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油破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012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稠油破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破乳剂技术领域。所述稠油破乳增效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6%‑10%、氢氧化钾2%‑4%、环氧乙烷68%‑72%、苄基氯4%‑6%和有机胺12%‑16%。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稠油破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研制出稠油破乳增效剂,可以在短时间内、较低温度下提高现有技术的破乳剂的脱水速度和脱水率,降低原料油的含水率,提高加热效率,满足现场稠油采出液油水分离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稠油破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稠油破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破乳剂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稠油开采规模逐步加大,稠油采出液油水分离问题日渐突出,给实际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原油粘度高、油水密度差值小(比如山东省东营市的孤六联合站的进站原油粘度高达2860mPa·s,原油密度高达0.9780g/cm3,油水乳化严重),油水分离效果差,原料油含水高,造成脱水器运行不平稳,影响净化油和外输原油含水指标,特别是到了冬季来液温度低,脱水更加困难,部分联合站脱水温度甚至要求达到80℃左右;二是稠油破乳难度增大,需要升温至80℃以上进行脱水,大大增加了能耗;三是常规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类非离子破乳剂药剂,对稠油脱水速度偏慢,在温度为55℃,60min的脱水率≤50%,120min的脱水率≤80%,最终脱水率偏低(≤90%)。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孤六联合站进行过油水分离实验和原油脱水实验,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表1油水分离实验(实验温度为45℃)注:原油含水率为46%;油水比为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6%-10%、氢氧化钾2%-4%、环氧乙烷68%-72%、苄基氯4%-6%和有机胺12%-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6%-10%、氢氧化钾2%-4%、环氧乙烷68%-72%、苄基氯4%-6%和有机胺12%-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6%、氢氧化钾4%、环氧乙烷70%、苄基氯4%和有机胺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8%、氢氧化钾3%、环氧乙烷70%、苄基氯5%和有机胺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改性淀粉10%、氢氧化钾2%、环氧乙烷68%、苄基氯6%和有机胺1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原淀粉溶于水中,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15wt%-25wt%的原淀粉悬浮液,在5-6重量份的上述原淀粉悬浮液中加入2-3重量份的柠檬酸酐,同时加入碱性催化剂溶液,70℃下反应6h,完成淀粉酯化反应,然后用乙酸调节pH值为8-10,100℃真空脱水干燥0.5h,得到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60%以上的改性淀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淀粉为土豆原淀粉或玉米原淀粉;所述水为去离子水;所述碱性催化剂溶液为质量百分数为4wt%-11wt%的氢氧化钠溶液或质量百分数为4wt%-11wt%的氢氧化钾溶液;所述柠檬酸酐是95%以上的工业优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稠油破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任意一种。


8.一种稠油破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初伟梁福元王睿王志刚许浩伟蔡微微王恒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