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丽敏专利>正文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88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7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包括圆环固定架,该圆环固定架的底部固装有夹持底座,圆环固定架的中部内圆上同轴并转动安装有转轴,圆环固定架的外圆侧壁上制有弧形导槽;转轴的一端间距可调连接有腿部定位架,该腿部定位架的一侧间距可调连接有在弧形导槽内配合滑动的滑块。该装置可对患者腿部活动进行限位约束,可有效限制患者腿部的内、外旋及内、外展动作,使患者腿部仅可与其上身驱赶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弯折活动,有效避免了患者因运动动作不规范而导致髋关节二次脱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肢体伤残等弱势群体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人因关节老化磨损或外力损伤导致髋关节坏死或骨折,腿部功能障碍无法独立行走。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手术方式,对于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年龄较大或骨折愈合能力较弱的病人指南推荐采用人造髋关节替换患者的坏死组织,其目前在临床上后路手术的方式最常见。众所周知,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进行局部轻量活动用以改善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的症状并逐步恢复腿部机能,其活动训练时需按医嘱进行抬腿屈膝训练,该抬腿屈膝训练需根据术后间隔时间逐渐增大患者的抬腿或屈膝角度,但是在术后训练早期需严格要求患者的抬腿屈膝动作与上身驱赶保持同一竖直平面,术后早期绝不可进行患肢的内旋、内收或过度曲髋活动。然而当前患者在腿部运动时经常因动作不标准,导致其植入的髋关节发生脱位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然而现有的下肢运动康复装置无法满足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使用,且结构复杂、设备笨重,价格昂贵。经对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发现与本技术方案最相关的如下专利文献:一种膝上截肢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器(CN101623549B)公开了属于康复医疗器械
的一种膝上截肢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器。以磁粉力矩器作为阻尼源,可大范围多级的调节训练阻力(力矩)。调整机构包含竖直及水平两个方向上的调节功能,可使磁粉力矩器的位置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一定范围内调节。残肢支撑机构和身体位置调整系统相配合,可以适应髋关节在矢状面和水平面训练时不同朝向的患者的身体位置。整个训练器在充分适应不同患者以及不同训练需求的前提下,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一种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机构及系统(CN109875848A)公开了一种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机构及系统,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装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第一踏板安装在第一同步带上,第二踏板安装在第二同步带上;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齿柱、第一涡轮转盘机构、第二涡轮转盘机构;第二驱动电机驱动齿柱旋转;第一涡轮转盘机构和第二涡轮转盘机构对称的设置在齿柱的两侧,第一、第二涡轮转盘机构安装在第一、二同步带上;驱动第一踏板、第二踏板摆动一定的角度。通过对上述公开专利文献的对比分析,申请人认为,本申请中的抬腿训练装置,更适合广泛临床使用,其结构及功能亦与现有技术存在较大差异,经分析上述专利不影响本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该装置可对患者腿部活动进行限位约束,并且可通过机械限位调节患者的抬腿角度,有效避免了患者因运动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髋关节二次脱位情况。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包括圆环固定架,该圆环固定架的底部固装有夹持底座,圆环固定架的中部内圆上同轴并转动安装有转轴,圆环固定架的外圆侧壁上制有弧形导槽;转轴的一端间距可调连接有腿部定位架,该腿部定位架的一侧间距可调连接有在弧形导槽内配合滑动的滑块。而且,夹持底座固装在圆环固定架的底部两侧,该夹持底座包括固定上板、固定下板及紧固螺栓;固定上板的正下方间隔设置固定下板,且固定上板上穿透并螺纹连接紧固螺栓。而且,腿部固定架的侧壁上固装有两根伸缩套杆,其中一个伸缩套杆的另一端与转轴同轴固装,另一个伸缩套杆的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而且,弧形导槽为贯通槽,该弧形导槽内周向滑动安装滑块;圆环固定架的外圆顶部制有刻度尺以及多个连通弧形导槽的限位螺栓孔;限位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伸入到弧形导槽内部限制滑块最大滑动角度的限位螺栓。而且,腿部定位架包括方框架及滑动吊架,其中方框架的一侧壁与伸缩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方框架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吊架;方框架上制有导轨,该导轨的底部滑动连接吊架;吊架的底部粘接固定有腿部固定气囊,且吊架的底部吊装有多个绑扎腿部固定气囊的绑带。本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通过夹持底座将圆环固定架固定在患者病床边缘,以圆环固定架的内圆圆心的转轴带动腿部定位架旋转,并且由圆环固定架外圆上的弧形导槽限制滑块滑动位移,实现对腿部定位架的转向支撑,一方面提高腿部定位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圆环固定架的外圆上插入限位螺栓,限制滑块及与其连接的腿部定位架的最大转向角度;另外腿部固定架通过两根伸缩套杆分别连接转轴及滑块,便于医生根据病床宽度以及患者位置调节腿部定位架与圆环固定架的水平间距;另外,当患者腿部抬起时,由于其腿部的转轴(髋关节)与圆环固定架内圆内的转轴并不一定同轴,将导致患者腿部与腿部固定架必然存在定位滑动,为降低本装置使用时的安装调节难度,腿部固定架内的吊架在方框架底部滑动连接,有效解决了因装置安装位置误差导致训练效果下降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使用时需按医嘱,根据术后恢复时间决定患者抬腿或屈膝的最大角度,用以避免运动不当而导致髋关节二次脱位;最主要的是本装置的腿部固定架可对患者腿部活动进行限位约束,可有效限制患者腿部的内旋、内收或过度曲髋动作,使患者腿部仅可与其上身驱赶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弯折活动,有效避免了患者因运动动作不规范而导致髋关节二次脱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用抬腿训练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用抬腿训练装置的;图中1-圆环固定架;2-限位螺栓;3-弧形导槽;4-方框架;5-吊架;6-绑带;7-固定上板;8-固定下板;9-紧固螺栓;10-伸缩套杆;11-导轨;12-限位螺栓孔;13-刻度尺;14-滑块;15-腿部固定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包括圆环固定架1,该圆环固定架的底部固装有夹持底座,圆环固定架的中部内圆上同轴并转动安装有转轴,圆环固定架的外圆侧壁上制有弧形导槽3;转轴的一端间距可调连接有腿部定位架,该腿部定位架的一侧间距可调连接有在弧形导槽内配合滑动的滑块14。而且,夹持底座固装在圆环固定架的底部两侧,该夹持底座包括固定上板7、固定下板8及紧固螺栓9;固定上板的正下方间隔设置固定下板,且固定上板上穿透并螺纹连接紧固螺栓。而且,腿部固定架的侧壁上固装有两根伸缩套杆10,其中一个伸缩套杆的另一端与转轴同轴固装,另一个伸缩套杆的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而且,弧形导槽为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固定架,该圆环固定架的底部固装有夹持底座,圆环固定架的中部内圆上同轴并转动安装有转轴,圆环固定架的外圆侧壁上制有弧形导槽;所述转轴的一端间距可调连接有腿部定位架,该腿部定位架的一侧间距可调连接有在弧形导槽内配合滑动的滑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固定架,该圆环固定架的底部固装有夹持底座,圆环固定架的中部内圆上同轴并转动安装有转轴,圆环固定架的外圆侧壁上制有弧形导槽;所述转轴的一端间距可调连接有腿部定位架,该腿部定位架的一侧间距可调连接有在弧形导槽内配合滑动的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座固装在圆环固定架的底部两侧,该夹持底座包括固定上板、固定下板及紧固螺栓;所述固定上板的正下方间隔设置固定下板,且固定上板上穿透并螺纹连接紧固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用抬腿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固定架的侧壁上固装有两根伸缩套杆,其中一个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敏刘静杨思源贾媛孟繁洁
申请(专利权)人:郭丽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