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58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约束带,包括约束带体、袖套和容物袋,所述袖套与所述约束带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约束带体设置于患者的胸部或腹部,所述袖套套设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容物袋设置于所述约束带体上;所述约束带体的两端分别为设置有约束扣眼的第一端部和设置有约束纽扣的第二端部,所述约束扣眼和所述约束纽扣连接;所述轴套设置为其末端为无分指手套样的筒状结构,所述轴套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连接扣眼,所述连接扣眼与所述约束纽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实用经济,且操作方便灵活有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体位实现不同的约束固定以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降低意外拔管率,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约束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约束带。
技术介绍
医院的急诊科、精神科、重症监护病房常收住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患者,常因肢体躁动不安引起静脉输液装置及各种留置管道脱落等,导致治疗一时中断,延误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影响医护人员正常工作。现在临床上为达到约束目的,使用的多条束带分段将上肢绑缚在床旁护栏上,易造肢体捆绑后的压红瘀紫,且限制功能有限,舒适感差。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约束带,包括约束带体、袖套和容物袋,所述袖套与所述约束带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约束带体设置于患者的胸部或腹部,所述袖套套设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容物袋设置于所述约束带体上;所述约束带体的两端分别为设置有约束扣眼的第一端部和设置有约束纽扣的第二端部,所述约束扣眼和所述约束纽扣连接;所述轴套设置为其末端为无分指手套样的筒状结构,所述轴套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连接扣眼,所述连接扣眼与所述约束纽扣连接。较佳的,所述约束扣眼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侧边缘位置上,形成具有相同数量所述约束扣眼的两排扣眼条,所述约束纽扣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侧边缘位置上,形成具有相同数量所述约束纽扣的两排纽扣条。较佳的,每排所述纽扣条上的所述约束纽扣数量至少为2个。较佳的,所述约束带体在所述约束扣眼和所述约束纽扣之间设置有弹力松紧带。较佳的,所述轴套上设置有至少3个所述定位环,且所述定位环分别为对应患者上臂部的第一定位环、对应患者肘部的第二定位环以及对应患者肘部和手腕之间位置的第三定位环。较佳的,所述轴套上沿所述轴套轴向方向设置有至少2个固定线带,所述固定线带通过固定点固定设置于所述袖套上,一所述固定线带上设置有至少4个所述固定点,两相邻所述固定点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扣眼,相邻所述固定线带上对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扣眼形成所述定位环。较佳的,所述袖套在患者手腕位置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袖套和患者上肢的搭扣。较佳的,所述搭扣上还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的一端和所述搭扣固定连接。较佳的,所述容物袋设置为具有一开口的袋状结构,所述开口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通过粘贴扣与所述容物袋连接,所述容物袋内设置降温冰袋、温水袋或沙袋。较佳的,所述容物袋一端面上设置有至少4个容物纽扣,所述容物纽扣对应所述约束带体上的所述约束扣眼。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简单实用经济,且操作方便灵活有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体位实现不同的约束固定以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带有各种管道,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认知障碍而造成的不配合患者,通过本技术可降低意外拔管率,防止不良事件发生,与现有的其他约束带相比,本技术采用人性化约束,应对于不同体位的患者均可实现较为舒适的有效约束,肢体可适当活动,且比较接近正常睡姿的自然体位摆放,患者家属易于接受。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多功能约束带的结构视图;图2为所述约束带体的结构视图;图3为所述袖套的结构视图;图4为所述容物袋的结构视图。图中数字表示:1-约束带体;2-袖套;3-容物袋;11-约束扣眼;12-约束纽扣;13-弹力松紧带;21-固定线带;22-固定点;23-连接扣眼;24-搭扣;25-系带;31-翻边;32-容物纽扣;33-粘贴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辊筒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多功能约束带的结构视图;本技术所述多功能约束带包括约束带体1、袖套2和容物袋3,所述袖套2与所述约束带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约束带体1设置于患者的胸部或腹部,所述袖套2套设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容物袋3设置于所述约束带体1上。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约束带体的结构视图;所述约束带体1设置为矩形片状结构,所述约束带体1的两端分别为设置有约束扣眼11的第一端部和设置有约束纽扣12的第二端部,通过将所述约束扣眼11和所述约束纽扣12连接,实现所述约束带体1两端的连接,从而将所述约束带体1设置于患者的胸部或腹部位置。较佳的,所述约束扣眼1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侧边缘位置上,形成具有相同数量所述约束扣眼11的两排扣眼条,对应的,所述约束纽扣1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侧边缘位置上,形成具有相同数量所述约束纽扣12的两排纽扣条。值得指出的是,每排所述扣眼条上的所述约束扣眼11数量不需要和每排所述纽扣条上的所述约束纽扣12数量相同,但每排所述纽扣条上的所述约束纽扣12数量至少为2个。由于所述约束带体1两端连接后形成环形结构,故所述约束扣眼11和所述约束纽扣12连接位置可进行调整,但所述约束扣眼11和所述约束纽扣12连接位置应设置于人体两腋中线之间的位置,即所述约束扣眼11和所述约束纽扣12连接位置避免设置于人体的腋中线位置,从而防止侧卧时所述约束纽扣12受压压破皮肤较佳的,所述约束带体1在所述约束扣眼11和所述约束纽扣12之间设置有弹力松紧带13,以在所述约束带体1两端连接后,提供一定的弹力,保证所述约束带体1与人体贴紧,同时提供一定的长度调节量。通过不同位置上所述约束扣眼11和所述约束纽扣12的连接,以及所述弹力松紧带13的设置可便于根据患者不同的体型调节设置所述约束带体1的松紧。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袖套的结构视图;所述袖套2一般成对设置,用以约束患者的两个上肢,所述轴套设置为其末端为无分指手套样的筒状结构,以阻碍患者手部的抓取,且所述轴套上沿所述轴套轴向方向设置有至少2个固定线带21,所述固定线带21通过固定点22固定设置于所述袖套2上,一般的,一所述固定线带21上设置有4个所述固定点22,所述固定点22一般为缝接点等,两相邻所述固定点2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扣眼23,相邻所述固定线带21上对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扣眼23形成定位环,从而在所述轴套上设置有3个所述定位环,且3个所述定位环为对应患者上臂部的第一定位环、对应患者肘部的第二定位环以及对应患者肘部和手腕之间位置的第三定位环,以满足不同的约束固定目的。一般的,通过所述定位环上所述连接扣眼23与所述约束纽扣12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所述袖套2与所述约束带体1的可拆卸连接,一所述定位环上同一所述固定线带21上的相邻所述连接扣眼23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两排所述纽扣条之间的距离相同,相邻两所述固定线带21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同一排所述纽扣条上两所述约束纽扣12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将对对应位置上的所述定位环穿套在所述约束带体1上。因为所述约束带体1上的所述约束纽扣12位置设置在两侧腋中线之间,所述约束带体1固定在患者胸部或腹部时,所述定位环上的所述连接扣眼23与所述约束带体1上的约束纽扣12在所述约束扣眼11和所述约束纽扣12第一连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约束带体、袖套和容物袋,所述袖套与所述约束带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约束带体设置于患者的胸部或腹部,所述袖套套设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容物袋设置于所述约束带体上;所述约束带体的两端分别为设置有约束扣眼的第一端部和设置有约束纽扣的第二端部,所述约束扣眼和所述约束纽扣连接;所述轴套设置为筒状结构,所述轴套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连接扣眼,所述连接扣眼与所述约束纽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约束带体、袖套和容物袋,所述袖套与所述约束带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约束带体设置于患者的胸部或腹部,所述袖套套设于患者的手臂上,所述容物袋设置于所述约束带体上;所述约束带体的两端分别为设置有约束扣眼的第一端部和设置有约束纽扣的第二端部,所述约束扣眼和所述约束纽扣连接;所述轴套设置为筒状结构,所述轴套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连接扣眼,所述连接扣眼与所述约束纽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扣眼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侧边缘位置上,形成具有相同数量所述约束扣眼的两排扣眼条,所述约束纽扣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侧边缘位置上,形成具有相同数量所述约束纽扣的两排纽扣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纽扣条上的所述约束纽扣数量至少为2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带体在所述约束扣眼和所述约束纽扣之间设置有弹力松紧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上设置有至少3个所述定位环,且所述定位环分别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海云汪澄陈霞孙礼艾周静冯冰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