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运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45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包括听头和左连接管,所述左连接管的右端安装有听头,所述左连接管的靠近下侧圆周外壁上套接有连接套,所述左连接管的右侧设置有右连接管,所述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的另一端斜向下延伸并连接在一起,所述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的对向内侧套接有限位拉杆,通过在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的拾音器上加装一个拿捏固定装置,通过拿捏固定装置上的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在使用时能够将两个固定环通过转柱转动与拾音器的上端面形成一定的夹角,这样就能用手握住固定环来代替用手握住拾音器,固定环的半圆形设计能够非常牢固地握在手里,不会脱落,使得听诊器的使用变得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
本技术属于听诊器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
技术介绍
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专利技术,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用于收集和放大从心脏、肺部、动脉、静脉和其他内脏器官处发出的声音。现有的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听诊器在使用时需要用手握住拾音器在病人听诊部位使用,需要来回更换位置使用,因为拾音器的圆周柱形设计,手捂住使用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听诊器使用时握住拾音器不够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包括听头和左连接管,所述左连接管的右端安装有听头,所述左连接管的靠近下侧圆周外壁上套接有连接套,所述左连接管的右侧设置有右连接管,所述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包括听头(10)和左连接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管(9)的右端安装有听头(10),所述左连接管(9)的靠近下侧圆周外壁上套接有连接套(8),所述左连接管(9)的右侧设置有右连接管(1),所述左连接管(9)和右连接管(1)的另一端斜向下延伸并连接在一起,所述左连接管(9)和右连接管(1)的对向内侧套接有限位拉杆(2),所述左连接管(9)和右连接管(1)的下端连接处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的下端圆周外部套接有软管(4),所述软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7),所述连接环(7)的另一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拾音器(6),所述拾音器(6)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包括听头(10)和左连接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管(9)的右端安装有听头(10),所述左连接管(9)的靠近下侧圆周外壁上套接有连接套(8),所述左连接管(9)的右侧设置有右连接管(1),所述左连接管(9)和右连接管(1)的另一端斜向下延伸并连接在一起,所述左连接管(9)和右连接管(1)的对向内侧套接有限位拉杆(2),所述左连接管(9)和右连接管(1)的下端连接处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的下端圆周外部套接有软管(4),所述软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7),所述连接环(7)的另一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拾音器(6),所述拾音器(6)的上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拿捏固定装置(5),所述拿捏固定装置(5)上设置有固定座(13),所述固定座(13)的对向内侧设置有转柱(12),所述转柱(12)的右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右固定环(11),所述右固定环(11)内部的转柱(12)左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左固定环(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听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管(1)和左连接管(9)的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右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运来
申请(专利权)人:郭运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