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银凤专利>正文

喷淋式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300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淋式除尘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喷淋式除尘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为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和出口,还包括隔板一、隔板二和喷淋头,上述隔板一倾斜设置在壳体内,隔板一内端固连在壳体内壁且隔板一内端位于出口处下部,隔板一外端位于最低处且隔板一外端靠近于进口处下部,上述隔板一将壳体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处理腔一和位于处理腔一下部的处理腔二。本喷淋式除尘装置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淋式除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喷淋式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喷淋式除尘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为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和出口,在壳体内还安装有喷淋头。带粉尘的气流经进口进入壳体内,在喷淋头的作用下能使粉尘与水雾凝聚在一起,最终由出口输出比较纯净的空气。可以看出,现有的喷淋式除尘由于壳体内腔尺寸过大,粉尘与水雾之间结合不稳定,导致除尘稳定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结构紧凑的喷淋式除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喷淋式除尘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为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一、隔板二和喷淋头,上述隔板一倾斜设置在壳体内,隔板一内端固连在壳体内壁且隔板一内端位于出口处下部,隔板一外端位于最低处且隔板一外端靠近于进口处下部,上述隔板一将壳体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处理腔一和位于处理腔一下部的处理腔二,上述喷淋头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连接在处理腔一上部处,上述隔板二位于处理腔二内且隔板二下端固连在壳体内的底部处,所述隔板二上部处具有贯穿的两侧的溢流口。本除尘装置创造性的在壳体内设置隔板一,通过隔板一将壳体内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体:腔体一和腔体二。喷淋头位于腔体一处,由进口进入的带尘气流受到若干喷淋头作用,粉尘能稳定的与水雾混合并且凝聚掉落至隔板一。由于隔板一是倾斜设置的,与水雾混合的粉尘最终稳定的掉落至处理腔二内。由于处理腔二内具有隔板二,隔板二上部具有溢流口。粉尘沉淀在处理腔二底部,比较纯净的水由溢流口处溢出。当然,在壳体侧部具有贯穿的排水口,通过排除口将溢出的水排除。在上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中,还包括若干位于处理腔一内的隔板三,所述隔板三上端与壳体内的顶部固连,隔板三下端与隔板一之间具有供带尘气流通过的通道,上述喷淋头位于相邻两个隔板三之间。在隔板三的作用下能使带尘气流在比较狭小的通道处通道,喷淋头喷出的水雾能充分的灰尘混合,提高除尘效果。在上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中,所述隔板一的倾斜角度为10—20度。在上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中,所述隔板一外端与壳体内侧之间的间距尺寸为10—15厘米。在上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中,若干隔板三沿进口与出口的连线方向均布设置。在上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中,每块隔板三下端与隔板一之间的间距尺寸均相同。这样的结构能适当减小带尘气流通道处的间隙尺寸,保证粉尘能与水雾充分混合。在上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中,所述隔板二的数量为若干块,若干隔板二沿进口与出口的连线方向均布设置。在上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中,还包括连接管和循环泵,上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壳体内的底部处,上述连接管上端用于与喷淋头连接,所述循环泵串联在连接管上。若干隔板二的设置形成若干沉淀腔,当然,连接管连接在最末端处的沉淀腔处。经过若干沉淀腔的沉淀处理,最末端处沉淀腔处为比较纯净的水。通过循环泵和连接管将水重新导入喷淋头处,减少作业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喷淋式除尘装置由于在隔板一、隔板三的作用下能减少气流通道的尺寸,这样的结构能使带尘气流中的粉尘与喷淋头喷出的水雾充分混合,最终有效的提高了除尘效果。同时,壳体底部经沉淀后的水能继续引入喷淋头处使用,适当的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另外,由于隔板一、隔板二、隔板三和喷淋头均设置在壳体内,这样不仅结构紧凑,而且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喷淋式除尘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a、进口;1b、出口;2、隔板一;3、隔板二;3a、溢流口;4、隔板三;5、喷淋头;6、连接管;7、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喷淋式除尘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为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1a和出口1b,还包括隔板一2、隔板二3和喷淋头5,上述隔板一2倾斜设置在壳体1内,隔板一2内端固连在壳体1内壁且隔板一2内端位于出口1b处下部,隔板一2外端位于最低处且隔板一2外端靠近于进口1a处下部,上述隔板一2将壳体1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处理腔一和位于处理腔一下部的处理腔二,上述喷淋头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连接在处理腔一上部处,上述隔板二3位于处理腔二内且隔板二3下端固连在壳体1内的底部处,所述隔板二3上部处具有贯穿的两侧的溢流口3a。还包括若干位于处理腔一内的隔板三4,所述隔板三4上端与壳体1内的顶部固连,隔板三4下端与隔板一2之间具有供带尘气流通过的通道,上述喷淋头5位于相邻两个隔板三4之间。所述隔板一2的倾斜角度为10—20度。所述隔板一2外端与壳体1内侧之间的间距尺寸为10—15厘米。若干隔板三4沿进口1a与出口1b的连线方向均布设置。每块隔板三4下端与隔板一2之间的间距尺寸均相同。所述隔板二3的数量为若干块,若干隔板二3沿进口1a与出口1b的连线方向均布设置。还包括连接管6和循环泵7,上述连接管6的一端连接在壳体1内的底部处,上述连接管6上端用于与喷淋头5连接,所述循环泵7串联在连接管6上。本除尘装置创造性的在壳体内设置隔板一,通过隔板一将壳体内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体:腔体一和腔体二。喷淋头位于腔体一处,由进口进入的带尘气流受到若干喷淋头作用,粉尘能稳定的与水雾混合并且凝聚掉落至隔板一。由于隔板一是倾斜设置的,与水雾混合的粉尘最终稳定的掉落至处理腔二内。由于处理腔二内具有隔板二,隔板二上部具有溢流口。粉尘沉淀在处理腔二底部,比较纯净的水由溢流口处溢出。当然,在壳体侧部具有贯穿的排水口,通过排除口将溢出的水排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淋式除尘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为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一、隔板二和喷淋头,上述隔板一倾斜设置在壳体内,隔板一内端固连在壳体内壁且隔板一内端位于出口处下部,隔板一外端位于最低处且隔板一外端靠近于进口处下部,上述隔板一将壳体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处理腔一和位于处理腔一下部的处理腔二,上述喷淋头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连接在处理腔一上部处,上述隔板二位于处理腔二内且隔板二下端固连在壳体内的底部处,所述隔板二上部处具有贯穿的两侧的溢流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式除尘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为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一、隔板二和喷淋头,上述隔板一倾斜设置在壳体内,隔板一内端固连在壳体内壁且隔板一内端位于出口处下部,隔板一外端位于最低处且隔板一外端靠近于进口处下部,上述隔板一将壳体分隔为上下相邻的两个腔:处理腔一和位于处理腔一下部的处理腔二,上述喷淋头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连接在处理腔一上部处,上述隔板二位于处理腔二内且隔板二下端固连在壳体内的底部处,所述隔板二上部处具有贯穿的两侧的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位于处理腔一内的隔板三,所述隔板三上端与壳体内的顶部固连,隔板三下端与隔板一之间具有供带尘气流通过的通道,上述喷淋头位于相邻两个隔板三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凤刘广跃陈龙陈清华彭伟涛曾中方张斌刘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银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