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及装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346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其包括:上部部分,在上部部分中设置有铆接冲头;以及下部部分,在所述下部部分中设置有接收部以用于接收并支承双金属支架和引弧片,双金属支架具有抽芽孔,并且引弧片具有倒角孔,铆接冲头的一部分从上部部分的面向下部部分的表面突出,当倒角孔套接在抽芽孔上时,上部部分朝向下部部分移动,使得通过铆接冲头的冲压将双金属支架与引弧片铆接到一起。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模具和装配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及装配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并且还涉及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热系统组件由两个冲压零件(即,双金属支架和引弧片)和一个终端组件(通常为半成品)组装而成,这两个冲压零件经由两套模具进行连续冲压成型之后落料分离而形成。该热系统组件的组装工艺流程为:分别用模具冲压双金属支架和引弧片(引弧片和双金属支架的冲压成型过程可分别参考图1和图2所示),并准备好终端组件;将双金属支架、引弧片和终端组件包装起来运送至工厂;在工厂由工人手动地进行双金属支架与引弧片的铆接加工以及双金属支架与终端组件的焊接加工;将装配在一起的双金属支架、引弧片和终端组件运送至产品装配线使用。这种加工模式的人工和设备成本比较高、加工周期长、设备占用度高、资源浪费,而且多次组装会形成装配累计误差,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并且在装配加工中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的合格率。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其中所述热系统组件包括双金属支架、引弧片和终端组件,其中,所述装配模具可以包括:上部部分,在所述上部部分中设置有铆接冲头;以及下部部分,在所述下部部分中设置有接收部以用于接收并支承所述双金属支架和所述引弧片,其中,所述双金属支架具有抽芽孔,并且所述引弧片具有倒角孔,其中,所述铆接冲头的一部分从所述上部部分的面向所述下部部分的表面突出,当所述倒角孔套接在所述抽芽孔上时,所述上部部分朝向所述下部部分移动,使得通过所述铆接冲头的冲压将所述双金属支架与所述引弧片铆接到一起。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模具设置铆接站中,所述铆接站可以位于用于运送具有所述双金属支架的双金属支架料带的第一传送装置与用于运送具有所述引弧片的引弧片料带的第二传送装置的交汇部处。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模具还可以包括切边冲头,在所述引弧片与所述双金属支架通过所述铆接冲头的冲压而被铆接到一起时,所述切边冲头使所述引弧片与所述引弧片料带分离。进一步地,所述双金属支架料带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冲压零件,每个所述第一冲压零件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且在所述铆接站上游的第一冲压站处被冲压而形成所述双金属支架。进一步地,所述双金属支架与由终端组件振动盘运送的所述终端组件可以在位于所述第一冲压站与所述铆接站之间的焊接站处被焊接到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片料带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冲压零件,每个所述第二冲压零件在所述第二传送装上且在所述铆接站上游的第二冲压站处被冲压而形成所述引弧片。进一步地,所述铆接冲头的所述部分可以包括引导部和成型部,所述引导部用于穿过所述抽芽孔,而所述成型部作用在所述抽芽孔的翻边上。进一步地,所述成型部可以具有倒角,所述倒角的半径可以为0.5mm。通过这样的布置,可以保证在铆接过程中抽芽孔的翻边不会出现开裂和起皱现象。与此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系统,所述热系统组件包括双金属支架、引弧片和终端组件,其中,所述装配模具系统可以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用于运送具有所述双金属支架的双金属支架料带;第二传送装置,用于运送具有所述引弧片的引弧片料带;终端组件振动盘,用于运送所述终端组件;铆接站,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的交汇部处;第一冲压站,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且在所述铆接站上游;第二冲压站,位于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且在所述铆接站上游;焊接站,位于所述铆接站与所述第一冲压站之间;以及上述的装配模具,设置在所述铆接站中。本技术的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及装配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热系统组件中的各个零件的结构分析,把各个零件从现有的单工序加工并通过人工组装的工艺改进成通过模内双料带自动冲压、成型、铆接和切断以及辅助焊接组合为一体利用级进模优势,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从零散工位加工到整合为一条自动生产线的难题、实现了精准定位并保证了送料精度。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模具结构设计合理且可实现,生产线布局安排实用性高,铆接零件通过功能测试能满足质量要求,减少人工和设备的浪费,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的合格率。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对引弧片料带中的引弧片进行冲压成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对双金属支架料带中的双金属支架进行冲压成型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装配模具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图3中的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示出了本申请的双金属支架与引弧片的装配方式的示意图;以及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装配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铆接冲头;A双金属支架料带;2接收部;B引弧片料带;3切边冲头;a双金属支架;4下模仿型零件;b引弧片;10上部部分;c终端组件;11引导部;a1抽芽孔;12成型部;b1倒角孔;20下部部分;a’第一冲压零件;100装配模具;b’第二冲压零件;110第一传送装置;S1第一冲压站;120第二传送装置;S2焊接站;130终端组件振动盘;S3第二冲压站;1000装配模具系统;S4铆接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3至图5所示,装配模具100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该热系统组件包括双金属支架a、引弧片b和终端组件c。装配模具100包括:上部部分10,在该上部部分中设置有铆接冲头1;以及下部部分20,在该下部部分中设置有接收部2以用于接收并支承双金属支架a和引弧片b。双金属支架a具有抽芽孔a1,并且引弧片b具有倒角孔b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所述热系统组件包括双金属支架(a)、引弧片(b)和终端组件(c),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模具(100)包括:/n上部部分(10),在所述上部部分中设置有铆接冲头(1);以及/n下部部分(20),在所述下部部分中设置有接收部(2)以用于接收并支承所述双金属支架(a)和所述引弧片(b),其中,所述双金属支架(a)具有抽芽孔(a1),并且所述引弧片(b)具有倒角孔(b1),/n其中,所述铆接冲头(1)的一部分从所述上部部分(10)的面向所述下部部分(20)的表面突出,当所述倒角孔(b1)套接在所述抽芽孔(a1)上时,所述上部部分(10)朝向所述下部部分(20)移动,使得通过所述铆接冲头(1)的冲压将所述双金属支架(a)与所述引弧片(b)铆接到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热系统组件的装配模具,所述热系统组件包括双金属支架(a)、引弧片(b)和终端组件(c),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模具(100)包括:
上部部分(10),在所述上部部分中设置有铆接冲头(1);以及
下部部分(20),在所述下部部分中设置有接收部(2)以用于接收并支承所述双金属支架(a)和所述引弧片(b),其中,所述双金属支架(a)具有抽芽孔(a1),并且所述引弧片(b)具有倒角孔(b1),
其中,所述铆接冲头(1)的一部分从所述上部部分(10)的面向所述下部部分(20)的表面突出,当所述倒角孔(b1)套接在所述抽芽孔(a1)上时,所述上部部分(10)朝向所述下部部分(20)移动,使得通过所述铆接冲头(1)的冲压将所述双金属支架(a)与所述引弧片(b)铆接到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模具设置铆接站(S4)中,所述铆接站(S4)位于用于运送具有所述双金属支架(a)的双金属支架料带(A)的第一传送装置(110)与用于运送具有所述引弧片(b)的引弧片料带(B)的第二传送装置(120)的交汇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模具还包括切边冲头(3),在所述引弧片(b)与所述双金属支架(a)通过所述铆接冲头(1)的冲压而被铆接到一起时,所述切边冲头(3)使所述引弧片(b)与所述引弧片料带(B)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支架料带(A)包括多个第一冲压零件(a’),每个所述第一冲压零件(a’)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10)上且在所述铆接站(S4)上游的第一冲压站(S1)处被冲压而形成所述双金属支架(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支架(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秦妹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西门子线路保护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