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人的自主呼吸的完成主要依赖于肺泡的膨胀和收缩与大气压间形成的压力差,而呼吸机是利用机械的方法建立肺与大气的压力差,从而实现人工呼吸的过程,其是一种能够替代或者控制人的生理呼吸,保持适当的肺通气量,减少呼吸消耗以及减轻心脏工作负担的装置,近年来,呼吸机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医疗器械,现有的呼吸机已经具备了智能化、电子化的特点。现有的呼吸机多是单控制模式,即只存在单一装置来控制流速、控制湿度等,然而,气管障碍物、电子产品老化等问题一直存在,会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比如现有的ICU等病房存在一人监控多人的情况,极端情况下,出现两台呼吸机同时出现问题,往往难以实现同步救援;并且,现有的呼吸机在切换新的工作模式时往往存在延迟、精准度差等问题。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缓冲腔、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所述面罩、第二控制装置、缓冲腔和第一控制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上各有两个接口,并且通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连接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三和第五电磁阀,所述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连接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二、第四和第六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至少控制第一、第三和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至少控制第二、第四和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缓冲腔、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所述面罩、第二控制装置、缓冲腔和第一控制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上各有两个接口,并且通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连接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三和第五电磁阀,所述空气源装置、氧气装置和加湿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连接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二、第四和第六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至少控制第一、第三和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至少控制第二、第四和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内部至少包括第一流速控制模块、第一氧气浓度监测模块、第一湿度监测模块、第一电磁阀控制模块、第一补偿触发模块;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内部至少包括第二流速控制模块、第二氧气浓度监测模块、第二湿度监测模块、第二电磁阀控制模块、第二补偿触发模块,其中第一和第二补偿触发模块彼此关联,并且至少用于当其中某一控制装置在主动或被动未接收到相关气源数据信息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补偿触发模块彼此关联,并且至少用于当其中某一控制装置在主动或被动未接收到相关气源数据信息时工作具体包括:若某一控制装置主动控制或被动检测到某气源电磁阀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反馈至该控制装置的补偿触发模块,从而响应另一补偿触发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荣,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