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巩培培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72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包括盖体、瓶体、底座和出药口,所述底座的正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USB接口、LED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所述底座的内部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蓄电池和单片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瓶体,且瓶体的一侧安装有出药口,所述瓶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横向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该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采用水龙头式结构倒出中药,不易洒落,可对药液中的药渣进行过滤阻挡,可精确定量服用,并且服用间隔过长时,可搅拌药液,避免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沉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药饮用
,具体为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治疗疾病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服用中药大多必须经过煎制,然后再倒入器皿中服用,目前,医院里大多采用碗和汤勺为患者服用中药,使用过程中,倒入中药不方便,容易洒落,服用不方便,且容易造成浪费;没有专门的过滤装置,汤内容易带有药渣,影响服用;另外,很多时候需要采用分服法,即将一日一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此时用碗来饮用时,只能靠估计,无法实现准确定量饮用,并且由于服用间隔时间过长,药液产生沉淀,不容易充分发挥药效,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不利于患者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采用碗和汤勺倒中药时容易洒落,药液内容易带有药渣,分服时无法精确定量,并且服用时间间隔过长时,药液中的中药成分产生沉淀,不易充分发挥药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包括盖体、瓶体、底座和出药口,所述底座的正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包括盖体(1)、瓶体(5)、底座(6)和出药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正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USB接口(9)、LED显示屏(8)和操作按钮(7),所述底座(6)的内部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蓄电池(18)和单片机(17),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安装有瓶体(5),且瓶体(5)的一侧安装有出药口(10),所述瓶体(5)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横向安装有第一支撑板(14)和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下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9)和加热管(15),所述第一支撑板(14)的内部安装有微型电机(2),且微型电机(2)的输出端竖向安装有转轴(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包括盖体(1)、瓶体(5)、底座(6)和出药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正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USB接口(9)、LED显示屏(8)和操作按钮(7),所述底座(6)的内部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蓄电池(18)和单片机(17),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安装有瓶体(5),且瓶体(5)的一侧安装有出药口(10),所述瓶体(5)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横向安装有第一支撑板(14)和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下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9)和加热管(15),所述第一支撑板(14)的内部安装有微型电机(2),且微型电机(2)的输出端竖向安装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远离第一支撑板(14)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支撑板(12),所述转轴(20)上竖向均匀安装有搅拌叶片(13),所述瓶体(5)内部的下表面安装有水压传感器(16),所述瓶体(5)的顶端安装有盖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用多功能饮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药口(10)上安装有流量控制阀(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用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培培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巩培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