态锂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494371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固态锂电池,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含:支撑膜、涂覆在支撑膜的正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A、以及涂覆在支撑膜的负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B;涂层A包含有机聚合物A、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有机聚合物A为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类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涂层B包含有机聚合物B、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有机聚合物B为聚氧化乙烯、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固态锂电池中正负极层对电解质膜的不同需求,以氧化石墨烯膜作为支撑,分别在其两侧设计含不同聚合物基团的电解质膜,进一步了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固态锂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态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固态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然而,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开发兼顾两者性能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迫在眉睫。然而,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液态电解液,存在易泄漏、易挥发、易燃烧等安全隐患,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上限。因此尽快实现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全固态锂电池的转变,是解决电池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研发高性能全固态电解质成为科研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全固态电解质分为无机全固态电解质和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两大类。无机全固态电解质在较宽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化学稳定性,并且机械强度更好,室温离子电导率更高,但其脆性较大,加工性能不好。相比较而言,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偏低,但其成型容易,更适宜大规模生产,因此发展前景更好。根据聚合物基体的基团,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分为聚氧化乙烯、聚酯基类、聚偏氟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膜、涂覆在所述的支撑膜的正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A、以及涂覆在所述的支撑膜的负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B;其中,/n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A包含:有机聚合物A、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所述的有机聚合物A为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类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n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B包含:有机聚合物B、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所述的有机聚合物B为聚氧化乙烯、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膜、涂覆在所述的支撑膜的正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A、以及涂覆在所述的支撑膜的负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B;其中,
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A包含:有机聚合物A、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所述的有机聚合物A为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类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B包含:有机聚合物B、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所述的有机聚合物B为聚氧化乙烯、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膜为氧化石墨烯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膜的厚度为10~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A的厚度为30~100μm,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B的厚度为30~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盐包含:双三氟甲基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高氯酸锂、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二草酸硼酸锂草酸二氟硼酸锂、二氟磷酸锂中的一种或两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蕾颜廷房贾荻吴勇民汤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