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52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极钳组件,包括承载构件以及在承载构件远端设置的电极组件,所述的电极组件包括工作极和回路极,所述的工作极和回路极中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工作极和回路极两者的相对侧为各自的钳合部,所述的回路极的钳合部上开设有从回路极的近端延伸至回路极远端端面的通槽,在靠近位置时工作极的钳合部嵌入通槽中并与回路极保持电绝缘,并且所述工作极钳合部的远端与回路极的远端对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小区域的组织进行精确的手术作业,可精确的夹取组织进行电凝,还可方便的进行点接触电凝止血,手术精度高,达到精细化处理目标组织的目的,同时能快速分离和凝固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钳组件
本技术涉及手术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钳组件。
技术介绍
手术电极钳是常用的一种电外科手术器械,其包括一对可控制开闭的钳口构件,以抓住在所述钳口构件之间的目标组织,钳口构件彼此靠近从而给组织施加机械夹紧力,同时电外科能量通过钳口构件的一个或多个电极表面被传递到组织,进行电切、电凝的手术作业。但现有的手术电极钳的手术作业精确度较差,难以对小区域目标组织进行精确的电切、电凝,容易对非目标组织造成损伤,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电极钳组件,解决目前技术中的手术电极钳的手术作业精确度较差,难以对小区域目标组织进行精确电切、电凝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极钳组件,包括承载构件以及在承载构件远端设置的电极组件,所述的电极组件包括工作极和回路极,所述的工作极和回路极中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工作极和回路极两者的相对侧为各自的钳合部,所述的回路极的钳合部上开设有从回路极的近端延伸至回路极远端端面的通槽,在靠近位置时工作极的钳合部嵌入通槽中,并且所述工作极钳合部的远端与回路极的远端对齐。本技术所述的电极钳组件采用工作极和回路极处于靠近位置时工作极嵌入通槽的结构,工作极与回路极形成闭合的电场,组织中的钠离子和其它一些粒子的高速运动,轰击组织的分子键,从而使氢键断裂,达到凝固的目的,组织凝固后,阻抗变高,工作极嵌合部与组织接触部分产生等离子体,工作极能很好的对组织进行切割;回路极上的通槽从回路极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端面,即回路极的远端未封闭通槽的端部,回路极的远端端面具有通槽截面的缺口,同时工作极钳合部的远端与回路极的远端对齐,从而在工作极和回路极处于钳合的靠近位置时两者的远端边缘处可以对小区域的组织进行精确的夹取进而实现精确电切、电凝,利用通槽还可以方便的对回路极通槽进行清洗,并且处于钳合的靠近位置时可利用工作极和回路极的远端端面进行点接触电凝止血,提高手术精度,达到精细化处理目标组织的目的;工作极和回路极的截面尺寸大小都远小于工作极和回路极近端向远端的长度,并且回路极的通槽设计进一步减小了回路极的远端端面面积,并且在工作极和回路极处于钳合的靠近位置时工作极嵌入通槽中,进而工作极的远端端面面积也较小,在手术时,工作极和回路极的远端端面可方便对较小的目标组织进行点接触电凝止血,进一步保障达到精细化处理目标组织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极钳合部与组织的接触面积小于回路极钳合部与组织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工作极嵌合部与组织接触部分产生等离子体,工作极能更好的对组织进行切割。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极钳合部的横截面呈楔形,减小工作极钳合部与组织接触面积,使得工作极钳合部与组织的接触面进一步的小于回路极钳合部与组织的接触面,更有利于工作极嵌合部与组织接触部分产生等离子体,工作极能更好的对组织进行切割。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极与回路极处于靠近位置时工作极与回路极保持电绝缘,避免出现短路的状况而无能量输出导致无法进行电切、电凝。进一步的,所述回路极的通槽内设置有用于与工作极隔绝的电绝缘层,避免工作极与回路极在意外发生接触导致短路,利用电绝缘层进一步确保工作极与回路极始终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提高保护性,保障电极钳组件能够稳定的进行手术作业。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绝缘层为弹性电绝缘层,例如橡胶等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极与回路极处于靠近位置时工作极与通槽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工作极与回路极不发生接触,有效避免工作极与回路极接触发生短路,提高使用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极与回路极处于靠近位置时工作极与回路极两者远端为垂直于远端延伸方向的齐平面,利用保工作极和回路极的远端端面可以方便的对小区域的组织进行精确的点接触电凝止血,不必大角度调整进行点接触止血,克服了手术操作中的局限性。进一步的,回路极的钳合部还设置有位于通槽两侧的齿牙,利用齿牙防止电极钳组件抓取、分离目标组织时发生滑动、脱落,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极和回路极呈弯曲状结构,能够钳住电极钳组件进给方向边侧的组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确保能方便、精确的进行手术作业。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极和回路极两者的截面尺寸从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从而进一步的减小工作极和回路极两者的远端端面面积,更有利于对小区域的组织进行精确的手术作业,同时避免电极组件阻挡视线,方便医生清晰看到目标位置的工作状态,减少手术风险。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极和/或回路极以转动方式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转动方式的打开角度大,可以很方便的对组织进行抓取,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好。进一步的,电极钳组件还包括从承载构件近端延伸至承载构件远端的驱动件,驱动件通过传动机构与工作极和/或回路极连接来带动其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在承载构件的近端通过操作驱动件来使位于承载构件远端的电极组件实现开闭,操作方便,动作可靠性高。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工作极和/或回路极上设置的腰型孔和穿入在腰型孔中的传动销轴,所述的驱动件与传动销轴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连接组装方便,传动可靠性好,驱动件稳定的带动工作极和/或回路极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构件为通管,驱动件穿入在通管内部并沿着通管运动来驱动工作极和/或回路极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的工作极与导电的驱动件电性连接,驱动件外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的回路极与导电的通管电性连接,通管外壁设置有第二绝缘层。结构紧凑,无需设置额外的导电线缆,驱动件在通管内部动作,不受外界的影响,动作可靠性高,使用稳定性好,驱动件和通管通过供电组件与电外科能量发生装置连接,从而电外科能量通过驱动件、通管输送到位于远端的工作极、回路极上,进而电外科能量作用到电极组件接触到的组织对其进行电切、电凝。一种采用上述电极钳组件的手术装置,包括与电极钳组件可拆卸连接的操作构件,所述驱动件的近端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操作构件上开设置供承载构件近端和驱动件的近端插入的插孔,所述操作构件上在插孔插入方向的末端设置了用于与驱动件的连接头配合连接的可操作的作动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极钳组件与操作构件采用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便于装卸更换,使用成本低。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构件上设置有靠承载构件近端的定位件,使得电极钳组件连接在操作构件上保持承载构件的位置固定,从而能精确的利用承载构件远端的电极组件进行电外科手术作业,避免承载构件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手术操作精度,所述的操作构件上设置了用于限位定位件来防止电极钳组件退出插孔的固定机构,进一步保障承载构件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出现电极钳组件从操作构件上脱出的状况。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滑套在承载构件上的定位件固定套,定位件固定套与操作构件连接来将定位件夹持限位在定位件固定套与插孔的口部之间,结构简单,将电极钳组件的承载构件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构件(1)以及在承载构件(1)远端设置的电极组件,所述的电极组件包括工作极(2)和回路极(3),所述的工作极(2)和回路极(3)中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工作极(2)和回路极(3)两者的相对侧为各自的钳合部,所述的回路极(3)的钳合部上开设有从回路极(3)的近端延伸至回路极(3)远端端面的通槽(31),在靠近位置时工作极(2)的钳合部嵌入通槽(31)中,并且所述工作极(2)钳合部的远端与回路极(3)的远端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构件(1)以及在承载构件(1)远端设置的电极组件,所述的电极组件包括工作极(2)和回路极(3),所述的工作极(2)和回路极(3)中至少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分开位置和靠近位置之间运动,工作极(2)和回路极(3)两者的相对侧为各自的钳合部,所述的回路极(3)的钳合部上开设有从回路极(3)的近端延伸至回路极(3)远端端面的通槽(31),在靠近位置时工作极(2)的钳合部嵌入通槽(31)中,并且所述工作极(2)钳合部的远端与回路极(3)的远端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极(2)钳合部与组织的接触面积小于回路极(3)钳合部与组织的接触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极(2)钳合部的横截面呈楔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极(2)与回路极(3)处于靠近位置时工作极(2)与回路极(3)保持电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钳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敏贺强何朝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创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