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基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地基处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淤泥质土、软土或松散的砂类土地层中,由于土层本身强度不足,抗剪能力较低,无法提供作为竖向受力体的散体桩的围压限制,往往造成桩体不成形、断桩、或无法按照设计形成圆柱形桩体的损失,严重影响地基处理效果,致使散体桩在该类地层中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目前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等地基处理方式进行改良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投资大,施工复杂,从而对于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的要求就会更加的严格了;但现有的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不方便定位桩位置,从而增大定位误差,且抓土能力差,容易发生倾倒,而且不便于定位安装桩体,大大增大了工作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面板(1)、土钉孔(4)、调节桩体(6)和固定轴(1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面板(1)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2),且定位槽(2)的外围端部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土钉孔(4)设置在安装槽(3)的外侧,且土钉孔(4)的外侧开设有锁定槽(5),所述调节桩体(6)的外侧壁卡合安装在定位槽(2)的内侧,且调节桩体(6)的顶端内部连接有安装块(7),并且安装块(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锁定块(9),所述调节桩体(6)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散体桩体(10),且调节桩体(6)的外侧壁均匀固定有防脱块(8),所述第一散体桩体(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面板(1)、土钉孔(4)、调节桩体(6)和固定轴(1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面板(1)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2),且定位槽(2)的外围端部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土钉孔(4)设置在安装槽(3)的外侧,且土钉孔(4)的外侧开设有锁定槽(5),所述调节桩体(6)的外侧壁卡合安装在定位槽(2)的内侧,且调节桩体(6)的顶端内部连接有安装块(7),并且安装块(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锁定块(9),所述调节桩体(6)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散体桩体(10),且调节桩体(6)的外侧壁均匀固定有防脱块(8),所述第一散体桩体(10)的底部开设有对接槽(11),且对接槽(11)的内部连接有对接块(12),所述对接块(12)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散体桩体(13),且第二散体桩体(13)的上方外侧连接法兰盘(14),所述固定轴(15)固定安装在第二散体桩体(13)的底部,且固定轴(1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桩尖(16),且桩尖(16)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倾面板(17),所述第一散体桩体(10)的内侧壁开设纵向开设第一纵向调节槽(18),且第一纵向调节槽(18)与第二横向调节槽(19)呈垂直分布在第一散体桩体(10)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面板(1)的外端部呈长城状结构,且定位槽(2)在混凝土浇筑面板(1)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6组,并且安装槽(3)在定位槽(2)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4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砂土地基的地基处理纱布散体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体桩体(13)通过对接块(12)定位卡合安装在第一散体桩体(10)底部设置的对接槽(11)的内部,且第二散体桩体(13)通过法兰盘(14)与第一散体桩体(10)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散体桩体(13)与第一散体桩体(10)的内侧壁直径相等。
4.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