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及结构,属于建筑基础施工
技术介绍
随着地质的长期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侵蚀,桩基的持力层及周边发育了不同规模的溶洞,甚至存在较多的相连的溶洞,因此,地质环境较为脆弱,上部承载力不足,一旦钻探或桩基施工时,对其地质环境造成扰动或破坏,则会造成溶洞坍塌,从而出现管桩位移、承载力不足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灌注桩施工,成本较大,周期长,施工覆盖面积较大无法进行平行作业。由于溶洞大,溶洞走向不清楚,传统灌浆流失严重,成本影响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及结构,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进行灌注桩施工,成本较大,周期长,施工覆盖面积较大无法进行平行作业的技术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下端设有桩尖的预应力管桩从地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下端设有桩尖的预应力管桩从地面打至溶洞顶部上方未打穿溶洞顶壁位置处停止打入;通过预应力管桩挡住溶洞顶部和预应力管桩周围的土体;再通过管壁周围均布有注浆孔的微型钢管桩从预应力管桩中间打穿溶洞顶壁,并垂直贯穿溶洞直至打入溶洞底部的微风化灰岩层,微型钢管桩顶端位于预应力管桩内;然后通过注浆设备从预应力管桩顶口向预应力管桩和微型钢管桩内注入水泥浆;通过水泥浆对微型钢管桩底部的微风化灰岩层进行加固,同时通过从微型钢管桩周围的注浆孔溢出的水泥浆将位于溶洞内的微型钢管桩外圆周面包裹住对微型钢管桩进行防腐;注浆结束后注浆面高度高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下端设有桩尖的预应力管桩从地面打至溶洞顶部上方未打穿溶洞顶壁位置处停止打入;通过预应力管桩挡住溶洞顶部和预应力管桩周围的土体;再通过管壁周围均布有注浆孔的微型钢管桩从预应力管桩中间打穿溶洞顶壁,并垂直贯穿溶洞直至打入溶洞底部的微风化灰岩层,微型钢管桩顶端位于预应力管桩内;然后通过注浆设备从预应力管桩顶口向预应力管桩和微型钢管桩内注入水泥浆;通过水泥浆对微型钢管桩底部的微风化灰岩层进行加固,同时通过从微型钢管桩周围的注浆孔溢出的水泥浆将位于溶洞内的微型钢管桩外圆周面包裹住对微型钢管桩进行防腐;注浆结束后注浆面高度高出微型钢管桩顶端一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浆采用52.5R纯水泥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预应力管桩和微型钢管桩内注入水泥浆时,应据具体情况调整注浆设备的注浆压力在1.5~2.5mpa范围;防止水泥浆在溶洞从注浆孔喷射状溢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水泥浆时,应确保注浆的均匀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打入微风化灰岩层的深度不小于0.8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进,曾海波,梁森,李松晏,李金洲,李红梅,季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