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专利>正文

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21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52
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是实现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技术的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的远程应用。设置有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两部分。手脉终端设置有3个指尖触觉传感器分别触及到寸关尺的部位,会诊终端设置有三个指盘。切脉动作通过手指触及三个指盘施力的变化信号驱动手脉终端3个指尖模拟出相应动作。两终端屏幕上同步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实现切脉的可视化。两终端联通后实现望、问诊断功能。手脉终端设置的纳米鼻实现闻诊功能。所有诊断信息可同时存储到终端和云端,设置成具有的自主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生态模式,实现“云中医”实时升级。产生的数据资产的溯源、收益和保护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推动以中医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科学切实普及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国中医用于确认疾病的诊断检查技术──望闻问切。具体是在古老的寸关尺诊脉技术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设计的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通过手脉终端、会诊终端和云端促使中医的诊断技术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设置成仿生手指结构触觉的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两部分,使用多功能传感器模式技术将拾取的脉诊信息数字化。两终端之间通过公知的高带宽低时延的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技术交换全部正向和逆向信息数据。公知的云端远程医疗和遥控机器人控制技术实现远程望、闻、问、切诊断功能。涉及技术还有:人造肌肉及力度传感器,石墨烯纳米技术矩阵传感器,图像识别,增强现实,柔性OLED触摸屏,纳米抗菌抗污薄膜。计算机高级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技术。将继承发展的中医科学就此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之能够完全胜任“以预防为主”全民健康的所需。
技术介绍
公知的中医有句名喻:“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情何在”。表明医者的切脉断疾技艺远远能够高于并可取代望、闻、问的诊断方法。廿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电脑脉诊技术和设备,因为受到材料技术的局限,没有可以实现高精度仿真的传感器技术,不能反映真实的脉诊触觉信息,无法精准的对应传承的经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而失败地退出历史舞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将依托公知的石墨烯材料和纳米技术构成的高精度仿真传感器技术,最大限度拾取和还原真实的脉诊触觉信息。本专利技术将依托公知的高带宽低时延的通讯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控制功能。本专利技术将依托公知的大数据技术创建本专利技术特有的脉象学分类数据库;如,寸关尺脉象波形数据库。本专利技术将依托公知的增强现实(/MR)显示技术结合深度摄像头技术和离子态气体识别技术实现趋于真实的远程望闻问诊能力,创建三维立体望诊数据库。本专利技术将依托公知的卫星定位和实时气象技术创建中医诊断地理征候数据库。本专利技术依据公知的中医疾病诊断学中望闻问切技术,并把该技术的应用推进到数字化和AI仿生机器人时代,实现对中医科学的发展和宏扬。在公知的COVID-19疫情患者的治疗中再次验证了中医可在病程的初期、中期和晚期不同用药,就可以阻止病程的发展,而且能够精准的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对症下药,这得益于中医的诊断学及辩症方法的先进,能够在微妙的症候趋势中标定未来的疾病。这是中医科学的长处。由于疾病的传染性会使得这种必须近距离接触的诊断技术面临相当大的危险,而为了防止这些威胁需要加重防护,加重后的防护手套明显的妨碍了切脉的感知能力。中医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远程智能的诊断装置。由于中医的诊断学实际操作仍然停留在口传心授模式下,定位的前兆无法量化,没有可视化的标准,令人难以掌握,就得被迫去近套西方医学的疾病标准,结果降低了中医自己对疾病认识的技术标准,失去了中医望闻问切诊断科学的长处。形成了中医科学走向世界的难点和痛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就此为消除这个难点和痛点应运而生。本专利技术人领衔的经络循环系统和经络物质的研究证明,经络循环系统和经络物质是生物体内最高级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物质。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接近经络循环系统规律的,且能够普及的医学诊疗技术。尤其是脉象学中的切脉诊断方法更为先进,几千年来依然领先。“上工治未病”是基于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结合特定脉象的发展趋势具有特定因果关系的经验数据而成立。这是中医高级人才的长处和优势。其优势是可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标准和保证。“上工治未病”的诊治能力的普及是以预防为主的国民健康原则的根本保障。如何保护好“上工治未病”的社会稀缺资源。如何让“上工治未病”的社会稀缺资源普惠民生。今天的科技告诉我们:复制,数字化,上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实现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的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技术的远程应用。本专利技术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有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两部分。两终端均设置有能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实现物联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的一般功能,传递交换全部信息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库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手脉终端实现诊断功能时,按照大小铰链弯折的位置向后弯曲结构体和柔性屏,使护腕部位通过磁吸固定销固定在被诊断者的手腕处,设置的3个指尖触觉传感器分别触及到寸关尺的部位,当设置的屏幕上显示校准信息良好后,被诊断者手动按下屏幕上的诊断键,进入诊断演示验证状态,屏幕上依次显示寸关尺位置顺序,寸关尺各部位波形,验证通过后,显示可连接会诊终端状态。被诊断者通过手脉终端具有智能手机的电话功能呼叫选定的会诊终端,会诊终端使用者应答之后建立连接,在会诊终端启动实时诊脉功能,当信号连接正常,可见验证状态寸关尺部位的波形在会诊终端屏幕上出现,会诊终端使用者将自己事先通过指纹注册的三个手指触及到设置的三个指盘,便可在设置的屏幕上看到寸关尺配对校验信息,正确后,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会诊终端使用者的切脉动作通过手指触及三个指盘时施力的变化信号驱动手脉终端的3个指尖,模拟出切脉动作。诊脉过程中,手脉终端3个指尖通过触觉复制技术执行会诊终端给出的力度指令同步做出切脉动作,设置的触觉传感器分别将触及到寸关尺位点拾取的脉象变化信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实时反馈到会诊终端设置的三个指盘,此时会诊终端使用者能够体验到传统的切脉感知信息,启动经验判断病情。同时,两终端屏幕上同步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实现切脉的可视化远程实时诊脉功能。两终端设有的深度视觉摄像头,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柔性屏实现望、问诊断功能。手脉终端设置的纳米鼻和云计算组合实现闻诊功能。远程实时产生的所有诊断信息可同时存储到终端和云端,两终端与云计算大数据库设置成人工智能生态模式,具有的自主学习功能实现“云中医”实时升级。产生的所有数据资产的溯源、收益和保护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脉诊技术中寅时脉是中医上工者必须坚守的科学规范“治未病和除病根必得寅时脉象”。每日寅时正是人体从静到动的转换时刻,也是病源始动之时。病源如纲,纲举目张,此时抓住纲,所有的目[即病灶]就无法张开,治其“纲”则除诸病。现代医院教学和工作制时间内没有获得寅时脉象论病的条件,也就无法学习获得上工的高超医术。手脉终端设置的定时切脉和存储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取寅时脉信息,创造出努力成为上工的实习条件,成为培养出更多精通高超医术的“上工”利器。会诊终端可以随时从云端调用所需的寅时脉记录复诊为其辨症和制定医案。这是从无到有的进步。“上工治未病”是基于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结合特定脉象的发展趋势具有特定因果关系的经验数据而成立。几千年来已经没有未知。所述“趋势感知判断能力”会随着人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失准,导致脉诊精度的波动,推断结论呈现错误。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把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进行量化区分,清晰量变过程,并固化下来。再将量化指标编程交给AI仿生机器人技术的3个指尖精确执行,实现复制。量变阶段对变量的趋势检出,消除变量危险趋势,避免发展成危险质变,改变成良性变量能力的数字化,是把中医科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新高度。本专利技术一种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实现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的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技术的远程应用;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有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两部分;两终端均设置有能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实现物联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的一般功能,传递交换全部信息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库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n手脉终端实现诊断功能时,按照大小铰链弯折的位置向后弯曲结构体和柔性屏,使护腕部位通过磁吸固定销固定在被诊断者的手腕处,设置的3个指尖触觉传感器分别触及到寸关尺的部位,当设置的屏幕上显示校准信息良好后,被诊断者手动按下设置的诊断键,进入诊断演示验证状态,屏幕上依次显示寸关尺位置顺序,寸关尺各部位波形,验证通过后,显示可连接会诊终端状态;被诊断者通过手脉终端具有智能手机的电话功能呼叫选定的会诊终端,会诊终端使用者应答之后建立连接,在会诊终端启动实时诊脉功能,当信号连接正常,可见验证状态寸关尺部位的波形在会诊终端屏幕上出现,会诊终端使用者将自己的三个手指触及到设置的三个指盘,就可在设置的屏幕上看到寸关尺配对校验信息,正确后,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光尺波形,会诊终端使用者的切脉动作通过手指触及三个指盘时施力的变化信号驱动手脉终端3个指尖,模拟出切脉动作;诊脉过程中,手脉终端3个指尖通过触觉复制技术执行会诊终端给出的力度指令同步做出切脉动作,设置的触觉传感器分别将触及到寸关尺拾取的脉象变化信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实时反馈到会诊终端设置的三个指盘,此时会诊终端使用者能够体验到传统的切脉感知信息,启动经验判断病情;同时,两终端屏幕上同步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实现切脉的可视化远程实时诊脉功能;两终端设有的深度视觉摄像头,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柔性屏实现望、问诊断功能;手脉终端设置的纳米鼻和云计算组合实现闻诊功能;远程实时产生的所有诊断信息可同时存储到终端和云端,两终端与云端大数据库设置成人工智能生态模式,具有的自主学习功能实现“云中医”实时升级;产生的所有数据资产的溯源、收益和保护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n脉诊技术中寅时脉是中医上工者必须坚守的科学规范“治未病和除病根必得寅时脉象”;每日寅时正是人体从静到动的转换时刻,也是病源始动之时;病源如纲,纲举目张,此时抓住纲,所有的目(病灶)就无法张开,治其“纲”则除诸病;手脉终端设置的定时切脉和存储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取寅时脉信息,成为培养出更多精通高超医术的“上工”利器;会诊终端可以随时从云端调用所需的寅时脉记录复诊为其辨症和制定医案;/n“上工治未病”是基于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结合特定脉象的发展趋势具有特定因果关系的经验数据而成立;已经没有未知;/n所述“趋势感知判断能力”会随着人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失准,导致脉诊精度的波动,推断结论呈现错误;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把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进行量化区分,清晰量变过程,并固化下来;再将量化指标编程交给AI仿生机器人精确执行,实现复制;/n量变阶段对变量的趋势检出,消除变量危险趋势,避免发展成危险质变,改变成良性变量能力的数字化;/n本专利技术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的手脉终端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所述手脉终端设置成可折叠的矩形体结构,背面设置成由掌台、大绞链、腕枕、小绞链、护腕5部分连接成的矩形体结构,掌台部位嵌有3个指尖仿生结构的可伸缩触觉传感器;整体矩形体正面设置成柔性显示屏覆盖结构,设置有深度视觉摄像头,纳米鼻,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实现与会诊终端的数据连接和交换,并与云端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通过软件自适应程序判断调整寸关尺触觉位置顺序,设置有位置触发指令结构,默认显示顺序:寸关尺,触发后显示顺序相反;实现男女,左右的手腕位置调换;设置的显示屏:用于显示寸关尺脉象波形,脉象属性术语,望诊视频图像,闻诊数据,病症结论,下载获得的医案及设备使用状态信息;外壳设置成全封闭纳米防污染结构,内部设置有电磁充电模块;通过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与会诊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将合成的被诊断者的综合信息输出,实现全息遥诊;设置有上传至云端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数据库,并从云端和会诊终端下载获得反馈的医案数据功能;/n所述3个指尖仿生结构均设置成圆柱体连接同径半球体形状,半球体部分为指尖;3个指尖诊脉状态时伸出,非诊脉时自动缩回归位;3个指尖仿生结构由人造肌肉、力度传感器、石墨烯薄膜皮肤构成;设置有温度触点、湿度触点、压电触点、光电触点多功能传感器,微型色谱摄像头合成触觉矩阵模块,实现拾取寸关尺位点的脉象生理学信号能力,并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输出脉象的数字信号;设置有手指尖端触觉行程基准和力度校零功能,保证数据每次采样基准一致;掌台中嵌有的3个独立单元结构的指尖库,库底设置有数据接口,指尖库中设置有仿生手指尖,指尖库外口设置有闸扇;/n手...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实现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的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技术的远程应用;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有手脉终端和会诊终端两部分;两终端均设置有能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实现物联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的一般功能,传递交换全部信息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库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手脉终端实现诊断功能时,按照大小铰链弯折的位置向后弯曲结构体和柔性屏,使护腕部位通过磁吸固定销固定在被诊断者的手腕处,设置的3个指尖触觉传感器分别触及到寸关尺的部位,当设置的屏幕上显示校准信息良好后,被诊断者手动按下设置的诊断键,进入诊断演示验证状态,屏幕上依次显示寸关尺位置顺序,寸关尺各部位波形,验证通过后,显示可连接会诊终端状态;被诊断者通过手脉终端具有智能手机的电话功能呼叫选定的会诊终端,会诊终端使用者应答之后建立连接,在会诊终端启动实时诊脉功能,当信号连接正常,可见验证状态寸关尺部位的波形在会诊终端屏幕上出现,会诊终端使用者将自己的三个手指触及到设置的三个指盘,就可在设置的屏幕上看到寸关尺配对校验信息,正确后,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光尺波形,会诊终端使用者的切脉动作通过手指触及三个指盘时施力的变化信号驱动手脉终端3个指尖,模拟出切脉动作;诊脉过程中,手脉终端3个指尖通过触觉复制技术执行会诊终端给出的力度指令同步做出切脉动作,设置的触觉传感器分别将触及到寸关尺拾取的脉象变化信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实时反馈到会诊终端设置的三个指盘,此时会诊终端使用者能够体验到传统的切脉感知信息,启动经验判断病情;同时,两终端屏幕上同步显示被诊断者的寸关尺波形,实现切脉的可视化远程实时诊脉功能;两终端设有的深度视觉摄像头,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柔性屏实现望、问诊断功能;手脉终端设置的纳米鼻和云计算组合实现闻诊功能;远程实时产生的所有诊断信息可同时存储到终端和云端,两终端与云端大数据库设置成人工智能生态模式,具有的自主学习功能实现“云中医”实时升级;产生的所有数据资产的溯源、收益和保护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
脉诊技术中寅时脉是中医上工者必须坚守的科学规范“治未病和除病根必得寅时脉象”;每日寅时正是人体从静到动的转换时刻,也是病源始动之时;病源如纲,纲举目张,此时抓住纲,所有的目(病灶)就无法张开,治其“纲”则除诸病;手脉终端设置的定时切脉和存储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取寅时脉信息,成为培养出更多精通高超医术的“上工”利器;会诊终端可以随时从云端调用所需的寅时脉记录复诊为其辨症和制定医案;
“上工治未病”是基于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结合特定脉象的发展趋势具有特定因果关系的经验数据而成立;已经没有未知;
所述“趋势感知判断能力”会随着人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失准,导致脉诊精度的波动,推断结论呈现错误;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把脉诊的趋势感知判断能力进行量化区分,清晰量变过程,并固化下来;再将量化指标编程交给AI仿生机器人精确执行,实现复制;
量变阶段对变量的趋势检出,消除变量危险趋势,避免发展成危险质变,改变成良性变量能力的数字化;
本发明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的手脉终端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所述手脉终端设置成可折叠的矩形体结构,背面设置成由掌台、大绞链、腕枕、小绞链、护腕5部分连接成的矩形体结构,掌台部位嵌有3个指尖仿生结构的可伸缩触觉传感器;整体矩形体正面设置成柔性显示屏覆盖结构,设置有深度视觉摄像头,纳米鼻,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实现与会诊终端的数据连接和交换,并与云端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通过软件自适应程序判断调整寸关尺触觉位置顺序,设置有位置触发指令结构,默认显示顺序:寸关尺,触发后显示顺序相反;实现男女,左右的手腕位置调换;设置的显示屏:用于显示寸关尺脉象波形,脉象属性术语,望诊视频图像,闻诊数据,病症结论,下载获得的医案及设备使用状态信息;外壳设置成全封闭纳米防污染结构,内部设置有电磁充电模块;通过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与会诊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将合成的被诊断者的综合信息输出,实现全息遥诊;设置有上传至云端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数据库,并从云端和会诊终端下载获得反馈的医案数据功能;
所述3个指尖仿生结构均设置成圆柱体连接同径半球体形状,半球体部分为指尖;3个指尖诊脉状态时伸出,非诊脉时自动缩回归位;3个指尖仿生结构由人造肌肉、力度传感器、石墨烯薄膜皮肤构成;设置有温度触点、湿度触点、压电触点、光电触点多功能传感器,微型色谱摄像头合成触觉矩阵模块,实现拾取寸关尺位点的脉象生理学信号能力,并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输出脉象的数字信号;设置有手指尖端触觉行程基准和力度校零功能,保证数据每次采样基准一致;掌台中嵌有的3个独立单元结构的指尖库,库底设置有数据接口,指尖库中设置有仿生手指尖,指尖库外口设置有闸扇;
手脉终端接收到会诊终端递送的反向伺服信号时,通过触觉复制技术驱动仿生结构的3个指尖实现会诊终端使用者切脉动作重现;设置在3个指尖的力度传感器拾取寸关尺位点的变量信号,传送给数据处理模块,处理成数字信号一路被实时显示到显示屏专区中,并将不同力度下实时拾取的脉象动态波形信号分别显示到显示屏专区中,实现切脉状态手脉终端可视化;同时,全部切脉状态数据上传到云端和同步到会诊终端;另一路通过脉象波动复制技术模块实时反馈到会诊终端设置的三个指盘,会诊终端使用者通过触及的3个指盘感受到被诊脉者寸关尺位点的脉象变量信号,并通过显示屏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
本发明一种远程智能寸关尺诊脉装置的会诊终端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所述会诊终端设置成矩形体结构,背面设置成矩形壳体结构;矩形整体正面设置成显示屏覆盖结构,具有公知的智能手机功能,能够实现与手脉终端的数据连接和交换,并与云端构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会诊终端的望、闻、问诊断功能由设置的深度视觉摄像头,补光灯,授话器和扬声器及双功通讯实现;正面一端设置有三个指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