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文监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山区河道的水文监测和采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山区的特殊的地理形态,山区河道的水流比较急,这样造成监测设备不好架设进行测量,另外,河底多为砂砾石,因此在需要稳定监测的时候就会非常的麻烦,不能稳定的对河道内的水进行监测,而目前的设备无法使现有的设备进行稳定的监测,有时需要进入到河道内进行数据的采集,这样的环境下经常造成工作人员在进入河道的时候发生落水的现象,如果是天气比较凉的话,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工作人员所携带的设备在工作人员落水之后也会掉落到河道内,从而给监测和采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浮体上设置杆体、中板和固线装置,并在中板上设置封板和中杆,以此来达到高效和安全监测山区河道水文的目的。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包括浮体、杆体、中板、封板、中杆、承载板、固线装置、拉线、固定块和第二插头,其特征是:在浮体上设有控制孔、中板和固线装置,控制孔内设有杆体,中板上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中杆,所述封板上的中杆上设有承载板,固线装置上设有拉绳,拉绳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第二插头,固线装置由壳体、盖子、限位块、套管、旋转杆和线棒,壳体上设有盖子和线孔,盖子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上设有旋转杆和套管,旋转杆上设有线棒,线棒上设有拉线,拉线穿过壳体上的线孔与固定块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包括浮体、杆体、中板、封板、中杆、承载板、固线装置、拉线、固定块和第二插头,其特征是:在浮体上设有控制孔、中板和固线装置,控制孔内设有杆体,中板上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中杆,所述封板上的中杆上设有承载板,固线装置上设有拉绳,拉绳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第二插头,固线装置由壳体、盖子、限位块、套管、旋转杆和线棒,壳体上设有盖子和线孔,盖子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上设有旋转杆和套管,旋转杆上设有线棒,线棒上设有拉线,拉线穿过壳体上的线孔与固定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浮体为圆环型结构,浮体由橡胶或泡沫材料制作而成,浮体环型结构的内壁的中部设有中板,浮体的顶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控制孔,每个控制孔内均设有一根杆体,浮体的外侧面为外缘面,浮体的外缘面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板为圆型结构,中板的中心处设有圆形的中孔,中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中孔上设有封板,封板的中心处设有固定孔,封板的底部面上设有连接圈,连接圈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封板通过连接圈插入到中孔内通过连接圈上的第一外螺纹与中孔内壁上的内螺纹使封板与中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杆体和中杆均为圆柱型杆状结构,中杆和杆体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插头,中杆上的第一插头穿过封板上的固定孔和承载板上的承载板孔与承载板相连接,杆体通过第一插头穿过浮体上的控制孔,杆体上的第一插头与中杆上的第一插头均在浮体的下方,中杆为一根,杆体至少为两根,杆体的数量与控制孔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孔为长方形或弧形结构,控制孔以浮体的环形中心为圆心均匀分布在浮体的顶部面上,控制孔之间的相互距离相同,控制孔上设有调节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山区河道水文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装置由调节球、腔体和调节孔构成,在控制孔处的浮体内设有腔体,腔体的上下两个开口为两个对称的控制孔,腔体内设有调节球,调节球内设有调节孔,调节孔的两端为贯穿孔,调节孔为圆形结构,调节球的两侧凸出腔体两侧的控制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苗苗,王朝辉,陈欣欣,宋鹏超,焦磊,王艺荣,赵珑迪,张轲,董萌佳,朱田,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