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外科用纳米止血抗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外科止血抗菌材料
,特别是涉及血管外科用纳米止血抗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在血管外科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止血抗菌材料对患者创面进行止血及防护作用,以促进创面的修复,保证患者健康。由于使用的止血抗菌材料的止血性能及抗菌性能将直接影响患者创面的恢复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血管外科用止血抗菌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血管外科用止血抗菌材料主要由纱布及抗菌药物复合而成,其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但功能较为单一,止血效果较差,与创面相容性不佳,已逐渐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近年来,为改善止血抗菌材料的止血效果及抗菌作用,针对天然高分子类、合成高分子类及无机纳米类止血抗菌材料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单一类型的止血抗菌材料性能仍存在不足,如何寻求更适合的方法对各类止血抗菌材料进行 ...
【技术保护点】
1.血管外科用纳米止血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壳聚糖溶于盐酸溶液中,并调节溶液pH至5.0~5.5,得到壳聚糖溶液;向所述壳聚糖溶液中加入预定量的乙二胺和碳二亚胺,在35~40℃下反应5~7h后,对产物依次进行透析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氨基化壳聚糖;/nS2、将步骤S1得到的所述氨基化壳聚糖溶液盐酸溶液中,并调节溶液pH至5.0~5.5,得到氨基化壳聚糖溶液;将3,4,5-三羟基苯甲酸溶于乙醇中得到3,4,5-三羟基苯甲酸溶液;再将所述3,4,5-三羟基苯甲酸溶液加入所述氨基化壳聚糖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并向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预定量的碳二亚 ...
【技术特征摘要】
1.血管外科用纳米止血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壳聚糖溶于盐酸溶液中,并调节溶液pH至5.0~5.5,得到壳聚糖溶液;向所述壳聚糖溶液中加入预定量的乙二胺和碳二亚胺,在35~40℃下反应5~7h后,对产物依次进行透析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氨基化壳聚糖;
S2、将步骤S1得到的所述氨基化壳聚糖溶液盐酸溶液中,并调节溶液pH至5.0~5.5,得到氨基化壳聚糖溶液;将3,4,5-三羟基苯甲酸溶于乙醇中得到3,4,5-三羟基苯甲酸溶液;再将所述3,4,5-三羟基苯甲酸溶液加入所述氨基化壳聚糖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并向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预定量的碳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在惰性气氛下充分反应后,经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得到邻苯三酚接枝壳聚糖;
S3、将聚氧化乙烯与步骤S2得到的所述邻苯三酚接枝壳聚糖按预设质量比混合均匀后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成纺丝液;对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纳米纤维薄膜;所述纳米纤维薄膜的厚度为50~100μm,所述纳米纤维薄膜中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400~600nm;
S4、将四氧化二氮溶于四氯化碳中,配制成氧化剂;将纤维素与所述氧化剂按预设质量比混合,在室温下充分反应后对产物进行洗涤,得到氧化纤维素;
S5、将步骤S4得到的所述氧化纤维素与纳米氧化锌按预设质量比混合后分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悬浮液;向所述悬浮液中加入预定量的碳二亚胺,得到后处理液;将步骤S3得到的所述纳米纤维薄膜置于所述后处理液中浸渍8~12h,取出后经洗涤、烘干,得到纳米止血抗菌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外科用纳米止血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加入的乙二胺与所述壳聚糖碳链上羧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30):1;加入的碳二亚胺与所述壳聚糖碳链上羧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