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311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上料系统,其将高混机和混合储料仓连接至一体,在混合储料仓内部固定动态计量泵,通过动态计量泵时刻统计混合储料仓内部的受料重量,同时可实现储粮仓内部的除尘以及恒压;再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混合储粮仓通过多根管道和外部的分储仓连接,同时在每个分储藏内部分别设置搅拌轴,通过搅拌轴的作用,可实现对分储仓内部物料的搅拌后实现单种物料的供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设计新颖,可通过以上结构实现对粉状物料的精准供应,并且全程自动化作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自动上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料混合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物料加工
,经常需将多种物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将混合后的物料在高混机内充分混合后可进行下一步的成型作业,但是在以上所述的作业过程中,目前的作业方式是通过人工上料,精度差并且劳动量大,并且此类混合物多为粉尘类物体,作业现场环境较差,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综上,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技术上的改善,设计一款新型自动上料系统,使其可在全自动环境下实现物流的自动混合,并且计量精准是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上料系统,其包括一个架体,架体的内部固定有高混机,所述的高混机的顶部连接着混合储料仓,混合储料仓的底部,在和高混机的接口处连接着第一气动放料阀门,混合储料仓的底部,其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气动锤;所述的混合储料仓竖向设置在架体的顶面上,其在架体顶面上方,混合储料仓的侧壁上固有一个动态计量泵,混合储料仓的顶部连接着脉冲除尘器,脉冲除尘器的侧壁上连接着脉冲气压泵,脉冲气压泵为脉冲除尘器内部的脉冲滤芯提供脉冲动力;所述的脉冲除尘器的右侧连接着负压管,所述的负压管和负压风机连接,负压管上设置有第一负压补气开关;所述的混合储料仓的侧壁上连接着多根上料管,每根上料管上分别连接有一个进料气动阀门;所述的上料管分别和分储仓底部连接,每个分储仓的内部底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和外部的搅拌驱动电机连接,通过搅拌驱动电机的搅拌实现分储仓内部的物料搅拌。所述的上料管的金属管设置,其为多段设置,其中间段上设置有连接软管。所述的分储仓的底部侧边分别固定有一个气动锤。高混机的顶部设置有一个过滤腔,所述的过滤腔底部设置有透风口,过滤腔内部放置有一个滤芯,过滤腔顶部延伸至高混机外部并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将过滤腔密封的同时将外部气管和过滤腔固定至一体;所述的外部气管和高混负压风机连接,所述的外部气管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负压补气开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将高混机和混合储料仓连接至一体,在混合储料仓内部固定动态计量泵,通过动态计量泵时刻统计混合储料仓内部的受料重量,同时可实现储粮仓内部的除尘以及恒压;再者,本技术通过将混合储粮仓通过多根管道和外部的分储仓连接,同时在每个分储藏内部分别设置搅拌轴,通过搅拌轴的作用,可实现对分储仓内部物料的搅拌后实现单种物料的供应,本技术产品结构设计新颖,可通过以上结构实现对粉状物料的精准供应,并且全程自动化作业,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自动上料系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图中,1、架体,2、高混机,3、混合储料仓,4、动态计量泵,5、气动锤,6、第一气动放料阀门,7、脉冲除尘器,8、脉冲气压泵,9、脉冲滤芯,10、负压管,11、第一负压补气开关,12、负压风机,13、进料气动阀门,14、连接软管,15、高混负压风机,16、第二负压补气开关,17、搅拌驱动电机,18、分储仓,19、搅拌轴,20、滤芯,21、滤芯安装口,22、密封盖,23、透风口,24、外部气管,25、上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进行细致的描述,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一种新型自动上料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架体1,架体1的内部固定有高混机2,所述的高混机2的顶部连接着混合储料仓3,混合储料仓3的底部,其和高混机26的接口处连接着第一气动放料阀门6,混合储料仓3的底部,其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气动锤5;所述的混合储料仓3竖向设置在架体1的顶面上,其在架体顶面上方,混合储料仓3的侧壁上固有一个动态计量泵4,所述的动态计量泵可对进入混合储料仓3内部的物料进行实时称重,混合储料仓3的顶部连接着脉冲除尘器7,脉冲除尘器7的侧壁上连接着脉冲气压泵8,脉冲气压泵8为脉冲除尘器7内部的脉冲滤芯9提供脉冲动力,所述的脉冲除尘器可将混合储料仓3内部粉尘进行清理;所述的脉冲除尘器7的右侧连接着负压管10,所述的负压管10和负压风机12连接,负压管上设置有第一负压补气开关11;所述的混合储料仓3的侧壁上连接着多根上料管25,每根上料管25上分别连接有一个进料气动阀门13;所述的上料管25分别和分储仓18底部连接,每个分储仓18的内部底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搅拌轴19,所述的搅拌轴19和外部的搅拌驱动电机17连接,通过搅拌驱动电机17带动搅拌轴19搅拌实现分储仓18内部的物料搅拌。所述的分储仓18的底部侧边分别固定有一个气动锤5,以此可防止分储仓18内部物料凝结粘壁而造成的物料无法正常下滑供应。本技术工作时,可通过外部控制装置设定所需物料的种类以及每种物料的配比,此种控制可通过外部控制器实现,并且此种控制方式以及控制器为自动化控制领域较为简单控制方式,任何控制领域的技术人员皆可通过本案的提示实现。实施例:在三种基础物料配比设定好的前提下,首先开启其中一个分储仓18上的搅拌驱动电机17带动搅拌轴19搅拌实现分储仓18内部的物料搅拌,进料气动阀门13打开,此时,负压风机12以及第一负压补气开关11开启,物料由分储仓18进入至混合储料仓3内部,动态计量泵4开始计量并在达到所需重量后进料气动阀门13关闭,搅拌驱动电机17关闭;高混机26的接口处的第一气动放料阀门6开启,混合储料仓3的底部左右两侧的气动锤5开启,通过以上动作可确保混合储料仓3内部所有物料皆可落入高混机,以确保供料精准;以上动作完毕后,第一气动放料阀门6关闭,混合储料仓3的底部左右两侧的气动锤5关闭,再进行第二个分储仓18内部物料的供应,其动作原理与上述第一个分储仓18的供料动相同。进一步的,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所述的上料管25为金属管设置,其为多段设置,其中间段上设置有连接软管14,通过连接软管14的设置可防止长距离金属管输送时因刚性过大以及震动所产生的上料管变形。在以上所述的物料由混合储料仓3向高混机2内部下落时,因高混机为密封设置,因压力过高会导致物料下落不畅,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产生,特在高混机2的顶部设置有一个过滤腔19,所述的过滤腔19底部设置有透风口23,过滤腔19内部放置有一个滤芯20,过滤腔19顶部延伸至高混机2外部并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密封盖22,所述的密封盖22将过滤腔19密封的同时将外部气管24和过滤腔19固定至一体;所述的外部气管24和高混负压风机15连接,所述的外部气管24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负压补气开关16,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可在向高混机内部供料的同时,使其内部保持负压状态,以此实现物料的持续稳定供应。综上:本技术产品结构设计新颖,可通过以上结构实现对粉状物料的精准供应,并且全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动上料系统,其包括一个架体,其特征在于:架体的内部固定有高混机,所述的高混机的顶部连接着混合储料仓,混合储料仓的底部,在和高混机的接口处连接着第一气动放料阀门,混合储料仓的底部,其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气动锤;所述的混合储料仓竖向设置在架体的顶面上,其在架体顶面上方,混合储料仓的侧壁上固有一个动态计量泵,混合储料仓的顶部连接着脉冲除尘器,脉冲除尘器的侧壁上连接着脉冲气压泵,脉冲气压泵为脉冲除尘器内部的脉冲滤芯提供脉冲动力;所述的脉冲除尘器的右侧连接着负压管,所述的负压管和负压风机连接,负压管上设置有第一负压补气开关;所述的混合储料仓的侧壁上连接着多根上料管,每根上料管上分别连接有一个进料气动阀门;所述的上料管分别和分储仓底部连接,每个分储仓的内部底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和外部的搅拌驱动电机连接,通过搅拌驱动电机的搅拌实现分储仓内部的物料搅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上料系统,其包括一个架体,其特征在于:架体的内部固定有高混机,所述的高混机的顶部连接着混合储料仓,混合储料仓的底部,在和高混机的接口处连接着第一气动放料阀门,混合储料仓的底部,其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气动锤;所述的混合储料仓竖向设置在架体的顶面上,其在架体顶面上方,混合储料仓的侧壁上固有一个动态计量泵,混合储料仓的顶部连接着脉冲除尘器,脉冲除尘器的侧壁上连接着脉冲气压泵,脉冲气压泵为脉冲除尘器内部的脉冲滤芯提供脉冲动力;所述的脉冲除尘器的右侧连接着负压管,所述的负压管和负压风机连接,负压管上设置有第一负压补气开关;所述的混合储料仓的侧壁上连接着多根上料管,每根上料管上分别连接有一个进料气动阀门;所述的上料管分别和分储仓底部连接,每个分储仓的内部底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搅拌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廷华阎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庆云县华新塑料母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